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 MB
- 2021-05-19 发布
www.ks5u.com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填一填)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形成地貌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
2.断块山
(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
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3.火山
(1)
(2)火山构造:火山口、火山锥。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大的原因: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看一看)
[教材P74活动]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2.乙地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物质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甲地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教材P76活动]
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做一做)
1.判断题
(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一定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一定形成谷地。( × )
(2)我国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形成的主导原因是外力作用——流水沉积。( × )
(3)山区交通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 )
2.选择题
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
C.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
解析:判断背斜和向斜不能单从形态上分析判断,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仅是褶皱的一般形态。对于复杂的褶皱,单从形态上判断是不科学的,岩层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
3.填图题
写出图中A地的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向斜。
构造地貌:向斜山。
主题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人们常说:“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人们还说:“恒山如行,华山如立,泰山如坐,衡山如飞,嵩山如卧。”
(1)你知道雄伟的泰山,“险”“立”的华山是怎么形成的吗?按成因它们属于哪一类山地呢?
提示:泰山、华山都属于断层一侧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属于断块山。
(2)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按成因它属于哪一类山地呢?
提示:喜马拉雅山脉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属于褶皱山。
1.褶皱的特征与应用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背斜
向斜
一般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主要依据)
中间老,两侧新
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
山岭
谷地
倒置
地形
(差别
侵蚀)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示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矿产、水、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找矿。
①液态、气态矿产:液态、气态矿产密度较小,具有流动性,向上弯曲的背斜,也就成为良好的液、气态矿产储存构造。
②固态矿产:背斜顶部的矿产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矿产也被侵蚀;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矿产也被保留下来,所以向斜成为良好的储存固态矿产的构造。
(2)找水。
①普通水:在向斜构造中,两翼的地下水向中间汇集,水汇集在向斜槽部,并且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还可形成自流盆地。
②泉水:断层交界的地方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3)工程建设。
①隧道工程: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因其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应避开向斜部位,因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隧道在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
②水库等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地球构造理论。其基本观点包括:
(1)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板块背离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板块
相撞
(相对
移动)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屿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等
背斜、向斜的判定方法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四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在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1.下列景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地貌的________发育过程( C )
A.冲积平原 B.断块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解析: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顶部岩层破裂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山东省极力推广“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结合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①。
3.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③是背斜构造。
主题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句歌词形象地描写了山区的盘山公路,它们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直冲云霄,这样的景观在平原地区很难见到。
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
提示:减小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行车安全。
1.山地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的地貌特征,决定着那里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如下图所示:
2.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这是由山地的地形特点和公路与铁路运输的特点决定的。如下图所示:
3.山地影响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这种状况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特点、建设条件以及人口和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
4.山地影响交通线路延伸方向
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即走向。山区的公路和铁路沿缓坡在山间盆地、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呈“之”字形。与平原地区相比,其弯曲程度大,总长度也大。
5.选线原则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线路在山区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3)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4)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短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
读某岛屿图,回答1~2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B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该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D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3.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所示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C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较软,易于开挖
解析:高速公路穿过地区位于两山之间,属于鞍部,海拔较低,工程量较小。
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D )
A.山岭 B.谷地
C.向斜 D.背斜
解析:该景观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地质构造为背斜。
2.教师演示了( C )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解析:岩层弯曲变形是受到水平挤压力作用所致。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3~4题。
3.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A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北冰洋板块
解析:根据图中六大板块的分布、轮廓,可以判断出太平洋板块以大洋为主,很少有陆地,而其他板块均包含有大面积的陆地。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C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解析:由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来看,刚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附近,是由这两大板块挤压而成的。
5.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的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________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解析:台湾中部为山地地形,海拔较高,直接修东西向铁路难度极大。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6~7题。
6.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C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7.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A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第6题,影响铁路修建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铁路修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加强两地之间的沟通。第7题,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虽有关系,但此图中聚落主要是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
8.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地,属于背斜的是B、D,属于向斜的是C,属于断层的是A。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D四地应选择B地。
(5)如果E岩层是透水层,该地区也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那么该地区是否有石油的储藏?如果有,是A、B、C、D四地中的何地?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没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B处背斜含水层已被侵蚀掉,D处背斜含水层出露地表,无法储藏石油。
解析: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主要看岩层的构造,岩层弯曲变形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弯曲变形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岩层发生断裂、错动的为断层。背斜、向斜有时会发生地形倒置,主要受外力的影响。同时注意各项工程对地质构造的要求。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课时提升作2021-05-19 22:42:218页
- 高中语文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2021-05-19 22:41:327页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2021-05-19 22:40:035页
- 高中语文第1单元3边城练习含解析 2021-05-19 22:39:4211页
- 202X高中英语教师线上教材培训心得2021-05-19 22:37:077页
- 2019版高中语文3囚绿记习题新人教2021-05-19 22:34:156页
- 2018高中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2021-05-19 22:34:064页
- 初高中化学衔接3初中化学常见的几2021-05-19 22:34:0317页
- 精编家长会学生代表演讲稿3篇(初中2021-05-19 22:33:357页
-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2021-05-19 22:26: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