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85 KB
- 2021-05-19 发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
习
引
入
提问:1、三角函数的定义,要求
学生回答
sin cos
tan cot
2、 sin , cos , tan 的符
号确定。(提示引导)
对问题 1,学生可能
较快解决;对问题
2,可能会有较多学
生模糊不清。
让学生复习旧知,目的
为学生自主学习同角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式作准备。
合
作
探
究
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共同
完成两个公式的推导。然后学生
自主学习这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记忆公式。教师巡视指导。
在探究过程后会出
现许多预设或生成
的问题,教师及时
引导。
学生踊跃发言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精神和自学能
力。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
果
深
化
公
式
提问:1、本节内容的关键词是什
么?
2、你能将两个公式变形么?
3、sin²α是(sinα)²并不是 sin
α²。
提示学生注意
“同角”二字;对
于公式变式的认
识,强调灵活运用
公式的几大要点。
通过问题辨析与讨论,
加深公式的理解,对公
式的变形有初步认识,
为公式的应用打下基
础。
知
识
应
用
例 1、 已知 5
4sin
,并且
是第二象限角,求 cos 、
tan 的值。
思考 1:条件“α是第二象限的角”
有什么作用?
思考 2:如何建立 cosα与 sinα的
联系?如何建立他们与 tanα的
联系?
变式训练:将例 1 中的条件“并
且 是第二象限角”去掉,其余
条件不变,求 cos 、 tan 的值。
思考:本题与例题 1 的主要区别
在哪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因忽
视条件“α是第二
象限角”等,而不
理解符号的确定。
借助学生对于刚
学习的知识所拥有的
探求心理,让他们学习
使用两个公式来求三
角函数值。
通过例题与变式使学
生掌握基本关系式的
应用:已知一个角的一
个三角函数值能求这
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
值,并在求三角函数值
的过程中注意由函数
值正、负号的选取而导
致的角的范围的讨论,
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
想。突破重难点。
跟踪练习:1、已知
5
3cos ,
求角 的正弦值和正切值。
2、已知
2tan ,且 是第一象限的
角,求角 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学生对平方公
式的应用是个难
点,往往只取一个
根。
通过练习,使学生
对于公式的应用更加
熟练。
方法总结:
一:若已知 sinα或 cosα,先通
过平方关系得出另外一个三角函
数值,再用商数关系求得 tanα。
二:若已知 tanα,先通过商数关
系确定 sinα与 cosα的联系,再
代入平方关系求得 sinα与 cosα。
利用之前四道题,
共同总结两类问题的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归
纳分析能力。
例 2、已知
5
5cossin ,
270180 ,求 tan 的值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本题,
并归纳总结。
学生对解二元
二次方程组还有一
定的困难,而且对
第二种方法中用到
的 cossin 、
cossin 和
cossin 三者
之间的关系比较陌
生
强调本节内容难
点。对例题适当归纳,
从直观认识提升到理
论的水平。
课
堂
小
结
1、主要的知识点
2、数学思想和方法
3、你的困惑和收获
让学生自己总
结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和学习内容,
教师再补充.
通过小结使本节
课的知识系统化,使学
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
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
和应用,培养学生认真
总结的学习习惯。
当
堂
检
测
见课件
学生快速地完
成这三道题目,并
展示正确结果
巩固学生所学知
识
布
置
作
业
布置课外作业:
一、 课本第 25 页练习 A 第 1 题,
练习 B 第 1 题。
学生课后自行
处理习题,遇到不
会的题目可以与同
学交流合作完成。
课后复习本节内
容的知识点,形成强
化。
二、 探究题:已知 2tan ,求
(1)
sincos2
cos2sin3
;(2)
22 cos2sin3
三、研究性学习:利用周末时间,
查找课外资料了解同角三角函数
的其他几个基本关系。
另附:1、板书设计
1.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例 1:┈┈┈ 练习:
(公式 1、公式 2)
┈┈┈┈┈
2、公式变形 例 2:┈┈┈
┈┈┈┈┈ (分析区域)
2、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项目 评分细则
小组评
分
教师评
分
课堂
表现
40 分
认真听课,积极
进行课堂学习
活动。并有自已
独立的见解。
40 分
基本上能认
真听课,积极
进行课堂学
习活动。
30 分
能认真听课,并
进行课堂学习
活动。但有分神
的现象。要教师
约束。20 分
在教师的
约束学习
活动不佳。
15 分或
以下
作业
完成
20 分
按时保质保量
独立完成,并有
独特见解。
20 分
按时保质保
量独立完成。
15 分
基本能按时完
成。
10 分
有不交作
业或抄袭
等的现象。
5 分或以下
小组
活动
40 分
积极参加小组
活动,有独立见
解,动手、动口、
动脑能力强,与
同学合作愉快。
40 分
积极参加小
组活动,爱动
手、动口、动
脑能力强,与
同学合作愉
快。
35 分
能参加小组活
动,与同学合作
愉快。30 分
达不到以
上要求。
20 分或以
下
总评
80 分以上评优,70-80 评良,50-60 评合格,50 分以下评不合格。 总分:
等级:
相关文档
-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2021-05-19 22:23:4010页
- 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三年级数学试卷 (2021-05-19 22:23:39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 认识钟表 ︳浙2021-05-19 22:23:2920页
- 最新2015高考数学文理科历年题型分2021-05-19 22:23:2818页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课2021-05-19 22:23:2627页
-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算2021-05-19 22:23:168页
- 高考数学一轮—逻辑、推理与证明、2021-05-19 22:23:0611页
- 精编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2021-05-19 22:23:06114页
-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2021-05-19 22:22:476页
- 9月最新修订版2011全国各地中考数2021-05-19 22:22:0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