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66 KB
- 2021-05-20 发布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返回
杜 甫
(712年—770年)
主要代表诗作
返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学习目标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
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
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
歌的意境。
4、能背诵默写诗歌。
望 岳
— 杜 甫(736年)
一读:读准
v能正确朗读诗歌:读准生字的音和
诗句的节奏。
写作背景
返回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
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
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
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和情调。
望 岳
—杜 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二读:读懂
v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
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三读:读透文本
v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
v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
誓言。
《望 岳》
——杜甫(736年)
问题探讨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四读:读出新意
有关“泰山”的诗句
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岱宗何崔嵬,
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
峨峨东岳高,
秀极冲青天。
—— 晋·谢道韫
泰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晋·陆机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Ø人心齐,泰山移
Ø有眼不识泰山
Ø重如泰山
Ø 老泰山
Ø泰山北斗
Ø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Ø泰山压顶不弯腰
Ø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返回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05-20 10:16:427页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内容2021-05-20 10:16:423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05-20 10:16:0120页
-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2019-2020学2021-05-20 10:15:4823页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松鼠2021-05-20 10:14:4949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燕子2021-05-20 10:13:432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司马光》2021-05-20 10:13:333页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5舞动的北京_2021-05-20 10:13:0425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逍2021-05-20 10:12:5423页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2021-05-20 10:12:4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