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50 KB
- 2021-05-19 发布
专题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定位 全国卷 5 年考情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
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符号、
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2017 年:Ⅱ卷 T9;Ⅲ卷 T10(A)、T28(1)
2016 年:Ⅱ卷 T9;Ⅲ卷 T12
2015 年:Ⅰ卷 T8(A)、T12;Ⅱ卷 T9、
T10(D)
2014 年:Ⅰ卷 T10
2013 年:Ⅱ卷 T9(D)
考点 1| 原子结构和核素、同位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 90 页)
[考纲知识整合]
1.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2)核素(原子)符号表示
AZX 表示质子数为 Z、质量数为 A、中子数为 A-Z 的核素原子,如氘 21H。
(3)微粒中的“各数”间的关系
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电性关系
原子AZX:核外电子数=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阴离子AZXn-:核外电子数=Z+n
阳离子AZXn+:核外电子数=Z-n
[示例] 31H 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
5626Fe2+的中子数为________,质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717Cl-的中子数为________,质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提示】 1 2 3 30 26 24 20 17 18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三素”关系及含义
(2)几种重要的核素及其应用
核素 23592U 146C 21H 31H 188O
用途 核燃料 用于考古断代 制氢弹 示踪原子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1H:用字母 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 1 个中子。
31H:用字母 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 2 个中子。
提醒:同位素的特征
(1)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如氕、氘、氚均在第 1 周期ⅠA 族。 (2)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
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应用体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
种原子。( )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
相同。( )
(3)核聚变如 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 )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
(5)H+与质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
(6)任何核素原子均含质子和中子。( )
(7)11H2 与 21H2 互为同位素。( )
(8)总质量为 2.0 g 的 H182 O 与 D2O 相互混合,所含中子数为 NA。( )
(9)(2015·全国Ⅰ卷)18 g D2O 和 18 g 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A。( )
(10)(2014·江苏高考)质子数为 35、中子数为 45 的溴原子:8035Br。( )
【提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 1 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数目关系
1.从宏观方面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方面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目引起的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 [A 项,原子包含不同元素的不同原子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原子的多
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目引起的,正确;B 项,发生化学变化时,
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正确;C 项,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即只含一种物
质,一定是纯净物,正确;D 项,分子或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的
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
子,错误。]
2.铁 60 同位素的显身,揭秘了超新星爆炸历史的真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导学号:91720187】
A.铁元素的质量数为 60
B.6026Fe 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 8
C.6026Fe 与 5826Fe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核素
D.30 g 铁 60 中含有的中子约为 17 mol
D [6026Fe 这种铁原子的质量数为 60,而不是铁元素的质量数,A 错;6026Fe 的
核内质子数(26)比中子数(34)少 8,B 错;6026Fe 与 5826Fe 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
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 错;30 g 60Fe 中含有的中子约为30
60
×34 mol=
17 mol,D 正确。]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X 原子的质量数为 A,含 N 个中子,它与 1H 原子构成
HmX 分子,在 a g Hm X 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所含中子的物质
的量为________,所含质子数为________,所含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 a
A+m(m+1) mol a
A+mN mol a
A+m(m+A-N)NA
a
A+m(m+A
-N)NA
[思维建模] 求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微粒数的思维模板
物 质 的 质 量 ―――――――――――→÷摩尔质量来自质量数 物 质 的 量
―――――――――――――――→
×一个分子或离子中含某粒子个数
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
×NA 粒子数
命题点 2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及关系
4.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域。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C 与 12C 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之间的相互转化
C.35Cl2 与 37Cl2 互为同素异形体
D.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中 137Cs 比 133Cs 多 4 个中子
D [A 项,14C 与 12C 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错误;B 项,16O 与 18O 之间
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改变原子核的结构,不属于化学变化的范围,错误;C
项,35Cl2 与 37Cl2 都是 Cl2 的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D 项,铯元素的
两种同位素中 137Cs 比 133Cs 多 4 个中子,正确。]
5.下列有关 18274W、18474W、18674W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钨的三种元素
B.它们互为同位素
C.18474W 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110
D.它们的所有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 [它们是钨的三种核素,A 项错误;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
为同位素,B 项正确;18474W 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110,中子数与质子数
之差为 36,C 项错误;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D
项错误。]
6.H、D 与 16O、17O、18O 形成的不同水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 H162 O、H172 O、H182 O、D162 O、D172 O、D182 O、HD16O、HD17O、
HD18O 5
[易错防范] 原子结构与同位素的认识 5 误区
(1)原子不一定都有中子,如 11H。
(2)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 F 与 OH-。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 Al3+和 Na+、F-等,NH +
4 与
OH-等。
(4)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 11H 与 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如 146C 与 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 146C 与 147N;也可能质子数、中子
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 11H 与 126C。
(5)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考点 2| 核外电子排布
(对应学生用书第 91 页)
[考纲知识整合]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1)下面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分别表示粒子的符号为 S,Cl-,K+。
[示例]
根据 1~18 号元素,确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子或元素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________。
(2)最外层有 1 个电子的元素:________。
(3)最外层有 2 个电子的元素:________。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________。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是次
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
素:________。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________。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________。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________。
(9)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________。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________。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 倍的元素:________。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3 倍的元素:________。
【提示】 (1)11H (2)H、Li、Na (3)He、Be、Mg (4)Be、Ar (5)C O Ne
(6)H、Be、Al (7)Be (8)Li、Si (9)Li、P (10)Li (11)He、C、S (12)O
3.“10 电子”和“18 电子”微粒
(1)“10 电子”微粒
(2)“18 电子”微粒
H3C—CH3、H2N—NH2、HO—OH、F—F、F—CH3、H3C—OH……
提醒:
“2 电子”微粒:He、H-、Be2+、Li+
“14 电子”微粒:Si、N2、CO、C2H2
“16 电子”微粒:S、O2、C2H4、HCHO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 1 利用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元素和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与判断
1.下列表示或说法正确的是( )
A.(2016·江苏高考)Mg2+的结构示意图:
B.(2015·江苏高考)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2014·江苏高考)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
D.(2014·山东高考)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A [B 项,Cl-的最外层为 8 电子;C 项,S2-的最外层为 8 电子;D 项,
Na+与 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2.原子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
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n2-1。下列有关 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 能形成化学式为 X(OH)3 的碱
B.X 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C.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O3 的盐
A [当 n=1 时,最外层电子数为 2+1=3,不合理;当 n=2 时,最外层电
子数为 2×2+1=5,质子数为 2×22-1=7,X 为 N;当 n=3 时,最外层电子
数为 2×3+1=7,质子数为 2×32-1=17,X 为 Cl。]
3.A、B、C、D 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A 原子的 L 层电子数与 K、M 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
原子的 K、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1)则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2)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D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B 的单质与 D 的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单质与浓 H2SO4 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 原子的 L 层电子数与 K、M 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 A 的核电
荷数为 2×8=16,A 为硫元素。D 原子的 K、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
的一半,所以 D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D 为钙元素。根据核电荷
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可以判断
出 B 为氯元素,C 为钾元素。
【答案】 (1)S Cl K Ca
(4)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S+2H2SO4(浓)=====
△
3SO2↑+2H2O
命题点 2 “10e-”“18e-”等电子粒子的判断
4.下列各微粒:①H3O+、NH+
4 、Na+;②OH-、NH-
2 、F-;③O2-
2 、Na+、
Mg2+;④CH4、NH3、H2O。其中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①组质子数均为 11,电子数均为 10;②组质子数均为 9,电子数均为
10;③组质子数依次为 16、11、12,电子数依次为 18、10、10;④组质子
数、电子数均为 10。]
5.已知 A、B、C、D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多核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
下关系: 【导学号:91720188】
(1)如果 A、B、C、D 均是 10 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A 与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如果 A 和 C 是 18 电子的粒子,B 和 D 是 10 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①A 与 B 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 C 与 B 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
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肼(H2N—NH2)和甲胺(H3C—NH2)都是 18 电子的分子。分析肼和甲胺
的结构特点并从中受到启发,写出与其具有相同电子数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解析】 (1)若 A、B、C、D 均为 10e-粒子,根据图可知 A 为 NH+
4 ,B 为
OH-,C 为 NH3,D 为 H2O。
(2)若 A、C 为 18e-粒子,B、D 为 10e-粒子,由图示可知 A 为 H2S,B 为
OH-,C 为 HS-,D 为 H2O。
(3)根据 H2N—NH2、H3C—NH2 均为 18e-的分子,可得—NH2、—CH3 均为
9e-基团,其他为 9e-基团的还有—OH、—F。故构成 18e-的有机分子为
CH3—OH、CH3—F、CH3—CH3。
【答案】 (1)NH+
4 +OH-=====
△
NH3↑+H2O
(2)①H2S+OH-===HS-+H2O
②OH->HS-
(3)CH3—CH3、CH3—F、CH3—OH(任写 2 个)
1.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
前 10 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 对
B [前 10 号元素中,氦原子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
比相等,均为 1∶2,氢原子与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
比相等,均为 1∶2,故共有 2 对。]
2.(2018·太原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R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
数之和为 36;X、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Y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
R 原子的质子数是 Y 原子质子数的两倍。下列有关这四种元素的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X 的三种核素中均含有质子和中子
B.X 与 R 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碱性
C.R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Y 与 Z 可形成两种氧化物
D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R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 36;
X、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Y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R 原子的质子数
是 Y 原子质子数的两倍,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 X、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应为 2,Y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2,则 X 为 H 元素,Z 为 Na 元素,Y 为
O 元素,R 为 S 元素。]
相关文档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图2021-05-19 19:12:54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常用计2021-05-19 14:15:46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2021-05-13 01:09:447页
- 山西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2021-05-12 22:14:3911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及2021-05-12 21:58:3215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5-12 21:52:1611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仪2021-05-12 19:45:389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12 13:06:549页
-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高考化学一轮复习2021-05-12 12:14:174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的2021-05-12 01:46:3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