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1-05-20 发布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核酸、糖类与脂质 学案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DNA与RNA、糖类与脂质的组成和功能,建立起辩证统一的观念和生命的物质性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归纳生物种类与碱基、核苷酸种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图和多聚体的连接模式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掌握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技能
考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重难深化类]
1.图析核酸的结构层次
2.比较DNA和RNA的差异(填表)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组成单位
共有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成分
碱基
特有
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功能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和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①对于RNA病毒: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②mRNA:传递遗传信息;③tRNA:运输氨基酸;④rRNA:组成核糖体;⑤极少数RNA可作为,具有催化功能
存在
①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②原核生物:拟核、质粒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中的分布)
(2)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3)实验结论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细胞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2017·全国卷Ⅱ,T2C)(√)
(2)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2016·全国卷Ⅰ,T2④)(√)
(3)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2013·江苏卷,T1C)
(4)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2013·重庆卷,T1B)(×)
(5)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6)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
(7)DNA和RNA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8)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据核酸结构层次概念图完成下列问题
(1)D是核苷酸,一分子D是由一分子A含氮碱基、一分子B五碳糖和一分子C磷酸组成的。
(2)根据B的不同,D可分为E脱氧核苷酸和F核糖核苷酸两类。
(3)G和H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
(4)在大肠杆菌体内,A有种,D有种,E有种。
(5)在真核细胞内,G主要分布于细胞核,H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显示它们的存在位置,其中G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H与吡罗红作用呈现红色。
1.“三看法”判断DNA和RNA
2.列表法比较核酸、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氧化分解产物
比较项目
DNA
RNA
蛋白质
初步水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多肽
彻底水解产物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氨基酸
氧化分解产物
CO2、H2O、尿素和磷酸盐等
CO2、H2O和尿素
3.比较法区分生物体中核苷酸种类与碱基种类
病毒
细胞生物
[对点落实]
1.(2015·全国卷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解析:选D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而RNA与DNA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ATP与DNA的组成元素相同。tRNA是由一条RNA链自身折叠形成的三叶草状结构,其下端有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的三个连续碱基,这三个连续碱基构成了反密码子。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质粒DNA上,细菌无线粒体。
2.(2019·营口模拟)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的四种大分子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c的种类约有61种,只含三个碱基,分子量比b小得多
B.b、c、d的合成离不开化合物a,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相同
C.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
D.a、b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四种相同的化合物
解析:选A 由图示可知,a、b、c、d分别代表DNA、mRNA、tRNA、rRNA。每个tRNA含有三个与密码子结合的游离碱基,并不是只含三个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对应tRNA,故理论上分子c的种类约有61种。b、c、d都是以a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产生的,a的合成是DNA的复制过程,转录和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时,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核糖体中。a、b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是核糖、脱氧核糖、胸腺嘧啶、尿嘧啶,四种相同的化合物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磷酸。
3.在人体内,HIV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 )
A.20种氨基酸、5种含氮碱基
B.20种氨基酸、4种脱氧核糖
C.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
D.多种氨基酸、4种核糖核苷酸
解析:选C HIV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HIV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
[归纳拓展]
联系法巧记RNA与ATP的两种关系
(1)元素组成都是C、H、O、N、P。
(2)AMP(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如图所示:
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图解
[典型图示]
[问题设计]
(1)图1中由A、B、C三种大分子之间的关系可推断A为DNA、B为RNA、C为蛋白质,甲是DNA复制、乙是转录、丙是翻译;单体a、b、c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元素X为N、P,Y为N(N、S)。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因此图2中甲、乙、丙依次是DNA、RNA和蛋白质,a(b)是核苷酸,c是氨基酸。
[对点落实]
4.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
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
D.物质甲、乙、丙为生物大分子,都有物种特异性
解析:选D 若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其为淀粉,单体3为淀粉的组成单位——葡萄糖;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则其是核糖体,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体(质),物质丙为DNA,物质乙为蛋白质,DNA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物质甲是多糖,没有物种特异性。
5.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物大分子,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c共有的元素为C、H、O、N
B.a与b的区别只是含有的五碳糖不同
C.通过②③过程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D.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的丙有差异
解析:选B 根据图示可判断,甲代表DNA,乙代表RNA,丙代表蛋白质,①代表DNA的复制,②代表转录,③代表翻译,单体a、b、c分别代表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氨基酸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a与b的区别除了五碳糖不同,碱基种类上也有差别;通过转录和翻译可合成蛋白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有差异。
[类题通法]
解答蛋白质与核酸关系图的两个关注点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基因表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明确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此外还要明确染色体、核糖体等结构的化学组成。
染色体→蛋白质+DNA→C、H、O、N、P
核糖体→蛋白质+RNA→C、H、O、N、P
T2噬菌体→蛋白质+DNA→C、H、O、N、P等
→蛋白质+RNA→C、H、O、N、P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2.记住实验中试剂的作用
试剂
作用
甲基绿
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
使RNA呈现红色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蒸馏水
①配制染色剂;②冲洗载玻片
3.辨析实验中的三个易错点
(1)应选择口腔上皮细胞或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
(3)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结构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对点落实]
6.(2019·湘中名校联考)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
C.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④③②①⑤;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解析:选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取口腔上皮细胞→③制作装片→②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①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⑤观察;放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7.碱性染料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且能把核仁染成红色。通过染色实验,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下列对于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吡罗红甲基绿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B.吡罗红甲基绿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红色
C.核仁能被吡罗红甲基绿染成红色,说明核仁中含有RNA
D.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染色越浅
解析:选C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仁能被吡罗红甲基绿染成红色,说明核仁中含有RNA。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越大,染色越深。
考点二 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基础识记类]
1.细胞中糖的种类、分布及作用
2.细胞中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2013·广东卷,T1C)(√)
(2)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2013·广东卷,T1A)(×)
(3)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2013·江苏卷,T1D)
(4)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5)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2012·上海卷,T17B)(√)
(6)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013·江苏卷,T1A)(×)
(7)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按要求对下列各种糖进行分类(填字母)
A.核糖 B.脱氧核糖 C.葡萄糖 D.果糖 E.半乳糖
F.蔗糖 G.麦芽糖 H.乳糖 I.淀粉 J.纤维素 K.糖原
(1)只分布于植物细胞的是D_F_G_I_J;
(2)只分布于动物细胞的是E_H_K;
(3)能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A_B_C_D_E_G_H;
(4)RNA和ATP中都含有的糖是;
(5)在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中合成的糖是;
(6)在动物细胞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糖是;
(7)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3.连线脂质的种类、功能及元素组成
4.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
(1)呼吸熵是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CO2与消耗O2的比值,糖类的呼吸熵等于1,而脂肪的呼吸熵却小于1,请从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却比糖类多,因此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相比,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的O2多于产生的CO2
(2)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为什么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提示:
脂肪不溶于水,脂肪氧化分解慢,且消耗大量氧气;糖类在有氧和无氧时都能进行氧化分解
(3)膳食中为什么要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1.集合图法归纳脂质种类的从属关系
2.比较法助记糖类和脂质的关系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
C、H、O
C、H、O(N、P)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合成部位
淀粉:叶绿体
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
联系
糖类脂肪
[对点落实]
1.(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解析:选D 单糖是糖类水解形成的最终产物,不可以再水解;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葡萄糖;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链起着信息分子的作用;按干重计,糖类占植物体的85%~90%,故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2.下面为糖类概念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物质①是蔗糖
B.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是糖原
C.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为核糖
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ATP的组成部分
解析:选C 由概念图可知物质①表示二糖,某种单糖A为果糖,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为蔗糖;由概念图可知物质③表示多糖,若物质③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则物质③为糖原;由概念图可知物质②表示核苷酸,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为脱氧核糖;由概念图可知物质④表示核苷酸,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ATP的组成部分。
3.(2017·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解析:
选B 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膜的组成,也参与血脂的运输,在动物体内还可转化成性激素。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脂肪与糖原都属于储能物质。
4.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右图来表示( )
A.①表示固醇,②~④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①表示糖类,②~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①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解析:选A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核糖核苷酸由含氮碱基、核糖、磷酸组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细胞中含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课堂一刻钟
1.(2018·全国卷Ⅰ)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破题障碍——不会迁移
如果能结合选项明确DNA-蛋白质复合物是DNA和蛋白质永久或暂时形成的结构,解答本题的障碍便会被扫除。由选项C、D可知复制和转录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都会和模板DNA形成暂时的DNA-蛋白质复合物,运用此知识可以判断选项B的正误。
解析:选B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质都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DNA裸露存在,不含染色体(质),但是其DNA会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发生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为DNA聚合酶;在DNA转录合成RNA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故该DNA-蛋白质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2.(2018·江苏高考)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易错探因——张冠李戴
磷脂酶能水解磷脂而不能水解蛋白质。
解析:选B 脂肪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酶具有专一性,磷脂酶可将磷脂水解,但不能催化膜蛋白水解;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脂肪酸,人摄入过多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少量胆固醇,人体内的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
水解产物之一
易错探因——原理不明
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解析:选B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单糖,都具有还原性,而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糖原、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三者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都是二糖,但是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水解不能产生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4.(2014·全国卷Ⅱ)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易错探因——审题不细
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而连接两条链的化学键才是氢键。
解析:
选C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植物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和叶绿体;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且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2013·海南高考)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 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 种核苷酸组成
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解题关键——灵活迁移
此题考查的知识要迁移交汇到RNA和ATP的关系。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甲、乙、丙分别为DNA、RNA和ATP。甲中含脱氧核糖,乙、丙中含核糖;甲中含三种脱氧核苷酸,乙中含三种核糖核苷酸;丙(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丙在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但乙的水解产物中不含丙。
[学情考情·了然于胸]
一、明考情·知能力——找准努力方向
考查知识
1.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其中核酸的结构是高频考点,也是难点。
2.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生理功能,其中糖类和脂质的生理功能是易错点。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主要考查实验的原理。
考查能力
1.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对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种类以及生理功能的识记。
2.推理能力:通过信息给予形式,结合题干和选项内容推导相关知识。
3.迁移应用能力:借助转录和翻译,综合考查核酸与ATP等知识。
二、记要点·背术语——汇总本节重点
1.核酸
(1)核酸分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两类。
(2)DNA和RNA的区别:DNA含脱氧核糖和碱基T;RNA含核糖和碱基U。
(3)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糖类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2)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3.脂质
(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3)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因此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相关文档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
-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检测2021-04-25 20:49:4310页
-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021-04-16 21:38:445页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