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2.21 KB
- 2021-05-19 发布
课时作业
(2019·济南质检)下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第1题。
1.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B.白天④强,夜晚③强
C.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D.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答案 D
解析 白天太阳辐射弱,导致地面获取的热量少;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导致地面散失热量快。从而导致近地面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
读“华北平原某小区域等压面图”,完成2~3题。
2.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3.关于图中四地气压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受冷 B.乙受冷
C.丙受热 D.丁受热
答案 2.C 3.B
解析 第2题,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低,气压越高。第3题,近地面气压中心一般是热力性质形成的,高空气压的变化一般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因此乙地气压高是气温低造成的,甲是气温高形成的低压;丙是空气聚集形成的高压,丁是空气下沉形成的低压。
4.(2018·天津月考)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性质下垫面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5~6题。
5.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6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2018·河北衡水中学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第7题。
7.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补偿地面失热较少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答案 B
解析 晴朗天气大部分可见光可直接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故A错误。湖泊湿地,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升温速度慢,因此大气被和缓加热,故B正确。CO2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地面失热较多,故C错误。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吸收的太阳辐射少,a到b的转化率变小,故D错误。
(2019·河南南阳月考)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9.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可知,水库中心一天中最低气温高于东西两侧,最高气温低于东西两侧,故水库中心的气温日较差小,B项正确。第9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发生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库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压高,风由库区吹向四周;晚上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库区,C项正确。
(2018·四川遂宁三诊)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同的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阴山 D.横断山
11.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 )
A.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
B.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
C.晴天多,光照强
D.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和山体的大小。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华山位于我国陕西省,阴山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山脉的山体较小,而且降水较少,因此“山体效应”并不显著,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呈南北走向,山体高大,而且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山谷,降水较多,因此,该山脉的“山体效应”最为显著,故答案选D。第1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内部的气温高于山体外部的气温,主要是由于山体内外热交换少,A正确;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温度较高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转换成长波热能,并非大气的保温作用,B错误;晴天多,光照强,山体才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C正确;山体基面高,空气稀薄,大气易被加热,D正确。故答案选B。
(2019·青岛模拟)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
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12~13题。
12.“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13.“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体现的是下垫面的热量差异。第13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逆温层上部和下部的气温还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则C图符合题意。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5.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答案 (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D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13 03:09:5943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