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5-19 发布
1.判断正误。
(1)“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
(2)“S”型曲线中的 K 值是保持不变的( )
(3)池塘养鱼,若要保持长期稳定和较高的产量,应及时适量地捕
捞出成鱼。( )
(4)在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改
变培养液的 pH 不影响 K 值的大小。( )
(5)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 )
解析:(1)自然条件不满足没有天敌、空间和食物无限等条件,所
以很难符合“J”型增长曲线。
(2)K 值是环境容纳量,它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4)养分、空间、温度、pH 和有毒排泄物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
变化。
(5)种群数量为 K 值时增长速率为 0,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的
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1)× (2)× (3)√ (4)× (5)√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 K 值
解析: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当地环境可能不适宜其生长繁
殖,故其增长也不一定是“J”型;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
大值一般出现在 K/2 时,只要统计此时的种群密度就可估算出 K 值。
答案:B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会出现波动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
起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增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增长
解析:种群的“J”型增长,只有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不存在
任何天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一个种群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定时间内
会出现“J”型增长,但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
时,种群将停止增长,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答案:C
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
快,A 错误;第 17~29 天,成虫数量增长逐渐减慢,说明增长率下
降,死亡率上升,B 错误;第 21~37 天,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种群
密度增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C 正确;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 错误。
答案:C
5.(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
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
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的分析及应用。由图可
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而后减小,当增长率减
小至 0 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达到了“S”型增长的 K 值;为持续
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故选择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开始捕获,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仍可以保持较大
程度地增长,D 正确。
答案:D
6.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
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据图回答:
(1)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的条件下昆虫种群
数量会__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的作用。昆虫
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决定。
(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 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
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当λ=1.3 时,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温度和湿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基础性
内容。要注意λ表示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是增长率;
第一年用 N0 表示,则第三年种群数量就是 1.3×1.3×N0=1.69N0。
答案:(1)减少 另一个生态因子 综合作用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1.69 N0
温馨提示:为了巩固和提升所学内容,请完成课时作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