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50 KB
- 2021-05-20 发布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训十六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2.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2、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下图).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1〜3题。
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 )
A.洞穴外的动物 B.洞穴上覆的土壤
C.洞穴中的植被 D.洞穴中的地下河
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 )
A.变冷变干 B.变冷变湿
C.变暖变湿 D.变暖变干
3、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4、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于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下降
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
D.降水增多
2.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没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5、据统计,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下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
A.4月
B.7月
C.9月
D.11月
2.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
B.陆地面积增大
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
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3.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变暖
B.热带气旋
C.入海径流量
D.盛行风
6、 2017年4月22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B.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全球热量资源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条件不变
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
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
D.极端天气减少,从而减少疫病的流行
7、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列1-4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海平面下降
C.我国出现暖冬
D.两极冰川面积扩大
4.全球变暖虽然会给地球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好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大幅度减少
B.全球变暖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加大,从而使世界各地的水资源更加充沛
C.全球变暖会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各地的农作物产量提高
D.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利于温带作物的生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C
解析:
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滲流经过的洞穴上覆的土壤.沉积在石笋上.B对。明暗相间的微层形成与有机质相关,不是动物、植被的遗体、遗迹,A、C错。石笋是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不是流水侵蚀形成.D错.
2.结合石笋成因,冬季滴水量小.石笋发育慢,形成暗条纹。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冬季,含有的有机质少.D对。夏季滴水多,沉积物质中含有机质多,形成亮条纹,B错。春季、秋季不明显,A、C错.
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说明水滴落的量大,反映了当地气候变暖变湿.C对。变冷变干时,微层逐渐变薄变暗,A、B、D错.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解析:1.从图中可知,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降低,但总体上是上升的,其变化趋势为波动上升。
2.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生长期延长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3.D
解析:
1.由图可知,2016年4月,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曲线的差距大,且此时段内曲线斜率大,所以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
2.由图可知,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陆地面积减少,河口发生的咸潮次数增多.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加重,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3.由图可知,4〜9月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此时段该地区主要盛行夏季风(东南风),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天津市沿海地区受迎岸风的吹动,海水上升,海平面升高。其他时段该地区盛行冬季风(西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天津市沿岸地区受离岸风的影响.海平面较低。因而影响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B; 4.D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