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 MB
- 2021-05-20 发布
第
20
讲 物质分离、提纯与制备
-
2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考点一
物质分离、提纯
1
.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
四原则
”
①
不增
,
不得引入新杂质
;
②
不减
,
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
③
易分
,
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
;
④
易复原
,
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复原。
(2)“
三必须
”
①
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
②
过量试剂必须除尽
(
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
,
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
);
③
必须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2
.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1)
升华法
;(2)
过滤法
;(3)
蒸馏法
;(4)
萃取分液法
;(5)
洗气法
;(6)
燃烧法。
-
3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3
.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
(1)“
固
+
固
”
混合物的分离
(
提纯
)
-
4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2)“
固
+
液
”
混合物的分离
(
提纯
)
(3)“
液
+
液
”
混合物的分离
(
提纯
)
-
5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4)“
气
+
气
”
混合物的分离
(
提纯
)
-
6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4
.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
7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
8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
9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
10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
11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如下表所示
,
为提纯下列物质
(
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
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甲苯容易被酸化的
KMnO
4
溶液氧化为苯甲酸
,
然后利用酸碱中和反应
,
用
NaOH
溶液中和
,
再利用苯不能溶于水
,
而苯甲酸钠溶于水的性质
,
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
,A
正确
;NH
4
Cl
溶液中混有
FeCl
3
,
若加入
NaOH
溶液
,
二者都会发生反应
,
所以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
,B
错误
;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
,
应该利用乙酸能够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易溶于水的物质
,
而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溶液小的性质
,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
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
,
若用
KOH
溶液
,
酯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C
错误
;CO
2
气体中混有
SO
2
气体
,
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除去
,D
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2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跟踪训练
1
.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
,
正确的是
(
)
A.
海带中碘的提取实验中
,
将海带灰溶于水
,
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
CCl
4
即可萃取
B.
减压过滤可以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C.
用纸层析法分离
Cu
2+
和
Fe
3+
,
滤纸上端呈棕黄色
,
说明
Fe
3+
在固定相中分配得更多
D.
纸层析实验中
,
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
项
,
海带中碘元素以碘离子形式存在
,
应该先将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
,
然后萃取得到碘
,
错误
;B
项
,
减压过滤可加速过滤
,
并使沉淀抽吸得较干燥
,
但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
,
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
,
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
,
使溶液不易透过
,
错误
;C
项
,
用纸层析法分离
Cu
2+
和
Fe
3+
,
滤纸上端呈棕黄色
,
说明
Fe
3+
在流动相中分配得更多
,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
,
错误
;D
项
,
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
,
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
,
导致实验失败
,
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3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2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
项
,
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
,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若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
,
由于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
容易引起酸液飞溅伤人
,
错误
;B
项
,
应先移出导管
,
后熄灭酒精灯
,
否则会引起倒吸而使试管炸裂
,
错误
;C
项
,
操作时应先将气体产物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
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
若先通过浓硫酸干燥
,
在通过饱和食盐水时又引入水蒸气
,
错误
;D
项
,
萃取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
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4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规律小结
化学试剂法除杂的一般思路
一般化学试剂法除杂是建立在仅用物理方法除杂不能完成的基础上
,
通过合适的化学反应创造物理方法分离的条件。最好的方向是状态的变化
,
如使液态杂质变气态、不互溶的液态
(
溶液
)
或固态
,
或使气态杂质变液态
(
溶液
)
或固态、固态变液态
(
溶液
)
或气态。试剂的选择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考虑
,
一般考虑的顺序是
:
水、酸、碱、盐溶液、有机物。
-
15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考点二
物质的制备
1
.
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
-
16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
17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2
.
阿司匹林晶体制备实验过程
-
18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下列关于制备硫酸亚铁铵
[(NH
4
)
2
SO
4
·FeSO
4
·6H
2
O]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其操作过程可分为
①
铁屑的净化
,
②
硫酸亚铁的制取
,
③
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三个步骤
B.
在铁屑和稀硫酸反应
(
加热
)
的过程中应适当补充水
,
使溶液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C.
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
(NH
4
)
2
SO
4
和
FeSO
4
混合液时
,
将溶液全部蒸干
D.
在硫酸亚铁铵晶体析出后
,
抽滤
,
并用少量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
,
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
,
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
否则会使硫酸亚铁铵晶体失去结晶水。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9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跟踪训练
1
.
下列测定阿司匹林药剂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实验方案中
,
你认为可行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阿司匹林药片中一般都添有一定量的辅料如硬脂酸镁、淀粉等难溶物质
,
因此直接滴定现象不明显
,
且反应缓慢
,
故采取返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先将阿司匹林在已知量的过量的
NaOH
溶液作用下充分水解
;
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
NaOH
进行测定。故应选
C
。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0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2
.
如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
,
该装置适合于
(
)
A.
用浓硝酸与
Cu
反应制取
NO
2
B.
用浓盐酸和
MnO
2
反应制取
Cl
2
C.
用
H
2
O
2
溶液和
MnO
2
反应制取
O
2
D.
用
NH
4
Cl
和
Ca(OH)
2
反应制取
NH
3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浓硝酸与铜反应不需加热
,
但生成的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
故
A
错误
;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
,
且生成的氯气能和水反应
,
故
B
错误
;
用
H
2
O
2
溶液和
MnO
2
反应制取
O
2
,
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型制气
,
且生成的氧气难溶于水
,
故
C
正确
;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是固体和固体反应
,
制取氨气需要加热
,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
故
D
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1
-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规律小结
物质分离、提纯加入试剂的顺序要合理。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
,
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净
,
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
,
在多步分离过程中
,
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过量除杂试剂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