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70 KB
- 2021-05-20 发布
三、坚持问题导向
,
明确二轮
复习
要求
,
解决答卷存在的问题
-
2
-
(
一
)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
1
.
情境引领
,
夯实主干知识
,
注重深度广度拓展。
2
.
整合知识
,
构建知识网络
,
综合把握知识联系。
3
.
精选模拟
,
提高解题能力
,
加强复习备考实效。
4
.
强化思维
,
知能深度融合
,
培养联系实际能力。
5
.
精准训练
,
掌握解题路径
,
提高规范答题技巧。
6
.
讲练反思
,
消减漏洞弱点
,
提高做题速度质量。
-
3
-
(
二
)
二轮复习中应着力避免的几个问题
1
.
倾向于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和归纳
,
忽略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演绎。把二轮复习课上成一轮复习课的
“
浓缩版
”,
重复式的复习课不利于备考能力的提升。
2
.
迷信专题大体系
,
对核心知识的纵深挖掘不够
,
不适应
“
切口小、深度足
”
类高考试题的解答。
3
.
一轮复习时高考题都做过了
,
对高考题的全真演练趋少
,
对做高考题的感觉趋冷
;
试题训练的仿真度不高
,
试题讲解的实效不高。
4
.
时政热点的复习投入大
,
收效小。
5
.
忽视演绎思维的培养
;
思维有一定的广度
,
但缺乏深度。
6
.
缺乏相关的逻辑理论支撑
,
从而使得教学中对于此类问题讲解不够透彻
,
往往是就题论题。
-
4
-
(
三
)
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
知识记忆不全面、不准确
,
知识理解不到位
,
联想和对接时不系统、不精准。
第二
,
审题能力亟待加强
,
审材料没有发现材料中的逻辑
,
找不出关键信息、对信息解读不完善或者错误解读。
第三
,
知识与材料不能对应结合论述
,
不能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
机械照搬书本理论或者照抄材料
,
不加提炼。
第四
,
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
,
论证思路混乱。
第五
,
卷面凌乱
,
逻辑性差
,
书写模糊
,
涂改很多。
-
5
-
(
四
)
答卷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注意字迹清晰漂亮
,
卷面整洁规范
,
答案分点分段
,
赢得阅卷老师的印象分。评卷采取
“
踩点给分
”,
所以答题时要去繁从简
,
突出主要考点。在答案的组织方面要做到
“
三要
”:
思维要宽
,
角度要全
,
语言描述要精。答题要采用
“
观点统率材料
”
的方式
,
主要观点清晰而明确
,
材料分析紧跟其后。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
,
不偏离设问要求。认真审题
,
辨明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主体和指向
,
排除思维定式的影响
,
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
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简洁性。根据主观题答案的组成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
可训练答案组织建构的多种方式
,
如知识建构、材料建构、知材建构、拓展建构、生活经验建构等方式。
-
6
-
(
五
)
做好考后试卷分析
二轮复习考试非常频繁
,
有些学校甚至实行周考。考试的功能有两种
:
检验和选拔。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考试
,
其余考试几乎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从中发现问题
,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所以
,
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的一部分
,
或者说
,
与分数的获得相比
,
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知识的手段。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
,
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
,
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
,
然后归类
,
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
,
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
7
-
1
.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
,
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
①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
②
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
有无遗漏
?
③
这道题是如何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
④
这道题的解题思维过程是什么
?
⑤
这道题还有其他答法、答案补充吗
?
分步分析后综合得出结论。
通常情况下
,
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
,
即知识不清、问题情境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
“
知识不清
”,
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
,
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
,
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
“
问题情境不清
”,
就是审题不清
,
没有把问题看明白
,
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
,
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所谓
“
表述不清
”,
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
,
问题能够解决
,
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
,
用数字说话
,
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
,
找到整体方向了。
-
8
-
2
.
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
:
①
统计各题失分原因所占的分数值
,
如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
②
找出最不该丢分的
5—10
分
,
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
,
后续学习中要努力找回这些分数
,
最终提高总分
;
③
失分要分析是偶然性失分
,
还是必然性失分
,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找出失分的真正原因
,
对症下药
,
解决问题。
3
.
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
,
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
,
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
,
可能是口头表达
,
但最好落实到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
,
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
,
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
,
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
9
-
4
.
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
,
都属于现象分析
,
在此基础上
,
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
:
现象分析回答
“
什么样
”,
归因分析回答
“
为什么
”,
对策分析回答
“
怎么办
”
。对此
,
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
可采用
“
九字诀
”
进行分析。
(1)
马上写。
首先
,
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
,
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
,
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
,
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
10
-
(2)
及时析。
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
,
包含以下两步
:
①
综合评价
,
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
,
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②
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
,
对错题进行归类
,
找准原因
,
对症下药。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
:
①
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
,
或者理解不广、不深、不透。
②
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
,
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③
答题的非智力因素
,
如遇到复杂些的问题
,
产生恐惧心理
,
从而造成失误。如果是第一种原因
,
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
,
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
,
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
,
无论是哪一类题型
,
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
,
但关键是把握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
“
个性
”
和
“
特殊性
”,
只有细心体会
,
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种原因
,
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应试心理素质
,
努力克服不良心态
,
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
11
-
(3)
经常翻。
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
,
和试卷粘贴在一起
,
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
,
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
,
要经常翻阅复习
,
以达到巩固知识
,
加强理解
,
培养能力
,
掌握规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