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00 KB
- 2021-05-19 发布
第五课 把我思维的奥秘
意识的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学导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依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新课导入:听朗诵《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学习目标:
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
范围:P35-P37 时间:10分钟
问题: 1、意识怎样起源的?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找出物质决定意识的依据?
要求:结合《全品新教案》中的课堂导学的知识填写,在课本中标出重难点。
三、导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短片导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机物
反应特性
物质基础
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
生物反应形式
基础
高等生物
感觉和心理
人
意识
{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与社会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盘点“最强的大脑”问:动物能不能做到?为什么?
学生回答:
指导: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只有人脑,才会产生意识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分析“巧 妇 难 为 无 米 之 炊”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展示“网络流行语”进一步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思考: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吗?举例说明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3)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四、练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意识是大脑的特有的机能。 ( )
2.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 )
3.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 ( )
5.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
6.错误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7.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有意识。这一观点( )。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否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有意识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五、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把我思维的奥秘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