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5-20 发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临春节,离家在外的众多游
子,总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选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时全家人团聚、团圆的习俗
保持至今,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 说法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A 说法错误;B、D 与题意无关。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
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
用 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选 C。②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2016 年 10 月 28 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载文指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在全
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回答 3~4 题。
3.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
①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 ④主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
遍规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 B。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要承认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承认
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故④不选。
4.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
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民
族文化是这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③
不选。
5.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
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解析:选 B。本题考查考生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表明中国民乐受
到欧洲观众的好评,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 B 符合题意。A 材料
未涉及;C 表述片面,各国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文化既有通俗的
又有高雅的,D 表述不准确。
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
思想相同的是(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解析:选 D。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
文化的多样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强调了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 符
合题意。
7.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于 2016 年 7 月在内蒙古
举行。据了解,书博会是中国文化领域举办最早的展会之一,是集出版成果展示、
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和倡导全民阅读以及拉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等
功能为一体的交流平台,是出版业和图书发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材
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
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
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 D。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图书交易博览会一方面通过图书这
种商品的交易传播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展销图书这种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
8.古代,一些商人将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
技术、天文学等输入中国。古代商人的这些活动是( )
A. 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B.通过人口迁徙进行文化传播
C.通过教育进行文化传播
D.通过商贸活动进行文化传播
解析:选 D。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途径。印度、西亚文化传播到中国,古代
商人功不可没,D 项符合题意;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A 项错误;B、C 两项与题意不符。
9.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
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
A.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 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 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 D。题中材料“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
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表明了大众传
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 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
材料主旨;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故 C 项表述错误。
10.有关调查显示,在中秋节节日祝福的表达方式上,电话和手机短信位于
榜首。随着先进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发生
着变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们青睐于便捷、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
段 ③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大众传媒 ④手机取代了旧媒体,更新了信息
传播的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A。在中秋节节日祝福的表达方式上,电话和手机短信位于榜首,
说明了随着先进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青
睐于便捷、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 年 9 月 20 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隆重开幕。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目前我国政府举办的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
交流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平台。据此回答 11~12 题。
11.举办这一盛会,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是(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③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促进各国文化走向
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B。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必由之路,而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②不选;④说法错
误,各国文化有着自身个性和特征,不能走向同一。
12.本届文博会紧紧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主题,以“论、
展、演”为主体,以分项活动为支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一活动的举办有
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加速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 ③推
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④创造不朽的中华文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A。中国举办文博会是为了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而不是创造文化或
文明,故①③正确且切题,④不选;②中“趋同”的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形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语言、宗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
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解读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材料二 目前,文化外交已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
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同世界上 160 多个国
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先后与 145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
协定和近 800 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已经形
成。
结合材料谈谈,在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有何重要
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在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的意义。
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
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
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
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
文化在国际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
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有关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吸
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感
染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中
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
14.我校高二某班学生组织开展一次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案例宣传活
动,请你参与其中。
下面是该班学生搜集到的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案例。
以慰问华侨为主旨的“亲情中华”演出, 日趋受到各国主流民众的欢迎。
当地时间 2016 年 10 月 10 日,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慰问演出在莫斯科
举行。在结束俄罗斯的演出后,艺术团还赴拉脱维亚、丹麦、瑞典举办了 3 场慰
问演出,并进行了相关文化交流活动。
(1)你打算通过哪些方式来搜集有关“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案例资料?
(2)有人认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你对此
观点有何看法?
(3)如果由你组织一次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你将
怎样来组织这次文化交流活动?
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哪些方式来搜集有关“中华文化走出去”
的案例资料。考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可以查阅报刊等
途径。本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
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的观点。做本类题型,需要分析该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
还是正误混杂。该观点看到了传播本国的本土文化是文化传播,因为文化交流的
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但是忽视了文化交流还包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
文化,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所以该观点是片面的。(3)本题考查文化
多样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有正确的态
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
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质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
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答案:(1)①网络搜集 ②查阅报刊 ③网络查询 ④手机短信搜索等
(2)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
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
化交流和传播。②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
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也是为了主动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
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
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③因而,上述观点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片面的。
(3)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