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5-20 发布
第
33
讲
PART 33
能源资源的开发
——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
考点互动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
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治理所采取的措施
2.
结合实例
,
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基础自主梳理
1.
资源开发条件
读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
(
图
33-1),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3-1
基础自主梳理
(
1)
煤炭资源
,
开采条件
。
①
储量丰富
,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为
2700
亿吨。
②
分布范围
,
全省
40%
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③
煤种
。
④
煤质
,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图中
A
是优质动力煤产地
,B
是优质主焦煤产地。
⑤
开采条件好
,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
埋藏
,
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丰富
好
广
齐全
优良
大同煤田
河东煤田
浅
基础自主梳理
(2)
市场
。
①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
对能源需求量还会继续
。
②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
为主。
(3)
位置
,
交通比较便利。
①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
,
邻近主要工业中心
,
输煤、输电距离较
。
②
有众多
通过
,
交通比较便利。
增加
广阔
煤炭
适中
近
铁路
2.
能源基地建设
读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
(
图
33-2),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3-2
(
1)
扩大
:
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
(
2)
提高晋煤
: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图中重要的煤炭运输干线
a
为
铁路
,b
为
铁路。
(3)
加强煤炭的
。
①
建设坑口电站
,
变输出煤为
输
。
②
发展炼焦业
,
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
,
并向外输出焦炭
。
基础自主梳理
煤炭开采量
外运能力
大秦
神黄
加工转换
电力
3
.
能源的综合利用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
(
图
33-3),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3-3
(
1)
措施
:
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
主要构建了煤—电—铝、
、
三条产业链
,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2)
结果
:
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
以
为主的多元结构
,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基础自主梳理
煤
—
焦
—
化
煤
—
铁
—
钢
能源、冶金、化工、建材
4
.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图
33-4
、图
33-5,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3-4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
模式
图
33-5
废水的回收
利用
基础自主梳理
基础自主梳理
(1)
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①
开采煤炭大面积开挖地表
,
排弃土石
,
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
。
②
重化工的发展极易造成
污染。
(2)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
加强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②
提高煤的
。
③
调整
。
④
治理工业“三废”。
生态问题
工业“三废”
利用技术
产业结构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一 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考点互动探究
1
.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
,
具体如图
33-6
所示
:
图
33-6
考点互动探究
如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图
33-7
考点互动探究
2.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
内容
图
30-7
评价角度
内容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
运输条件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考点互动探究
3.
新能源资源的开发
(1)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与传统能源类似
,
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
①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集群状况
)
。
②
与市场
(
发达地区
)
的距离。
③
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
,
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
;
生物能的开发
,
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
;
水能的开发
,
需要考虑建坝条件
(
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
。
④
科学技术水平。
考点互动探究
(
2)
新能源开发的意义
(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①
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
减轻大气污染状况
,
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不全部是有利影响
,
其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
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
,
且不太稳定
,
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
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
,
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 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
[
2019
·
陕西四模
]
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已处于起步阶段
,
该项目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
,
同时获得巨大的时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据此完成
(1)~(3)
题
。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1)C
[
解析
]
第
(1)
题
,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与该项目密切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计算机制造业
,
属于智能装备领域
,C
对。特变压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光纤制造业属于普通装备制造业
,A
、
B
、
D
错
。
(
1)
与该项目密切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
(
)
A.
特变压设备制造业
B.
飞机制造业
C.
计算机制造业
D.
光纤
制造业
考点互动探究
(
2)B
[
解析
]
第
(2)
题
,
被该项目带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风电、光伏电
,
其清洁无污染
,②④
对
,B
对。核电、沼气属于新能源
,
但不是被该项目带动开发的
,①③
错
,A
、
C
、
D
错
。
(
2)
被该项目带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
(
)
①
核电
②
风电
③
沼气
④
光伏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考点互动探究
(
3)C
[
解析
]
第
(3)
题
,
从理论上来看
,
目前在新能源开发方面
,
加拿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充足
,
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
,
有利于加拿大的能源销售
,
获得时差效益最显著的国家是加拿大
,C
对。中国、美国、俄罗斯仍是以常规能源为主
,
能源供应不足
,
获得时差效益少
,A
、
B
、
D
错
。
(
3)
从理论上来看
,
目前在新能源开发方面获得时差效益最显著的国家
是
(
)
A.
中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俄罗斯
核心突破
探究点二 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考点互动探究
1
.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
煤炭运输量大
:
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
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到省外。
②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
山西省地理环境比较封闭
,
向西、向南有黄河
,
向东是太行山
,
向北是工业、人口较少的草原
,
不利于晋煤外运
。
考点互动探究
(
2)
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
:
山西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
降水较少
;
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多的工业的快速发展
,
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
:
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
,
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考点互动探究
2.
能源综合利用前后的
对比
对比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前
能源综合利用后
产业结构
单一结构
多元结构
主导产业
煤炭工业
(
采掘工业
)
原料工业
(
能源、冶金、化学、建材等
)
能源综
合利用
程度低
程度高
考点互动探究
对比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前
能源综合利用后
输出产品
原煤输出
电力、煤气和液化气、焦炭、钢材、铝制品、化工产品
结果
结构效益低下
,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
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链
煤炭生产—原料输出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考点互动探究
3
.
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
影响
图
33-8
考点互动探究
4
.
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能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开采过程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
,
应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具体分析如下
:
(1)
加强工矿区的生态环境
建设
图
33-9
考点互动探究
(
3)
调整
产业结构
图
33-11
考点互动探究
(
4)
工业“三废”的
治理
图
33-12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 山西省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2.
[
2017
·全国卷
Ⅱ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
,
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
,
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
,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
,
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
,
至
2014
年已形成
4
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
,
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
33-13
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图
33-13
(1)
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
考点互动探究
2.(1)
焦煤分布广泛
,
煤矿众多
;
小企业投资少
(
技术门槛低
),
临近煤矿
,
运输费用较低
;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
,
对冶金焦需求量大
(
市场需求大
);
增加当地就业
,
有经济效益
,
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分析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
,
可以从该类企业所需的生产技术水平低、当地煤炭资源丰富、对环境保护要求较低、公路交通较畅通
,
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等方面入手
。
考点互动探究
(
2)
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
(
2)(
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
)
技术水平低
,
设备落后
,(
生产过程中
)
能耗大
,
废弃物排放量大
,
污染点多面大
。
[
解析
]
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企业数量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废弃物排放量大等方面分析
。
考点互动探究
(
3)
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
(
3)(
企业分散
,
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
,
采用公路运输
,
在运输过程中
)
所用汽车
(
卡车
)
数量多
,
尾气排放量大
,
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运输
过程
:(
由于生产集中
)
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
,
采用封闭运输。
[
解析
]
第
(3)
题
,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
主要从运输过程中煤炭的散落及其带来的扬尘污染
,
以及交通工具排放尾气等方面入手
。
考点互动探究
(
4)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
,
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
,
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
4)
生产过程
:(
由于规模大
,
实力强
)
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
(
减少能耗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
(
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
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
。
运输过程
:(
由于生产集中
)
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
,
采用封闭运输。
[
解析
]
第
(4)
题
,
本题主要考查解决能源开发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的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
以及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
;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进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考虑
。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三 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考点互动探究
1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
异同
能源消
费结构
中国
世界
不同点
煤炭
>
石油
>
水电
>
天然气
>
核能
,
以煤炭为主
石油
>
煤炭
>
天然气
>
核能
>
水电
,
以石油为主
相同点
煤炭利用比重下降
,
能源消费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考点互动探究
2.
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
(1)
经济发展速度快
,
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2)
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
,
加剧了能源紧张状况。
(3)
能源利用率低
,
浪费严重。
(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5)
石油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备
。
考点互动探究
3
.
解决措施
(1)
采取多元化石油进口战略。
(2)
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3)
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
,
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
,
提高能源产量。
(4)
推进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5)
稳妥发展核电
(
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
)
。
考点互动探究
(
6)
因地制宜发展沼气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7)
加大技术革新
,
提高能源利用率。
(8)
加强宣传
,
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9)
实现产业升级
,
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 我国的能源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
.[2018·
海南卷
]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
60%
以上。近年来
,
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
,
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
,
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
,
规划
2020
年之前形成
3000
万吨
/
年的产能。据此完成
(1)~(2)
题
。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
1)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
,
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
A.
循环用水
B.
开发地下水
C.
远程调水
D.
建地下
水窖
(
1)A
[
解析
]
第
(1)
题
,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
,
水资源不足
,
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环用水
,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
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窖的水源来自雨水
,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
,
雨水也不充足
,
所以选
A
。
考点互动探究
(
2)
发展煤制油产业
,
可以
(
)
A.
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
问题
B
.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
升级
D
.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
2)C
[
解析
]
第
(2)
题
,
材料提到
,
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
发展煤制油产业
,
可以减少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
,
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
,
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
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
我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
,
也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
所以选
C
。
教师备用习题
2017
年
6
月全球最大的海上风能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
,
与会人员参观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London Array offshore
风力发电场
,
它位于英国东南距海岸
20
千米之外的泰晤士河口。图
B33-1
为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
。
图
B33-1
教师备用习题
1.
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原因
是
(
)
A.
陆地风能资源匮乏
B
.
海上风力大
C.
海上发电成本低
D
.
海上风能稳定
[
解析
] 1.B
第
1
题
,
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
风能资源丰富
,A
错误
;
但海上摩擦力小
,
风力更大
,B
正确
;
海上发电站的建设需克服更多自然环境的限制
,
因而建设成本更高
,C
错误
;
虽然海上风能较陆地稳定
,
但风能发电受风力大小变化的影响
,
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都不稳定
,D
错误
。
[
解析
]
2.D
第
2
题
,
英国的降水受盛行西风影响
;
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东南部海域
,
对英国盛行的西风
(
西南风
)
不产生影响
;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
,
风电机组伸入海底
,
这会对海底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
风电机组的叶片最高仅
110
米
,
不会影响到民航飞行
,
但对鸟类飞行会产生一定影响
。
教师备用习题
2.
英国海上风电场的建立
,
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
(
)
A.
使年降水量减少
B.
影响民航飞行
C.
使陆地风向发生改变
D.
影响海底生物及鸟类
飞行
[
解析
]
3.C
第
3
题
,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
,
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海上风力发电的技术
;
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
,
风能开发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
用电量大
,
而海上发电靠近市场
;
海上风力发电要大规模商业开发
,
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
,
且大规模开发
,
投资巨大
,
所以目前影响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资金。
教师备用习题
3
.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
,
但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
,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政策
教师备用习题
[
2019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5
月押题考试
]
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漂浮式光伏电站
,
如图
B33-2
所示。根据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
,
完成
4~6
题
。
图
B33-2
[
解析
] 4.B
第
4
题
,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
,
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否靠近消费市场并没有被提及
,A
排除
;
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
,
漂浮式光伏电站位于水面上
,
没有另外占用土地
,
因此大大减少了征地的费用
,B
正确
;
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和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两者只是建站位置不一样
,
两者对光照的利用率相差不大
,C
错误
;
漂浮在水面上运营管理维护比在陆地上难度更大
,D
错误
。
教师备用习题
4.
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
,
漂浮式光伏电站
(
)
A.
靠近消费市场
,
联网并网方便
B.
少占土地资源
,
减少征地费用
C.
充分吸收光照
,
提高光利用率
D.
漂浮在水面上
,
运营维护方便
[
解析
]
5.C
第
5
题
,
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
,
会减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A
错误
;
它遮挡了阳光
,
减少了水面蒸发量
,B
错误
;
进入水体的阳光减少
,
抑制了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
,C
正确
;
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对陆地地表上的植被覆盖率几乎没有影响
,D
错误
。
教师备用习题
5.
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
A.
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
B.
增加水面蒸发量
C.
抑制藻类光合作用
D.
减少地表植被
覆盖率
[
解析
]
6.D
第
6
题
,
要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
,
就应该选择在我国水域面积较多的地区
,
结合选项来看
,
我国华南地区降水丰富
,
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域较多
,
适合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
,D
选项正确。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
,
水域面积比华南地区少
,
不具有建站优势。
教师备用习题
6
.
在我国
,
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最具有优势的地区是
(
)
A.
华北
B
.
东北
C.
西北
D
.
华南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1:55:02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0 02:07:187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