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MB
- 2021-05-19 发布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第三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碳和一氧化碳
1. 下列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能吸附毒气的是
( )
A. 金刚石 B. 活性炭
C. 氧化铜 D. 石墨烯
夯实基础
B
2. (东营)如图K3-3-1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
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
燃烧,产物相同
C.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
转化为C60
C
3. (德州)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
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
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 可作散热材料
B.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B
4. (信丰)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
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地解
决芯这一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构成:碳原子
B. 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C. 性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D. 用途:用作超轻绝缘材料,导热性材料
D
5. (南宁)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
②电冰箱的除味剂是活性炭
③毒面具用焦炭吸收有毒气体
④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
⑤金刚石不仅能刻画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
硬的岩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④⑤
C
6. (广西)冬天天气变冷,广西各地发生多起CO中毒
事故。下列关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B. 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
7. (潍坊)如图K3-3-2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
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
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B
8. (杨浦)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K3-3-3所示,实验
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装置Ⅲ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 反应中,装置Ⅰ内壁出现水雾是反应生成的
C. 冷却后,装置Ⅰ减少的固
体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 装置Ⅱ中可收集到一瓶
二氧化碳气体
能力提升
C
9. (松江)如图K3-3-4装置进行木炭、一氧化碳与氧
化铜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1)图K3-3-4实验的名称是木炭________(填“氧化”
或“还原”)氧化铜。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先拔去单
孔塞,马上停止加热,试管内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还原
C+2CuO══2Cu+CO2↑高温
红色固体变黑色
(2)图K3-3-5实验中,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后,C处
开始加热,此时E处_____(填“有”或“没有”)火
焰。实验结束时先停止C处加热,待
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有
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防止石灰水倒吸
10. (福田)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B、C、D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O2══2CO高温
CO2+Ca(OH)2══CaCO3↓+H2O
3CO+Fe2O3══2Fe+3CO2高温
(2)写出D、E处的实验现象: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是①先加热氧化铜,还是②先通一会气
体?
答: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此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②
防止加热不纯的一氧化碳引起爆炸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相关文档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 牛2021-05-19 23:48:0556页
-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2021-05-19 23:43:3723页
-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总复习:整数2021-05-19 23:40:1718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1-05-19 23:38:033页
- 外研版三年级下册英语Module 1 Uni2021-05-19 23:38:0138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5-19 23:37:3613页
- 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3 Uni2021-05-19 23:33:0944页
-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教学2021-05-19 23:33:0614页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2021-05-19 23:33:0416页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小蝌蚪找2021-05-19 23:32:4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