- 3.53 MB
- 2021-05-20 发布
地 理
区域地理
·
新课标版
新课标导学
第三篇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
4
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外向型的经济特点。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带来的问题。
3
.西双版纳的位置与特色旅游业。
4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5
.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自然条件、纽带和辐射作用及其主要生态问题。
1
.结合沿海外向型经济区或西部开发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不同区域发展模式。
2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优势区位,知道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3
.结合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与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4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掌握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5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开发与治理,学会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
读图夯基
2
精讲点拨
3
跟踪演练
4
课时作业
读 图 夯 基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
珠江三角洲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1)
区位优势:广东省
________
部,毗邻
________
,与
________
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
“
南大门
”
。
(2)
政策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
___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_____________
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
人文优势:
①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
__________
的历史传统。
②
全国著名的
________
,有利于吸引
___________
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东南
港澳
东南亚
经济特区
经济开放区
对外开放
侨乡
海外投资
2
.外向型的经济
(1)
工业发展:以
_________
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
商业贸易:主要通过
________
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
.城镇的发展
________
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轻工业
港澳
工业化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
西双版纳
1
.优越的自然条件
(2)
气候属于
___________
气候:降水丰富,但年较差大,全年气温高。
缅甸
老挝
热带
印度洋
热带季风
2
.旅游业
(1)
发展优势
——
旅游资源丰富。
①
自然:
__________
景观,有
“
热带动物王国
”
之称。
②
人文:以
________
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2)
存在问题
①
周边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②
旅游景点
________
,规模较小。
③
旅游接待能力较小,以国内游客为主。
④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热带雨林
傣族
分散
三、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
黄土高原
1
.概况
(1)
范围:西起
C_______
,东至
A______
,北起长城,南至
B______
。
(2)
河流:图中的
D________
,
E________
。
(3)
城市:图中的
F________
,
G________
,
H_______
,
I________
,
J________
。
乌鞘岭
太行山
秦岭
汾河
渭河
兰州
太原
西安
银川
西宁
土质疏松
多暴雨
(2)
危害
①
影响农业:沙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
__________
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
加剧洪涝:大量泥沙汇入
________
,使其含沙量剧增,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③
影响生态: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
________
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
影响经济:制约当地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
3
.生态建设:一方面可采取植树种草等
________
措施和修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________
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土壤肥力
黄河
泥石流
生物
工程
四、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
长江沿江地带
(1)
图中的河流:
a
岷江,
b
汉水,
c________
。
城市:
d
攀枝花,
e________
,
f________
。
(2)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____________
,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
H”
形格局。
赣江
长沙
南京
沿海经济带
读
“
1991
~
2001
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
”
,完成下列问题。
(1)
从哪一年开始,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占
GDP30%
以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2)
西双版纳在哪一年以后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减缓?其中哪些年旅游收入甚至较前一年有所减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分析引起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下滑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1994
年。 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2)1994
年。
1995
年,
1997
年,
2000
年。 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
(3)
近几年周边的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能力较弱等。
精 讲 点 拨
(1)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知识点
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表现
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音、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
原因
①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
②
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
③
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排放量增加
整治措施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施
“
青山蓝天碧水
”
工程
(2)
人地矛盾加剧
表现
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原因
①
土地开发过热;
②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
③
盲目建设
“
开发区
”“
工业城
”
整治
措施
①
优化产业结构;
②
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
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3)
重复建设突出
表现
①
基础设施建设过大;
②
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投资浪费;
③
竞争多于合作
原因
①
盲目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
部分产业一哄而起
整治
措施
①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
②
确保理想的城镇空间发展形态;
③
规模要适度;
④
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⑤
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
1979
~
2000
年,深圳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
(2)
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1979
~
2000
年,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
B
.
1979
~
2000
年,深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没有变化
C
.深圳的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D
.
1979
~
2000
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
(2)
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
.热岛效应
B
.雨岛效应
C
.噪声污染
D
.臭氧层空洞
解析: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1979
~
2000
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空洞。
B
D
跨省区域因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其发展必然是所涉及省区共同努力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跨省区域在其发展中的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常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现以我国长江沿江地带为例说明。
(1)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突出:
长江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
H”
型格局
知识点
2
跨省区域的发展与联系分析
(2)
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明显: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又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带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些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
(3)
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展方面优势互补:
[
知识拓展
]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上游
中游
下游
区域发展
①
水能开发:西电东送,三峡工程;②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城市群;③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①
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基地;②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等工业部门,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①
农业发达,
“
鱼米
”
之乡;②沪宁杭工业基地;③以南京为中心的下游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三角洲城市群
上游
中游
下游
主要问题
①
自然灾害频繁;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①
湖泊面积缩小,蓄水能力降低;②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差
①
环境污染严重;②河流泥沙量增大,河床逐渐抬升,威胁生存环境
对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封山育林
①
治理长江水患;②建设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
治理环境污染等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
十二五
”
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下图,回答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解析:
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对比土地面积,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分析资源条件,川渝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等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有政策的支持;分析劳动力状况,川渝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
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
(
面积大
)
,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跟 踪 演 练
课 时 作 业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