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00 KB
- 2021-05-19 发布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 m、N、kg B. cm、g、s C. m、kg、s D. m/s、kg、N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两部分组成,基本量的单位成为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千克、米、秒,分别对应的物理量为质量、长度、时间。
A. m、kg是基本单位,N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
B.cm、g不是国际单位,s是基本单位,故B错误;
C.m、kg、s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C正确;
D. m/s、kg、N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故D错误。
2.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极限法 B. 控制变量法 C. 放大法 D. 等效替代法
【答案】C
【解析】
由于这两个实验形变量都比较小,所以采用了放大法来观察,故C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产生弹力的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A错误;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B错误;某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该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C错误;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选项D正确;故选D.
4.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的拉力F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
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Nm
C. 根据公式k= ,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
D. 弹簧的弹力为20N
【答案】A
【解析】
【详解】AB.根据胡克定律F=kx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故A正确,B错误;
C. 弹簧的伸长与受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弹簧弹力F的变化无关,与弹簧本身有关。故C错误;
D. 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拉力F的作用,所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10N,故D错误。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内( )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第4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在0﹣2s内甲、乙都沿正向运动,同向运动.在2﹣4s内甲沿负向运动,乙仍沿正向运动,再者反向运动.故A错误.
B、0﹣2s内两者同向运动,甲的速度大,两者距离增大,2s后甲反向运动,乙仍沿原方向运动,两者距离减小,则第2s末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故B错误.
C、由图知在0﹣4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m,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根据斜率等于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6.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B. t∝ C. t∝ D. t∝h2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可得,所以t∝,故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打点的仪器
B. 在实验时,要先将打点计时器放正并固定,使纸带移动过程中摩擦尽量的小
C. 一次实验过程中应先打开电源再放纸带,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应当及时关闭打点计时器
D. 任何一种形式运动都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来研究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一个点,是一种计时仪器,故A错误;
B. 打点计时器移动和纸带移动过程中受到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都会造成误差。所以,在实验时,要先将打点计时器放正并固定,使纸带移动过程中摩擦尽量的小,故B正确;
C. 一次实验过程中应先开电源,等到打点稳定后,再放纸带,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应当及时关闭打点计时器,故C正确;
D. 打点计时器主要研究直线运动,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AD。
8.如图,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O的拉力和BO的拉力的大小是( )
A. =mgsin B.
C. =mgsin D. =
【答案】BD
【解析】
【详解】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三根细线的拉力,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mg,根据平衡条件得知,mg与FTA的合力与FT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
则有: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A. =mgsin,与上述结论不符,故A错误;
B. ,与上述结论相符,故B正确;
C. =mgsin,与上述结论不符,故C错误;
D. =,与上述结论相符,故D正确。
故选BD。
9.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B. 物体受、、、四个力作用
C. 物体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D. 力、、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CD
【解析】
【详解】A.F1是重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因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不是物体,而F2作用在物体上,故A错误;
BC.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B错误,C正确;
D.力FN、F1和F2的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FN两个力的效果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正确。
10.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在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故BC正确。
11. 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失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 ( )
A. 作加速上升 B. 作减速下降
C. 作加速下降 D. 作减速上升
【答案】CD
【解析】
失重状态即视重小于重力,故物体加速度向下,所以升降机可能做加速下降或者减速上升.CD正确.
三、实验题
12.(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与木板保持平行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__?(填“甲”或“乙”)
【答案】(1)B(2)甲
【解析】
【详解】(1)为了使弹簧两次拉橡皮条的效果相同,要求在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动,故A错误;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实验中,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与木板保持平行而且不能直接接触,故B正确;实验中对两弹簧之间的夹角没有具体要求,只要夹角适当,便于作图即可,故C错误;实验中弹簧弹力不能超过最大量程,大小适当即可,对其大小并没有具体要求,故D错误.故选B.
(2)实验测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方向,由于误差的存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差别,故甲更符合实验事实.
13.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为了把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视为小车的合外力,要完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
(2)为使图示中钩码的总重力大小视为细绳的拉力大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钩码的总质量_______小车的总质量(填“大于”、“小于”、“远大于”或“远小于”)
(3)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求出
(4)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如图3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
【答案】 (1). 平衡摩擦力 (2). 远小于 (3). B (4).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5). 0.50m/s2
【解析】
【详解】(1)当小车的摩擦力和小车重力的下滑力等大反向时,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所以必须平衡摩擦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钩码:
对小车:
联立得:
为使图示中钩码的总重力大小视为细绳的拉力大小,即: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3)A.平衡摩擦力时,应使小车的摩擦力和小车重力的下滑力等大反向,小车不能挂盘及盘中的砝码,故A错误;
B. 第一次平衡好摩擦力后,增减小车的质量时,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均同比例变化,所以没必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故C错误;
D.只有满足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盘及盘中的砝码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4)从a−F图象可以看出,当拉力为某一值时,加速度仍为零,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5)根据逐差公式的推论来求加速度:
四、计算题
14.质量m=10kg的物体,在F=40N的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0N.在开始运动后的第5s末撤去水平力F,求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总共通过的路程。
【答案】16.7m
【解析】
【详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
得:
5s末速度为:
v=at=1×5=5m/s,
5s末位移为:
,
撤去外力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代入数据解得:
a′=−3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有:
得:
,
总路程为:x=x1+x2=12.5+4.2≈16.7m,
1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用细绳拴着吊在行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10m/,sin37°=0.6,cos37°=0.8,求:
(1)汽车匀速运动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
(2)当汽车以=2m/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大小。
(3)当汽车以=10m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大小。
【答案】(1)12.5N;7.5N(2)12.5N;5.5N(3)14.1N;0
【解析】
【详解】(1)匀速运动时,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到重力、拉力、后壁弹力,由平衡条件得:
Tsinθ=FN,
Tcosθ=mg
代入数据得:
T=12.5N,
FN=7.5N;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12.5N和车后壁对小球的压力大小为7.5N;
(2)当汽车以a1=2 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sinθ−FN=ma,
Tcosθ=mg,
代入数据得:
T=12.5N,
FN=5.5N;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12.5N和车后壁对小球的压力大小为5.5N;
(3)当汽车以a2=10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假设小球离开车后壁,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sinα=ma,
Tcosα=mg,
解得:
T=mg=14.1N,α=45°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14.1N,小球已经离开车后壁,车后壁对小球的压力大小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