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50 KB
- 2021-05-19 发布
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最早出现在( )
A.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
B.《中美建交公报》中
C.《告台湾同胞书》中
D.《反分裂国家法》中
解析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答案 C
2.1984 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
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
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 )
A.《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C.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解析从材料可知,香港可独自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经济、文化关系并订立协议,这表明香港有
高度自治权,但与英国干涉香港事务没有必然联系,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
不具有外交和国防权,故 B、C 两项说法错误。故本题应选 D 项。
答案 D
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的权利不同
解析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答案 A
4.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 年有 30 万港人移民外出,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
30 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外流港人回港的主要因素在于( )
A.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
B.香港地区的稳定繁荣
C.内地与香港关系的日益密切
D.国际局势的日趋缓和
解析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保持了稳定与繁荣的局面,它对全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和吸引力。
答案 B
5.“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
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两岸关系“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习俗 D.不同的发展水平
解析“异”是指两岸现行的制度不同,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 B
6.据统计,从 1992 年到 1997 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约 20 125 个,投资额约 110.34 亿美元,年
平均项目 3 354 个,年平均投资额 18.39 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解析 A 项出现在 1979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 项与题干时间不
符;1992 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材料中
“从 1992 年到 1997 年”的时间限定,C 项正确;D 项错误,2008 年两岸才实现“三通”。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979 年 1 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参议院代表团时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
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中国政府不排除武力收复台湾主要是基于( )
A.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
B.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需要
C.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内政的需要
D.迅速完成国家政治统一的需要
解析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必要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可
以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 A
2.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
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的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问题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问题
D.党派间的关系问题
解析“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社会
制度,即“一国两制”,即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答案 A
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
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
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答案 C
4.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份。传单上写道:“难道
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
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开展
解析题目提供的传单内容,表达了台湾民众强烈的思乡之情。1987 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
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答案 A
5.“‘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
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 )
A.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
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解析“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偷换材料中“包容性优点”的概念,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既充分
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一国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
和文化精神,故 B 项正确;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与材料强调的“单一制国家结构”不符,故 C 项错
误;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与材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
包容性优点”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以来被英国占领。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
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新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材料二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8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
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
(2)对“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应如何理解?中国如何对香港行使主权?
(3)香港回归祖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1842 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1860 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
一区;1898 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2)中国综合国力强大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时。通过设立特别行政区,通过立法的形式,对香港
行使主权。
(3)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上
的主人。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
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台
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材料二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包括: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
和国防事务外,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设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
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
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英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受到照顾。
(1)比较我国政府在台湾、香港的基本政策有何异同?
(2)采取这些不同政策的意义如何?
参考答案(1)相同点: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和
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保护私人财产,保护外国在当地的经济利益。
不同点:台湾可保留军队,香港的外交、国防事务则由中央人民政府承担。
(2)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相关文档
- 四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四年级下册语2021-05-19 21:28:523页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2021-05-19 21:28:0613页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检2021-05-19 21:27:564页
-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82021-05-19 21:25:531页
- 交验检测记录表一2021-05-19 21:25:331页
- 2019生物同步新增分方案人教必修二2021-05-19 21:24:199页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单2021-05-19 21:21:501页
- 青海省西宁市2020届高三统一考试复2021-05-19 21:19:4315页
-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高二2021-05-19 21:14:0314页
-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2021-05-19 21:13: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