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6 KB
- 2021-05-19 发布
考点一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清单
基础知识
一、重要概念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是①
n
,其
单位为摩尔(符号是mol)。使用该单位时,应指明对象,它的对象是所有微
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任何粒子的②
粒子数
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是
N
A
,单位是mol
-1
;
它的数值与③
0.012 kg
12
C
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约等于6.02
×
10
23
。
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④
质量
叫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是
M
,
单
位是g·mol
-1
;它与1 mol物质的质量的区别与联系是:单位不同,当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数值⑤
相等
。
4.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⑥
体积
叫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V
m
表示,常
用单位是L·mol
-1
;它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
摩尔体积都约等于⑦
22.4 L·mol
-1
。
二、物质的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关系
若以
M
表示气体A的摩尔质量,
V
m
表示气体A的摩尔体积,
ρ
为气体A的密度,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体积为
V
的气体A质量为
m
,物质的量为
n
,每个A分子
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m
1
和
V
1
。写出下列关系式:
1.
m
、
n
、
M
的关系:⑧
n
=
。
2.
m
1
、
M
、
N
A
的关系:⑨
M
=
m
1
·
N
A
。
3.
V
、
n
、
V
m
的关系:⑩
n
=
。
4.
M
、
V
m
、
ρ
之间的关系式:
M
=
ρ
·
V
m
。
三、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若已知标准状况时的密度:
=
ρ
g·L
-1
×
22.4 L·mol
-1
。
2.若已知同温同压下与某一气体的相对密度:
=
DM
。
3.若已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
=
。
4.若已知组成成分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分数:
=
=
M
1
x
1
+
M
2
x
2
+
…
核心精讲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可总结
为“三同”推“一同”,适用对象为气体。
2.推论
(1)相同
T
、
p
时:
=
、
=
=
D
(相对密度)。
(2)相同
T
、
V
时:
=
。
(3)相同
T
、
p
、
V
时:
=
=
D
。
(4)相同
T
、
p
、
m
时:
=
。
说明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中含
M
1
、
M
2
的公式,只适用于不同种类的
气体之间的计算;而无
M
1
和
M
2
的公式,同种或不同种气体都适用。混合气
体可以当成一种“新”气体,其摩尔质量用
表示。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
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溶质B的①
物质的量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l·L
-1
。
特别提示 (1)溶液体积规定为
V
,并非溶剂体积为
V
;
(2)取出任意体积的1 mol·L
-1
的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1 mol·L
-1
,
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2.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问题,应准确掌握概念、公式,在进行关于溶
液的稀释问题的计算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及溶液
中的电荷守恒等。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主要包括:
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可运用公式
n
=
m
/
M
和
c
=
n
/
V
或运用“倍数关系”算出1 L溶液中所含②
溶质
的物质的
量。
b.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水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先运用
n
=③
V
气体
/22.4 L·mol
-1
(
气体体积单位为
L)
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
,
然后运用
V
=
m
/
ρ
求出溶液的体积
,
再运用
c
=
进行计算。
c.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需要先根据溶质的电离方程式计算出所求离子
的物质的量,再运用
c
=
进行计算。
(2)有关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
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④
溶质
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公式⑤
c
1
·
V
1
=
c
2
·
V
2
或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公式
V
1
·
ρ
1
·
ω
1
=
V
2
·
ρ
2
·
ω
2
计算有关的量。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⑥
烧杯
、⑦
容量瓶
、⑧
胶
头滴管
。
2.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
(1)容量瓶上标有⑨
温度
、⑩
规格
和
刻度线
。常用规格有
50 mL、100 mL、250 mL、1 000 mL等。
(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
检查是否漏水
,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
→正立→玻璃塞旋转180
°
→倒立。
3.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1
NaCl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
5.9
g。
(2)称量:用
托盘天平
称量NaCl固体。
(3)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
冷却至室温后
,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10
mL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
全
部注入容量瓶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
1~2
cm时,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配制流程如图所示:
核心精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根据
c
=
=
判断:
1.移液后若没有洗涤烧杯,则使
n
减小,结果偏小。
2.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反复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对结
果无影响。
3.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
(1)仰视刻度线:由于操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故加水量增多,导致溶液体积
偏大,
c
偏小。
(2)俯视刻度线:加水量减少,则溶液体积偏小,故
c
偏大。
4.其他常见的操作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统计如下: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以配制0.1 mol·L
-1
的
NaOH溶液为例)
因变量
c
m
V
称量时间过长
减小
—
偏小
用滤纸称NaOH固体
减小
—
偏小
向容量瓶内移液时有少量流出
减小
—
偏小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偏小
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偏小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个”陷阱
陷阱1:气体与状况陷阱
突破方法: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二看“标准状况”下,物
质是否为“气体”。如CCl
4
、CHCl
3
、CH
2
Cl
2
、H
2
O、溴、SO
3
、己烷、苯
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体。
知能拓展
陷阱2: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的陷阱
突破方法: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容易误认为无法求物
质所含的粒子数。实际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
件无关。
陷阱3:组成类陷阱
突破方法:一是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
等)的数目,如Ne、D
2
O、
18
O
2
、—OH、OH
-
等。二是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
如NO
2
和N
2
O
4
、乙烯(C
2
H
4
)和丙烯(C
3
H
6
)等。三是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
如N
2
、CO、C
2
H
4
等。四是记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一分子H
2
O
2
、
C
n
中化学键的数目分别为3、(3
n
+1)。
陷阱4:粒子数目陷阱
突破方法:一是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水解。二是已知浓度,是否
指明体积,用好公式
n
=
cV
。三是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
水。
陷阱5:可逆反应和反应物浓度变化相关的陷阱
突破方法:要识破隐含的可逆反应,记住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变化对反应
的影响。
(1)2SO
2
+O
2
2SO
3
2NO
2
N
2
O
4
N
2
+3H
2
2NH
3
(2)Cl
2
+H
2
O
HCl+HClO
(3)NH
3
+H
2
O
NH
3
·H
2
O
N
+OH
-
(4)MnO
2
+4HCl(浓)
MnCl
2
+Cl
2
↑+2H
2
O
(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陷阱6: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陷阱
突破方法:熟记常考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其他反应物均过量)。
反应
物质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数目
Na
2
O
2
+CO
2
(或H
2
O)
1 mol Na
2
O
2
1 mol 或
N
A
1 mol O
2
2 mol或2
N
A
Cl
2
+NaOH
1 mol Cl
2
1 mol或
N
A
Cl
2
+Fe
1 mol Cl
2
2 mol或2
N
A
1 mol Fe
3 mol或3
N
A
例 (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联合模拟,2)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
2
混合后气体分子总数为0.1
N
A
B.常温常压下,7.8 g Na
2
O
2
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3
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烷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
N
A
D.室温下,1 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
数目为0.1
N
A
解题导引 本类型题是“常青”题型,表面上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实
际包罗万象,如分子结构、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全面考查考生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解析
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
2
混合后发生反应:2NO+O
2
2NO
2
,生成2.24 L NO
2
,但由于存在平衡2NO
2
N
2
O
4
,气体分子总数小于
0.1
N
A
,A项错误;1 mol Na
2
O
2
晶体中含有2 mol Na
+
和1 mol
,7.8 g Na
2
O
2
晶体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阴、阳离子总数为0.3
N
A
,B项正确;1个乙烷分子中含
有7个共价键,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烷为0.05 mol,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0.35
N
A
,
C项错误;室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0
-13
mol·L
-1
,则1 L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
数目为10
-13
N
A
,D项错误。
答案 B
1.“热重曲线”类试题,能综合考查学生分析图像、获取信息、处理数据
以及文字表述等能力,但学生经常对此类试题的解答毫无头绪。利用反应
前后金属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建立等式,求解热重曲线上某一点对应物质
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推算该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和可能发生的反应。
例1 (2019江苏单科,20节选)CO
2
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
2
排放,充分
利用碳资源。
(1)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
2
,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
2
释放利用。
CaC
2
O
4
·H
2
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
2
O
4
·H
2
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
化如图1。
实践探究
图1
①写出400~600 ℃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与CaCO
3
热分解制备的CaO相比,CaC
2
O
4
·H
2
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
好的CO
2
捕集性能,其原因是
。
解析 (1)①根据图中质量变化可知,CaC
2
O
4
·H
2
O分解产生的气态产物依次
为H
2
O(g)、CO、CO
2
,固体分解过程为CaC
2
O
4
·H
2
O→CaC
2
O
4
→CaCO
3
→
CaO。②CaO捕集CO
2
的性能与CaO与CO
2
气体的接触面积有关,CaC
2
O
4
·H
2
O
分解产生的气体更多,使生成的CaO更加疏松多孔,捕集性能更好。
答案 (1)①CaC
2
O
4
CaCO
3
+CO↑
②CaC
2
O
4
·H
2
O热分解放出更多的气体,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
题目价值 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等,促使学生理解和
体会中学化学知识内涵,同时也落实了新课标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学
习的过程和研究化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变形、转换的能力。
2.打破惯性思维,由“利用其他物理量计算
N
A
”改为“利用
N
A
计算其他物
理量”。
例2 (2019 5·3原创冲刺卷一,10)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转移0.2
N
A
个电子使Na完全转化为Na
2
O
2
,需要氧气的体积为2.24 L
B.形成6
N
A
个N—H键同时断裂3
N
A
个H—H键,即标志着反应N
2
+3H
2
2NH
3
达到平衡状态
C.常温常压下,1.42 g Na
2
SO
4
中含有的Na
+
数为0.02
N
A
D.1 mol苯理论上可以与3 mol H
2
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苯分子中含有
3
N
A
个碳碳双键
解析 A项,Na完全转化为Na
2
O
2
,氧元素化合价变化为0→-1,转移0.2
N
A
个
电子,需要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 L,但题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无
法确定体积,错误;B项,形成6
N
A
个N—H键(即2 mol NH
3
)的同时断裂3
N
A
个
H—H键(即3 mol H
2
),体现的都是正反应速率,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错
误;C项,Na
2
SO
4
为离子晶体,常温常压下为固体,1.42 g(即0.01 mol)Na
2
SO
4
中
含有的Na
+
数为0.02
N
A
,正确;D项,苯分子中存在的是大π键,不存在碳碳双
键,错误。
答案 C
题目价值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的
作用;在遇到与化学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时,能运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做出合
理的分析和推断。
相关文档
- 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物质的量 物2021-05-19 19:41:078页
- 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专题1第二单2021-05-19 18:13:405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鲁科版专题02物2021-05-19 17:53:127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 2021-05-19 17:40:0116页
- 浙江省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2021-05-19 17:10:2248页
-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讲2021-05-19 15:41:098页
- 高考考点完全解读练习答案 9物质的2021-05-19 15:31:5811页
- 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2021-05-19 14:13:097页
- 2020届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考点精讲通2021-05-19 12:30:195页
- 2018届一轮复习鲁科版专题一物质的2021-05-19 12:26:20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