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5-19 发布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与紧接其后的“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共同引导学生形成对力的初步认识。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位置与移动的要求,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它通过一系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5、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二、科学知识:
1、根据一个指定物体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选取了力学中学生可直观感受的“运动”内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一些运动的现象及组成要素。整个单元内容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识别运动、描述运动及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其中识别运动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而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则是对某一运动具体问题的探究。
在学习本课之前,孩子们对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
2
只是停留在明显看得出位移的那类运动上,例如飞翔的小鸟、行驶的汽车等,对于位置相对固定的物体,比如房屋、大树等孩子们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邻近的静止物体与之比较,这表明参照物已经进入孩子的思维过程中,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参照物。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一切都在运动中
1
2、运动的快慢
1
3、运动的方式
1
4、小车的运动
1
5、摆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6
2
相关文档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科学探究2021-05-19 18:36:053页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空气有质量吗2021-05-19 18:35:1910页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材料的变迁-2021-05-19 18:34:314页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天气2021-05-19 18:32:5927页
-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3声音的传播2021-05-19 18:29:1011页
- 医学考试-外科学基础知识-12021-05-19 18:23:4247页
- 2018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52021-05-19 18:19:0810页
- 中学XX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组工作总2021-05-19 18:16:244页
- 2020小学科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三2021-05-19 18:10:235页
-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电磁铁2021-05-19 18:10:0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