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1.00 KB
- 2021-05-20 发布
整合4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世界科技文化
整合4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世界科技文化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1.文艺复兴是近代人文主义出现的标志,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发展。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
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沉重打击了西欧的
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统治。
3.
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
的旗帜
,
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
,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
把反封建斗争
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
,
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规律总结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内涵
(1)发展阶段: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
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
(2)不同内涵:①古希腊智者学派认识的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
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自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②
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
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复兴。③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
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
,
鼓励人去创造
,
提倡人自己的解放。④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
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
的不合理
,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
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层面上。
要点归纳
一、人的觉醒——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时期
发展历程
复
兴
阶
段
14
至
16
世
纪
文艺复兴——以人权反对神权
(1)背景
①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
②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④社会现实: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的典型代表
(5)历程: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6世纪以后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
(6)影响: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发
展
阶
段
16
至
17
世
纪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背景: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
(2)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3)主张:“因信称义”,教徒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新兴教派: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
(5)性质: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改革运动(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6)意义
①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
熟
阶
段
17
至
18
世
纪
启蒙运动——理想社会的政治设想
(1)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2)斗争矛头: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内容: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康德倡导人权、自由、平等
(6)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治社会,为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蓝图
1.(2017广东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一联,23)“这是种全新的反省,开始以
人的眼光,从人的立场出发来观察生活,对待世界,而不是像在信仰主义
时代那样一切都从上帝出发。”“全新的反省”指的是
( )
A.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B.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C.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D.法兰西的启蒙思想
答案
B
上帝与基督教信仰有关
,
古希腊时代尚未出现基督教
,
排
除
A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得救”
,
主张人对上帝虔诚的信仰
,
与题干不符
,
排除
C
。法兰西的启蒙思想提倡理性主义
,
否认一切外在权
威
,
甚至提出无神论思想
,
与题干不符
,
排除
D
。故本题选
B
。
对应训练
二、科技之光——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时期
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产生形成
阶段(16—17世纪)
牛顿经典力学
(1)创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
科学技术
迅速发展
阶段(18—
19世纪)
生物进化论
(1)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导致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技术
重大突破
阶段(20
世纪)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1)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现代信息技术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2)意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消极影响: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等新问题
2.(2017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3)钱学森认为:“科学革
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
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 )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C
电磁感应理论推动了技术革命的飞跃
,
从而变革了物质资料
生产体系
,
故
C
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没有直接推动蒸汽机的发明
,
故
A
项错误
;
飞机运用的是内燃机
,
故
B
项错误
;
电磁波、无线电与第三次科
技革命无关
,
故
D
项错误。
对应训练
三、激荡心灵——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时间
背景
文学
美术
音乐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法国大革命的
影响,人们对现
实的不满与失望
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雨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新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大卫、安格尔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贝多芬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的进
行,资本主义的
发展,社会矛盾
的尖锐
现实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的巴尔扎克、普希金、安徒生、易卜生、马克·吐温,20世纪的萧伯纳、罗曼·罗兰和海明威
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
勒、列宾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莫
奈、塞尚、凡高
歌剧,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威尔第、法国的比才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
20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
深刻的社会危
机,民族主义的
兴起
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贝克特
苏联文学,代表人物:高尔
基、奥斯特洛夫斯基亚非拉文学,代表人物:泰戈尔、鲁迅
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
现代主义,代表形式:爵士乐、摇滚乐、蓝调乐
3.(2017河南南阳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47)法国画家毕沙罗反对过分逼
真地追求事物的轮廓,他主张应在运用了正确的色彩和笔法的画笔下,
画出你所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下列作品与他主张的创作风格相符的
是
( )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星月夜》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对应训练
答案 C 据材料“他主张应在运用了正确的色彩和笔法的画笔下,画
出你所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可知,毕沙罗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瞬间感
受,由此可知他属于印象画派,故C项正确;《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
术作品,故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错
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