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1.50 KB
- 2021-05-20 发布
第二章 相 互 作 用
★★★考情微解读★★★
第 1 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见学生用书 P017
微知识 1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性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是不存在的。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4.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
微知识 2 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 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
量重力。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微知识 3 弹力
1.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2.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
的长度 x 成正比。
(2)表达式:F= x。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
定,单位是 N/m,x 是弹簧长度的改变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微知识 4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对比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f=μN 中 μ 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
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2.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自身形变的方向相同。(√)
3.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
4.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5.两物体间正压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6.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一定越大。(×)
二、对点微练
1.(重力和重心)如图所示,两辆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
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无关
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
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
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选项 A 正确,B 错误;从题图
中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
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选项 C 错误;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 D 错误。
答案 A
2.(对弹力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 30°,重为 80 N 的斜
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另一
端固定一个重为 2 N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斜面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 82 N
C.小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 2 N,方向竖直向下
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 杆、球、斜面体均静止,可以看成整体,用整体法研究,
相对于地面没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由二力平衡可知,地面对斜面体的
支持力等于整体的重力 82 N,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小球保持静
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再对小球受力分析知,其受重力
和弹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判断弹力和重力等值、反向、共线,故
弹力为 2 N,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
为 2 N,方向竖直向下,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BC
3.(胡克定律)(多选)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 1 和 2 的轻质弹簧 a、b
串接在一起,a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两弹簧均
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 b 弹簧的 P 端向右拉动弹簧,已
知 a 弹簧的伸长量为 L,则( )
A.b 弹簧的伸长量也为 L
B.b 弹簧的伸长量为k1L
k2
C.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2L
D.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k1
k2)L
解析 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 1 和 2 的轻质弹簧 a、b 串接在一起,
两弹簧中的弹力大小相等, 1L= 2x,解得 b 弹簧的伸长量为 x=
k1L
k2
,选项 A 错误,B 正确;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L+x=(1+k1
k2)L,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BD
4.(对摩擦力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物块 M 在静止的传送带
上以速度 v 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 v,则传送带启动后( )
A.M 静止在传送带上
B.M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M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M 下滑的速度不变
解析 由 M 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和
支持力作用,传送带启动以后对 M 受力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
其运动状态,C、D 项正确。
答案 CD
见学生用书 P018
微考点 1 弹力的分析和计算
核|心|微|讲
1.弹力有无的判断
(1)“条件法”:根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形变直接
判断。
(2)“假设法”或“撤离法”:在一些微小形变难以直接判断的
情况下,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
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
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状态。如图中绳“1”对小球必无弹力,否则小
球不能静止在此位置。
(3)“状态法”: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受力分析,判断是否
需要弹力,物体才能保持现在的运动状态。如图中车匀加速向右运动,
A 必然受车厢壁的弹力才能随车向右加速运动。
2.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常见的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弹力 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轻绳的弹力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杆的弹力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典|例|微|探
【例 1】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质量均为 m 的 A、B 两球,用
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 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 的轻弹
簧,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
为 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 )
A.mg
k
tanθ B.2mg
k
tanθ
C.mg
k
tanθ
2
D.2mg
k
tanθ
2
【解题导思】
(1)能否通过 A 球的平衡求弹簧的弹力大小?
答:能,由平衡条件可知 F 弹=mgtanθ
2
。
(2)结合胡克定律求弹簧的压缩量 Δx。
答:Δx=F弹
k
。
解析 以 A 球为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所以 F 弹=mgtanθ
2
,
则 Δx=F弹
k
=mg
k
tanθ
2
,C 项正确。
答案 C
题|组|微|练
1.如图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
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 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 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球在 a、b 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
B.球在 a 点处一定受到支持力,在 b 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
C.球在 a 点处一定受到支持力,在 b 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
D.球在 a 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 b 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
力
解析 若球与车一起水平匀速运动,则球在 b 处不受支持力作用,
若球与车一起水平向左匀加速运动,则球在 a 处的支持力可能为零,
D 项正确。
答案 D
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木块 A 和 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 的
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 A 直到 B 刚好离开
地面,则这一过程 A 上升的高度为( )
A.mg
k
B.2mg
k
C.3mg
k
D.4mg
k
解析 系统最初静止时,以木块 A 为研究对象得弹簧的压缩量
x1=mg
k
。B 刚好离开地面时,以木块 B 为研究对象得弹簧的伸长量 x2
=mg
k
。A 上升的高度 h=x1+x2=2mg
k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微考点 2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核|心|微|讲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三种判断方法
1.假设法
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
2.状态法
此法关键是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
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
小及方向。
3.转换法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定。此法关键
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的大小和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
和方向。
典|例|微|探
【例 2】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 θ 的斜面上放置一滑
块 M,在滑块 M 上放置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M 和 m 相对静止,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块 m 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 m 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 m 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 m 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解题导思】
(1)在图甲中,假设 M 和 m 的接触面光滑,两者能否保持相对静
止一起匀速下滑?
答:能,m 在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下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图乙中,假设 M 和 m 的接触面光滑,两者能否保持相对静
止一起匀速下滑?
答:不能,若 M 和 m 的接触面光滑,m 在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下
会产生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不能做匀速运动。
解析 对图甲:设物块 m 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
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
则物体 m 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 项
错误;对图乙:设物块 m 不受摩擦力,由于 m 匀速下滑,m 必受力
平衡,若 m 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
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 受到与
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 项正确。
答案 BD
【解题指南】
1.两个结论
(1)摩擦力的产生以弹力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于两物体间的弹
力。
2.两点提醒
(1)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
(2)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
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题|组|微|练
3.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 a、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
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 a、b 均静止,弹
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 fa≠0,b 所受摩擦
力 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A.fa 大小不变 B.fa 方向改变
C.fb 仍然为零 D.fb 方向向左
解析 右侧细绳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来不及发生变化,故 a 的
受力情况不变,a 左侧细绳的拉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A
项正确,B 项错误;而在剪断细绳的瞬间,b 右侧细绳的拉力立即消
失,静摩擦力向右,C、
D 项错误。
答案 A
4.(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 θ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
物块 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 a 连接,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b 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b 对 c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地面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解析 设 a、b 的重力分别为 Ga、Gb,若 Ga=Gbsinθ,b 受到 c
的摩擦力为零;若 Ga≠Gbsinθ,b 受到 c 的摩擦力不为零;若
Ga2 N,并且木板和铁块一起相对地面加速运动时,设
此时系统的加速度为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 F-μ1(M+m)g
=(M+m)a,对铁块有 F-f=ma,可得 f=F
2
+1 N,从此关系式可以
看出,当 F=6 N 时,f 达到最大摩擦力,由此可以得出当 F>6 N 时,
木板和铁块就不能一起相对地面加速运动,而是分别加速运动,这时
不论 F 多大,f 均为 4 N,由此知 C 项正确。
答案 C
见学生用书 P021
绳(或杆)上的“死结”和“活结”模型
素能培养
1.绳模型
(1)“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
结点。“死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了两根独立的绳,因此由“死结”
分开的两段绳子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
甲
(2)“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
点。“活结”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
绳子虽然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所以由“活结”
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
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
乙
2.杆模型
杆可分为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弹力
方向视具体情况而定,活动杆只能起到“拉”和“推”的作用。一般
情况下,插入墙中的杆属于固定杆(如甲、乙两图中的杆),弹力方向
不一定沿杆,而用铰链相连的杆属于活动杆(如丙图中的杆),弹力方
向一定沿杆。
经典考题 如图甲所示,轻绳 AD 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 BC
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 M1 的物体,∠ACB=30°;如图乙中轻
杆 HG 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 G 通过细绳 EG 拉住,EG
与水平方向也成 30°,轻杆的 G 点用细绳 GF 拉住一个质量为 M2 的
物体,求:
(1)细绳 AC 段的张力 TAC 与细绳 EG 的张力 TEG 之比。
(2)轻杆 BC 对 C 端的支持力。
(3)轻杆 HG 对 G 端的支持力。
解析 图甲和图乙中的两个物体 M1、M2 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
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分别取 C 点和 G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和乙所示,
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1)图甲中轻绳 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 M1 的物体,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绳 AC 段的拉力 TAC=TCD=M1g;图乙中由于 TEGsin30°=
M2g 得 TEG=2M2g,所以得 TAC/TEG=M1/2M2。
(2)图甲中,根据平衡条件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NC=TAC=M1g,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右上方。
(3)图乙中,根据平衡方程有
TEGsin30°=M2g、TEGcos30°=NG,
所以 NG=M2g 1
tan30°
= 3M2g,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 M1/2M2
(2) 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 30°,指向斜右上方
(3) 3M2g,方向水平向右
对法对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 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 A、
C 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 B 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
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图中的 AB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 AB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 BC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 BC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解析 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如果
杆端受压力作用,则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中甲、丙、丁中的
AB 杆均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 BC 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
故 A、C、D 项均错误,B 项正确。
答案 B
2.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 A、
B 两点,绳子的质量及绳与衣架挂钩间摩擦均忽略不计,现衣服处于
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 A 端、B 端在杆上的位置不变,将右侧杆
缓慢平移到图中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则( )
A.绳子的弹力变大
B.绳子的弹力不变
C.绳子对挂钩弹力的合力不变
D.绳子对挂钩弹力的合力变大
解析 对挂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2Tcosθ=mg
绳子右端的 B 点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向左移动到虚线位置时,角
度 θ 变小,故绳子拉力 T 变小,A、B 项错误;绳中的拉力左右相等,
两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θ,根据三力平衡条件可知,两绳子
的拉力 T 的合力 F 始终与 G 等值反向,故 D 项错误、C 项正确。
答案 C
见学生用书 P022
1.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深
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图甲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
B.图乙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
相互作用的弹力
C.图丙中,即将被踢起的足球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
D.图丁中,落在球 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 发生了形变
解析 足球受到的弹力和重力是两种性质的力,A 项错误;产生
弹力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存在形变,B 项错误;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
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即将被踢
起的足球有时也能看作质点,C 项错误;落在球 中的足球受到弹力
是由于球 发生了形变,D 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
板上相距 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 80 cm。将一钩码挂在
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 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
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
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解析 平衡时绳的总长度为 100 cm,则每段绳的长度为 50 cm,
平衡时弹性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cosθ=4
5
,弹性绳的拉力为 T,
则 2Tsinθ=mg,解得 T=5
6
mg。根据胡克定律,T= Δx1,将弹性绳
的两端移动到同一点,则 2 Δx2=mg,Δx1=10 cm,则 Δx1=6 cm,
总长度为 80 cm+2×6 cm=92 cm,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静置一矩形木块,木块由 A、
B 两部分组成,A 的质量是 B 的 3 倍,两部分接触面竖直且光滑,夹
角 θ=30°,现用一与侧面垂直的水平力 F 推着 B 木块贴着 A 匀速运
动,A 木块依然保持静止,则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 B 受到的摩擦
力大小之比为( )
A.3 B. 3
C. 3
3
D. 3
2
解析 分析 B 在水平面内的受力情况:推力 F、水平面的摩擦力
fB、A 的弹力 N,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N=fBtanθ。
再对 A 分析水平面内受力情况:B 的弹力 N′和静摩擦力 fA,由
平衡条件得 N′=f 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N′=N,则得 f A=
fBtanθ,得到 fA∶fB=tanθ=tan30°= 3
3
,故选 C 项。
答案 C
4.如图所示,把一重为 G 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 F= t( 为
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 t=0 开始物体所
受的摩擦力 f 随 t 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
解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 G 和摩擦力 f 的作用。由于 f
从零开始均匀增大,开始一段时间 f<G,物体加速下滑;当 f=G 时,
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 f>G,物体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减
速为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 f=μN
=μF=μ t,即 f 与 t 成正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物体速度
减为零后,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其大小 f=G,所以物体静
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 t 轴的线段,正确答案为 B 项。
答案 B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选修35专题练习动2021-05-10 21:37:1117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22匀速直线运动2021-04-28 19:09:4212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5章《机械能及2021-04-27 18:19:156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9章《电磁感应2021-04-27 11:24:587页
-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单元检测九 电磁2021-04-26 01:20:227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9章《电磁感应2021-04-19 22:06:5311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3章《牛顿运动2021-04-19 20:02:534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4-19 18:03:47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4-17 11:37:4312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4-14 23:30:0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