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12 KB
- 2021-05-20 发布
图形
突破
10
“
3S”
图像资料的判读
图形统计
[
题源
] 2018
·江苏卷
[
图说
]
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
角度
]
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遥感考古的独特优势
[
题源
] 2016
·江苏卷
[
图说
]
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
角度
]
考查遥感技术信息获取和农业适宜性评价
[
题源
] 2015
·江苏卷
[
图说
]
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
[
角度
]
考查区域地形区类型和面积判断
例
[T10-1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图
T10-1
典例呈现
(1)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
(RS)
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
答案
]
A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从遥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取信息
,
图中适合运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是居民点、水系和地形
,
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不宜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
,
所以
A
正确。
(2)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应主要考虑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等因素
,
因此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
,
所以
C
正确。
1.“
点、想、看”三字诀判别“
3S”
技术
(1)“
点”与“面”判断
GPS
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或多个“点”
,
明显区别于
RS
和
GIS
技术的工作对象
——“
面”。在“
3S”
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
,
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
,
如果是“点”则选用
GPS,
如果是“面”则选用
RS
或
GIS
。
(2)“
想”与“看”区分
RS
、
GIS
GIS
是地图的延伸
,
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
,
需要计算、分析
,
即“想”
;
凡是需要“想”的选
GIS
。
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
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
,
即“看”
,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
RS
。
判读技巧
2.“3S”
图像的判读步骤
第一步
:
确定图像类型
利用题干、图中信息
,
结合“
3S”
技术特点和功能
,
准确判断图像类型。
第二步
:
明确各类图的特点
RS
图像要根据形状特征、色调深浅判读
,GPS
接收机要关注界面的信息
,GIS
图层的构成、图层的空间联系、不同图层重叠反映的事物特征。
第三步
:
由图中信息判断地理特征
RS
图像要根据形状特征、色调深浅反映出的地理事物推断其典型的地理特征
;GPS
图像要根据界面数值读出具体的经纬度、高程、时间信息
,
判断地理特征
;GIS
图像要从图层的组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图层重叠后多要素综合分布特征判断区域或要素的地理特征。
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
,
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
,
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
2017
年
10
月
24
日开始
,
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
,
这也意味着
,
继美国、日本之后
,
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图
T10-2
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回答
1~3
题。
图
T10-2
应用提升
1.
与地面监测站相比
,“
碳卫星
”
(
)
A.
工作流程简单
B.
观测精度高
C.
观测范围广
D.
监测时间长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1
题
,
根据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可知
,“
碳卫星”的工作流程相对复杂
,A
错
;
地面观测精度高于“碳卫星”
,B
错
;“
碳卫星”观测范围广
,C
对
;
地面监测和“碳卫星”监测时间没有太大差别
,D
错。
2.
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
,
主要是由于
(
)
A.
技术难度大
B.
资金投入不足
C.
市场需求不大
D.
政策支持不够
[
答案
]
A
[
解析
]
第
2
题
,
结合材料可知
,
由于技术难度大
,
我国发射“碳卫星”较晚
,
目前发射“碳卫星”的国家也比较少
,A
对。
3.“
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
)
A.
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
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D.
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3
题
,“
碳卫星”只能监测碳排放的空间分布
,
无法获取各行业的数据
,A
错
;“
碳卫星”只能监测二氧化碳含量
,
无法减少其排放量
,B
错
;
监测到二氧化碳的空间变化
,
能够精确分析其来源
,
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C
对
;
对极端天气没有影响
,D
错。
当气温从
0℃
迅速跌落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时
,
湖泊中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被冰层“捆绑”住
,
形成绚丽多彩的冰泡。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地处落基山脉深处
,
是世界罕见的冰泡湖
,
湖中腐烂的水草是气泡的主要来源。图
BT10-1
为亚伯拉罕湖地理位置及湖泊周边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
1~3
题。
图
BT10-1
教师备用习题
1.
亚伯拉罕湖
(
)
A.
以降水补给为主
B.
水位最高的季节在夏季
C.
湖水盐度较高
D.
湖水常年风平浪静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B
[
解析
]
第
1
题
,
据遥感影像图可知
,
该湖位于落基山东侧
,
受西风影响小
,
降水少
,
以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水位最高的季节在夏季。该湖有多条河流注入
,
且有河流流出
,
应该为淡水湖。读图可知
,
该湖泊位于峡谷地区
,
东北开口
,
形成狭管效应
,
风力强劲。
2.
亚伯拉罕湖冬季气温能够迅速下降主要是因为
(
)
A.
海拔较高
B
.
纬度较高
C.
冬季风影响大
D
.
寒流降温明显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2
题
,
海拔高
,
纬度高
,
气温相对较低
,
一般不会出现气温迅速下降现象。亚伯拉罕湖周边地形东北部开口
,
湖泊受冷空气影响大
,
降温迅速。根据图中方位和落基山的位置可知
,
该地距海较远
,
受海洋影响小。
3.
我国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也能迅速下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
,
但无法出现冰泡奇观。这最可能是因为
(
)
A.
湖水较浅
B.
盐度较高
C.
腐烂水草少
D.
低温时间较短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3
题
,
据材料可知
,
要出现冰泡湖
,
需要气温迅速下降
,
并出现气泡
(
湖中腐烂的水草是气泡的主要来源
)
。青藏高原满足气温迅速下降的条件
,
但是由于海拔高
,
气温低
,
植被稀少
,
缺少水草
,
少有腐烂的水草产生气泡。湖水的深浅、盐度高低和低温时间的长短与冰泡湖的形成与否无关。
[2018•
保定模拟
]
图
BT10-2
为我国某地
1
月
23
日卫星遥感影像图。右侧是遥感影像图
,
左侧为地表红外波段
(
红外波段主要用于测量地表温度
)
影像图
,
图中数值为测得的四点的地表温度
,
虚线区为该地一座山脉。读图完成
4~6
题。
图
BT10-2
教师备用习题
4.
该照片拍摄时间可能是
(
)
A.9
时
B.12
时
C.0
时
D.14
时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A
[
解析
]
第
4
题
,
据材料可知
,
虚线区为该地一座山脉
,
读左图发现山的东南部温度最高
,
说明光照最为充足
,
推测拍摄时太阳位于东南方
,
因此拍摄时间为上午。
5.
虚线框内的植被可能是
(
)
A.
温带草原
B.
亚热带常绿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D
[
解析
]
第
5
题
,
地面温度为零下
,
在
1
月我国考虑秦岭
—
淮河以北
,
另外从右图可判读出
,
该地受湖泊影响
,
气候较为湿润
;
同时由坡面和湖面温差来看
,
山体高度并不高
,
故考虑该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6.
甲是
(
)
A.
公路
B
.
城市
C.
河流
D
.
山脉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5
题
,
读图和材料可知
,
该地为冬季
,
甲与湖区相连
,
温度明显高于周围
,
且呈带状分布。冬季湖底水温高
,
流出水并未结冰
,
故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
因此甲应为河流。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