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50 KB
- 2021-05-19 发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卷
I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 1s22s22p63s23p63d54s1
B. 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63s23p63d64s2
D. 1s22s22p63s23p63d74s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6个未成对电子,
B、有3个未成对电子,
C、有4个未成对电子,
D、有3个未成对电子,
所以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答案选A。
2.已知某元素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
A. ⅤB族 B. ⅡB族 C. Ⅷ族 D. Ⅱ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某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价电子为4s2,因此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ⅡA族,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3.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表示,单位为kJ·mol-l)。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电离能
I1
I2
I3
I4
……
E
740
1 500
7 700
10 500
……
A. R的最高正价为+3价
B. 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C.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
D. R 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R的逐级电离能,失去第二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第三个电子比较困难,因此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A错误;
B.根据R的逐级电离能,失去第二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第三个电子比较困难,说明第三个电子在次外层,因此R的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得到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故C正确;
D.R元素可能是B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可能是Mg,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2s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通过逐级电离能得出元素在周期表的价态、族系数及最外层电子数。
4.下面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同一原子轨道中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故A错误;
B.2p能级中的3个电子应在3个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违背洪特规则,故B错误;
C. 中不同原子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不同,违背洪特规则,故C错误;
D.符合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可知同主族元素电负性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故A正确;
B.F元素无正价,故B错误;
C.同一主族元素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减小,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D错误;
答案选A。
6.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 )
A. 离子键
B. 极性键
C. 非极性键
D. 范德华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主要是OH-和含氧酸根中的极性共价键,还有O22-中的非极性共价键。只有分子晶体中才含有范德华力,离子晶体中一定不会有范德华力。
答案选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沸点:H2O>HF
B. 热稳定性:HF>H2O
C. 仅由N、H、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D. NCl3、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于H2O、HF存在分子间氢键,H2O存在分子间数目大于HF,因此沸点:H2O>HF,故A正确;
B. 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因此热稳定性:HF>H2O,故B正确;
C. 仅由N、H、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比如硝酸铵,故C错误;
D. 根据价态的绝对值加上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等于8,则满足8电子结构,因此NCl3、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8电子结构判断方法是根据价态的绝对值加上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等于8,则满足8电子结构。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 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C. 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4、CCl4分子中分别含有碳氢键和碳氯键,都属于极性分子,但这两种分子都属于正四面体型分子,其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
B.CO2直线型分子,其正负电荷重心重叠,故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F、CI、Br、I的非金属逐渐减弱,所以HF、HCI、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
D.H2O是V型分子,CS2、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为极性分子。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
NH3、H2O、SO2等为极性分子。
9.下列分子为手性分子的是
A. CH2Cl2 B.
C. D. CH3CH2COOCH2C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判断手性碳原子时要注意:
(1)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
(2)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一定是不同的,然后根据手性分子是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详解】A.CH2Cl2碳原子所连接的4个基团分别为2个H原子、2个Cl原子,没有手性碳原子,所以不属于手性分子,选项A错误;
B.中间的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取代基,该碳原子具有手性,所以该有机物属于手性分子,选项B正确;
C.中一个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没有手性碳原子,不属于手性分子,选项C错误;
D.CH3CH2COOCH2CH3中一个中间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另四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有相同的,没有手性碳原子,不属于手性分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手性碳原子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判断手性碳原子时要注意: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一定是不同的。
10.下列各组物质不是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 CO和N2 B. CO2和N2O C. CO32-和NO3- D. CO2和SO2
【答案】D
【解析】
【详解】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等的物质;
A.CO和N2原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等,是等电子体,A不选;
B.CO2和N2O原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等,是等电子体,B不选;
C.CO32-和NO3-原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等,是等电子体,C不选;
D.CO2和SO2原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D可选;
故选D。
11.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24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44s2
B. 电子式为H可以同时表示羟基和氢氧根离子
C. 比例模型为可以同时表示CH4和CCl4分子
D. 1s22s22p3和1s22s22p4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 24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A错误;
B.电子式为H可以同时表示羟基,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比例模型为可以表示CH4分子,Cl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因此不表示CCl4分子,故C错误;
D.1s22s22p3为N元素,1s22s22p4为O元素,形成NO2型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羟基为中性基团,1mol羟基含有9mol电子,而氢氧根离子为带电基团,1mol该离子含有10mol电子,二者的性质不相同。
12.下列结构简式代表几种不同的烷烃( )
(1) (2) (3)
(4) (5)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示2-甲基丁烷, 表示戊烷,表示2-甲基丁烷,表示戊烷,表示2,3-二甲基丁烷,因此表示3种不同的烷烃,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电子式:
B. 丙烯的实验式:C3H6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乙醇的结构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甲烷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故A正确;
B. 丙烯的分子式为C3H6,实验式为CH2,故B错误;
C. 乙烯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其结构简式:CH2=CH2,故C错误;
D. 是乙醚的结构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CH3CH(C2H5)CH3 2-甲基丁烷
B. CH3-CH2-CH(CH3)-OH 2-甲基-1-丙醇
C. CH2BrCH2Br 二溴乙烷
D. (CH3)3C-CH2-COOH 2,2-二甲基丁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3CH(C2H5)CH3 ,该有机物主碳链为4个碳,属于丁烷,甲基在2号碳上,命名为2-甲基丁烷,故A正确;
B.CH3-CH2-CH(CH3)-OH,该物质属于四个碳的醇,羟基在2号碳上,命名为2-丁醇,故B错误;
C.CH2BrCH2Br,该有机物属于溴代烃,溴原子分别位于两个碳上,因此命名为1,2-二溴乙烷,故C错误;
D.(CH3)3C-CH2-COOH,该有机物属于主碳链含有4个碳的羧酸,从官能团羧基开始编号,2个甲基位于3号碳上,命名为3,3-二甲基丁酸,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5.下列烃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 邻二甲苯 B. 间二甲苯 C. 对二甲苯 D. 乙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邻二甲苯的苯环上氢原子有2种,其一氯代物有2种;
B、间二甲苯苯环上氢原子有3种,其一氯代物有3种;
C、对二甲苯苯环上氢原子有1种,其一氯代物有1种;
D、乙苯苯环上氢原子有3种,其一氯代物有3种,所以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对二甲苯;
故选C。
16.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已知鲨烯分子含30个C原子及6个碳碳双键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
A. C30H60 B. C30H56 C. C30H52 D. C30H50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乙烷到乙烯的结构及氢原子数目变化,多一个碳碳双键,少2个氢原子,因此鲨烯分子含30个C原子的烷烃则为C30H62,含有6个碳碳双键且不含环状结构,则比烷烃少
12个氢原子,因此其分子式为C30H50,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7.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下列反应能够发生,且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①将甲苯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②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环己烷 ③将乙烯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 ④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⑤甲苯制TNT
A. ①② B. ①⑤ C. ④⑤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将甲苯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不发生化学反应;②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③将乙烯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④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发生取代反应;⑤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加热制TNT发生取代反应;因此④⑤均发生取代反应,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8.对此聚合物分析正确的是( )
A. 其单体是CH2=CH2和HCOOC2H5
B. 它是缩聚反应产物
C. 其单体是CH2=CH-COOC2H5
D. 其链节是CH3CH2-COOC2H5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切断高分子主要看分子的链节,从而判断是加聚、还是缩聚而成的。由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简式可知,含有酯基结构及烯加聚结构,据此判断。
【详解】A.结构简式为,因此属于加聚产物,则该高聚物单体是CH2=CHCOOC2H5,A错误;
B.链节中主链上只有碳原子,为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B错误;
C
.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所以该高聚物单体是CH2=CHCOOC2H5,C正确;
D.链节为单体转变为在化学组成上能够重复的最小单位,该高聚物链节是,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高聚物单体的判断,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根据链节判断高聚物是加聚、还是缩聚而成是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方法: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凡链节主链上只有四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高聚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间画线断开,然后将四个半键闭合即可;凡链节主链上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
II卷(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6分)
19.四种元素X、Y、Z、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核电荷数之和为51;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Z与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
(1)Y、Z可分别与X形成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共价化合物a、b,它们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杂化轨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________。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分别是________晶体、________晶体。
(3)Y与Z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W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答案】 (1). CH4 (2). SiH4 (3). sp3 (4). sp3 (5). 正四面体 (6). 分子 (7). 原子 (8). Y (9). 1s22s22p63s23p63d10
【解析】
【分析】
四种元素X、Y、Z、W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则Y为C,Z与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Si,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最外层为2个电子,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d轨道为10个电子,则W为Zn,四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1,则X为
H。
【详解】(1)Y、Z可分别与X形成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共价化合物a、b,它们的分子式分别是CH4、SiH4;CH4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方式为sp3,立体结构是正四面体形,SiH4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方式为sp3;故答案为:CH4;SiH4;sp3;sp3;正四面体形。
(2)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原子。
(3)Y(C)与Z(Si)比较,同主族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较大的是C,Zn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Zn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故答案为:Y;1s22s22p63s23p63d10。
20.A.[物质结构与性质]
Cu2O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以CuSO4、NaOH和抗坏血酸为原料,可制备Cu₂O。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2)的空间构型为____(用文字描述);Cu2+与OH−反应能生成[Cu(OH)4]2−,[Cu(OH)4]2−中的配位原子为____(填元素符号)。
(3)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推测抗坏血酸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填“难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4)一个Cu2O晶胞(见图2)中,Cu原子数目为____。
【答案】 (1). [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2). 正四面体 (3). O (4). sp3、sp2 (5). 易溶于水 (6). 4
【解析】
【分析】
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内容为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空间构型、配合物知识、杂化类型的判断、溶解性等知识,都属于基础性知识,难度系数不大;
【详解】(1)Cu位于第四周期IB族,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因此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2)SO42-中S形成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6+2-4×2)/2=0,因此SO42-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u(OH)4]2-中Cu2+提供空轨道,OH-提供孤电子对,OH-只有O有孤电子对,因此[Cu(OH)4]2-中的配位原子为O;
(3)根据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该结构中有两种碳原子,全形成单键的碳原子和双键的碳原子,全形成单键的碳原子为sp3杂化,双键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根据抗环血酸分子结构,分子中含有4个-OH,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抗坏血酸易溶于水;
(4)考查晶胞的计算,白球位于顶点和内部,属于该晶胞的个数为8×1/8+1=2,黑球全部位于晶胞内部,属于该晶胞的个数为4,化学式为Cu2O,因此白球为O原子,黑球为Cu原子,即Cu原子的数目为4;
【点睛】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考查点也是基本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能够达到对知识灵活运用,如考查抗坏血酸分子溶解性,可以从乙醇极易溶于水的原因分析。
21.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1) 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甲基-2-氯丙烷 (2). 4-甲基-2-戊醇 (3). 4-甲基-4-乙基-1-己炔
【解析】
【分析】
(1)的系统命名先写烷基位置和名称,再写卤代基团位置和名称,最后写某烷。
(2)的系统命名先写烷基位置和名称,再写羟基位置和某醇。
(3)的系统命名先以含碳碳三键最长链为主链,离官能团最近一端开始编号,先简单基团,再复杂基团。
【详解】(1)的系统命名先写烷基位置和名称,再写卤代基团位置和名称,最后写某烷,其命名为2-甲基-2-氯丙烷;故答案为:2-甲基-2-氯丙烷。
(2)的系统命名先写烷基位置和名称,再写羟基位置和某醇,命名为4-甲基-2-戊醇;故答案为:4-甲基-2-戊醇。
(3)的系统命名先以含碳碳三键最长链为主链,离官能团最近一端开始编号,先简单基团,再复杂基团,命名为4-甲基-4-乙基-1-己炔;故答案为:4-甲基-4-乙基-1-己炔。
22.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下图装置Ⅰ进行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3~5分钟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的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装置Ⅰ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溴苯和溴单质,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NaOH溶液试剂洗涤。洗涤后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上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分液漏斗 (3). 防止倒吸 (4). CCl4或 (5). 防止倒吸;可以控制反应进行程度;避免杂质干扰;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
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是放热反应,溴易挥发,生成的HBr和溴蒸汽进入后面装置,用苯或四氯化碳吸收溴蒸汽,HBr溶于水用硝酸银或紫色石蕊验证,从而得出苯和液溴反应是取代反应,生成的溴苯中溶有溴单质,因此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单质,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溴苯。
【详解】(1)装置Ⅰ中①是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溴苯是难溶于水的液体,因此洗涤后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3)分析装置Ⅱ;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溴易挥发,易溶于苯和四氯化碳,因此a的作用是防止溴和苯或四氯化碳溶解时发生倒吸进入到发生装置中,a起到安全瓶的作用;b中的试剂是苯或四氯化碳,吸收挥发的溴蒸汽,HBr进入到c中(盛放硝酸银溶液)验证发生取代反应,如果C装置内出现浅黄色沉淀,证明有溴化银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溴化氢;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防止倒吸,可以控制反应进行程度,避免杂质干扰,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CCl4或;防止倒吸,可以控制反应进行程度,避免杂质干扰,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