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50 KB
- 2021-05-20 发布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6月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4题,每题1.5分,满分81分)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A地气温特点是( )
A. 终年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
C. 四季如春 D. 终年严寒
2.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图B相同的是( )
A. 罗马 B. 北京
C. 新加坡 D. 莫斯科
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4.给该地带来降水的气压带或风带主要是( )
A. 信风带 B. 西风带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5-6题。
5.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6.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下图是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8.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下图为“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受乙、丙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是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全年高温少雨
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0.图示季节温州地区最可能
A. 桃花盛开 B. 蝉鸣悠扬
C. 红叶满山 D. 天寒地冻
2019年10月,随着多股冷空气的来袭,我国华北等地陆续进入红叶最佳观赏期。截至10月23日,通辽科左后旗乌旦塔拉、哈尔滨太阳岛、牡丹江镜泊湖、渭南少华山等地已“漫山红遍”,进入红叶最佳观赏期;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辽宁本溪关门山以及四川乐山峨眉山等地红叶变色,也“渐入佳境”;但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等地还“层林未染”,红叶最佳观赏期要等到11月中的。如图是2019年全国红叶观赏地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中国各地红叶最佳观赏期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土壤 D. 地形
12.同一时间中国各地红叶从“层林未染”到“渐入佳境”,再到“漫山红遍”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干湿度地域分异 B. 非地带性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域分异
下图是我国内蒙古一条东西走向山脉某处的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M代表的自然植被是
A. 针阔混交林 B. 热带季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积雪冰川
14.该山所在省区最明显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赤道到两极 B. 从沿海到内陆
C. 从山麓到山顶 D. 非地带性
读下面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 B. 草原 C. 阔叶林 D. 针叶林
16.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 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
C. 阔叶林、草原、荒漠 D. 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下图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中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右图为“塔克拉马干沙漠”,读图完成17-18题。
17.从左图到右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现象
18.塔克拉马干沙漠由于深居内陆、干旱缺水,致使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 开放性 B. 差异性 C. 整体性 D. 联系性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19-20题。
19.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0.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A. 纬度低 B. 海拔低
C. 地处阴坡 D. 地处背风坡
根据下表,完成21-22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数据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万人
2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出生率增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人口基数大导致净增人口多
C. 医疗水平高导致人们平均寿命延长 D. 经济发达导致外来人口迁入
22.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A. 2000~2010年人口增长率0.35% B. 2000~2010年常住人口为604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 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 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 45 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完成23-24题。
23.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A. 气候条件 B. 养老设施 C. 经济因素 D. 婚姻家庭
24.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 第三产业发展
C. 环境承载力提高 D. 资源消耗降低
读“2010 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25-26题。
25.对 2010 年上海市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出生率低,儿童人口数量少
B. 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 青壮年中,户籍人口超过外来人口
D. 老龄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
26.下列措施有利于上海人口与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的是
A. 积极有序放开人口落户通道
B. 全面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C.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D. 快速实施延迟退休政策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完成27-28题。
27.2010—2011年该城市
A. 管辖范围扩大
B. 人口密度约增加40%
C. 等级有所降低
D. 新生儿约200万
28.统计时段内,该城市
A. 户籍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B. 人口迁移以迁入为主
C. 平均通勤距离不断缩小
D. 在区域内影响力下降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29-30题。
29.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 各年龄段男性人口均占多数
B. 50-54岁年龄段迁入人口最多
C.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
D. 迁入人口性别不平衡将加剧
30.与2000年比,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变化明显,其影响因素是
①工程建设 ②行业需求 ③家庭需要 ④交通运输 ⑤二孩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31-32题。
3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A. 2003年 B. 2006年 C. 2009年 D. 2012年
32.图示人口变动导致该城市
A. 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 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C. 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D.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下图为2010~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外出农民工增速以及本地农民工增速统计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010年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量相等
B. 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等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
C. 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
D. 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
34.该图表明我国农村
A. 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B. 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C. 居民收入增速变慢 D. 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
2013年7月 20 日起《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实施,在物理、化学、电子、卫生、辐射等诸多领域里做出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规定”。读图,完成35-37题。
35.欧盟进口的玩具80%来自我国,主要是由于我国玩具
A. 科技水平高 B. 企业劳动效率高 C. 企业规模大 D. 生产成本低
36.针对《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正式实施,广东玩具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减少资金投人,扩大生产规模 B. 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C. 将工厂设置在欧盟成员国 D. 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
37.我国玩具生产企业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产业结构调整 ③玩具市场萎缩 ④劳动力价格上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殊三角地区转移。读下图完成38--39题。
38.“双转移”战略给广东带来的影响是
A. 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A. 省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增大
B. C. 促进了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D. 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下降
39.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 转入地基础设施落后
B. 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 转入地环境污染严重
D. 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下图为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40-41题。
产业转移可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和撤退性产业转移。前者是指产业在其原区域仍属于成长性产业(区域的成长性产业),主要出于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的动机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后者是指区域的衰退性产业主要由于外部竞争与内部调整压力而进行的战略性迁移。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来说,撤退性产业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部分的、渐进的转移
B. 一般来说,扩张性产业更多地表现为产业整体的、彻底的转移
C. 撤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D. 扩张性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
4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三角地区撤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 高分子合成工业 B. 纺织工业 C. 航天工业 D. 石化工业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42-43题。
4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向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部门在图a中处于哪个阶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3.图b中,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环节是
A. 生产设计 B. 产品加工
C. 产品销售 D. 产品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44-45题。
44.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5.“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并回答46-48题。
46.甲、乙、丙依次是
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D.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47.相对于乙图例代表的地区,甲图例代表地区能源的优点不包
括
A. 清洁、无污染
B. 可再生
C. 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不大
D. 开发难度小
48.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的我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A.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C. 我国人均能源不足 D. 我国西部能源总量大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题。
49.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50.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1-52题。
51.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棉花产地 ②拥有廉价劳动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消费市场广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2.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下列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的说法是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为48.3亿立方米左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在甘肃省境内河流长475千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69.1亿立方米。读“陇东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回答53-54题。
53.相比调水线路甲,调水线路乙具有
的明显优点是
A. 可调水量大
B. 可输水时间长
C. 施工难度小
D. 全线自流输水低
54.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
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陇东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②解决陇东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③武都段白龙江的年径流量增大
④促进陇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 综合题。(共2题,19分)
55.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①和②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还有______
气候,该气候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为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_______因素的制约。
(5)图中四种气候与海门的气候相对应的是_______ (写序号),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
56.依据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图3是三峡水利枢纽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汇处。
(1)结合中国地形及气候知识分析三峡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成后输水的成本较低,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季,中线输水工程建成后对华北地区会带来哪些影响?
(3)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上海的经济、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
1-5 ABCBB 6-10 DBACB 11-15 ADABB
16-20 CBCAB 21-25 DCABD 26-30 AABCC
31-35 DADDD 36-40 BCCAC 41-45 BDBCA
46-50 CDBDB 51-54 ABAB
55.(10分)
(1)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 全年高温多雨
(3) 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4)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5) ②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56.(9分)
(1) 落差大;径流量大 (2分)
(2) 中线基本可自流,运营成本低 (1分) 春(1分)
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缓解地面沉降,增加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三点中任答两点得2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易产生土壤盐碱化(1分)
(3)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