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2 KB
- 2021-05-19 发布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五首1 新人教版
课题
诗五首1
本学期总
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
日期
复备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难点: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过程
时
间
复备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作者了解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获得“诗史”的美称,又被称为“诗圣”。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诗歌一千四百多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遍。
3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4指导背诵。
5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饮酒》,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行路难》中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二字语气贯至“……动安如山”为止,这种形似疑问实属慨叹的句式,往往放在结尾处,或抨击现实,或寄托理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教后记:
相关文档
- 三年级美术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2021-05-19 21:48:5333页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表2021-05-19 21:48:4329页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为学2021-05-19 21:48:434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大自然的2021-05-19 21:48:3313页
-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20届高三三2021-05-19 21:48:2230页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同2021-05-19 21:48:222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6、7减几丨2021-05-19 21:48:1215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 认识平均分2021-05-19 21:48:1118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 放大与缩小 2021-05-19 21:47:3115页
- 九年级化学全册5-1金属的性质和利2021-05-19 21:47:1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