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1 MB
- 2021-05-19 发布
成才之路
·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
1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第
7
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
第
1
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目标
2
导学线索
3
主干知识梳理
4
问题探究
5
探究提示
6
典题导析
7
课堂巩固训练
8
课后强化作业
9
情景导入
1
情景导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4.5
1
,扩大到目前的近
13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
1998
年的
2.52
1
,扩大到目前的
3.13
1
。全国收入最高的
10%
群体和收入最低的
10%
群体的收入差距,从
1988
年的
7.3
倍上升到目前的
23
倍,行业差距达到
8
倍,地域差距近
3
倍。
你知道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有哪些形式吗?有人说,不同行业的收入差异是“按行业分配”的结果。那么,“按行业分配”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学习目标
1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客观必然性,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
.准确把握按劳分配的内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3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一、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
.这是与我国现阶段
__________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
.生产决定分配,
________________
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
1
.基本内容:在
__________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生产力
生产资料所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2)
重要性
(
意义
)
①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__________
的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
的性质和特点
积极性
创造性
社会生产
②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社会地位。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
.
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不适用于按劳分配。
2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是指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
(
如国家税收、企业成本
)
之后的个人消费品部分,不是分配全部社会财富。
3
.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会取得等量报酬,因为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__________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________
。
2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
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__________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
__________
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要素
制度
生产要素所有权
公民权利
社会财富
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1)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所得利息、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2)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收入。
(4)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的收入。
(5)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生产决定分配
1
.填写下列表格:
[
答案
]
1.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点拨
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
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所以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既能调动公有制内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其他所有制中的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
(2)
这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这就使按劳分配方式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因而也就必然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3)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件的。
(4)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过去的单一分配方式相比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可达到共同富裕。
探究点二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
2
.判断: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动分配收入。
[
答案
]
不正确。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
点拨
2]
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吗?
不一定。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一种可能。
(2)
但不能说只要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例如,过去我国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的差别,就不是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所得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还可能存在按技术、管理等分配的情况。
探究点三 准确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3
.填写下列表格:
要素
表现
生产要素
劳动要素
指在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资本要素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
________
,债权人取得的
________
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技术要素
科技工作者提供
________
取得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
____________
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土地要素
凭借
________
取得的收入。例如房屋出租获得的租金,土地出租获得的使用金等
信息要素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等的收入
[
答案
]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税后利润 利息 新技术 管理才能 土地
[
点拨
3]
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
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城镇看,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的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从农村看,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
(2)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通过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通过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通过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
(3)
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探究提示
探究问题
1
提示:
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社会公平。
探究问题
2
提示:
(1)
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
(2)
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阶段,与之相比,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探究问题
3
提示:
(1)
小吴的爸爸和姑姑的收入属于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分配收入。
(2)
目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形式多样化。
典题导析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14
·
天津卷
)
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
4
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
800
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
15%
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
1200
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
①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
属于按劳分配
④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解析
]
程秀的收入构成包括租金收入、民营公司分红收入和工资收入,其中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因为是民营公司,所以其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因此她的收入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无关,故
①
正确,
③
错误;因为程秀属于以土地入股,故该公司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故
④
错误;公司只有盈利才有分红收入,故
②
正确。
[
答案
]
A
(2011
·
上海卷
)
一家
IT
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
①
运转资金
②
公司办公楼
③
电脑设备
④
程序设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解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要素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最终投入产品、劳务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和金融资产。
①②③
均属于资本要素,
④
属于知识要素。故选
A
。
[
答案
]
A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
.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其原因是
(
)
①
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
我国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
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同时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④
我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答案
]
B
[
解析
]
我国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③④
均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均应当选。
②
不能说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故不是题干观点立论的依据,应排除。
2
.
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
)
A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
.持有公司股票获得的股息收入
C
.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工资收入
D
.合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
答案
]
C
[
解析
]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一种分配方式。
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知识、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按贡献也参与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多种类型、多种形式,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据此回答
3
~
4
题。
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
①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②
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③
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参与分配
④
会使人民生活快速达到全面小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答案
]
B
[
解析
]
②
中的
“
冲击
”
说法错误,
④
中的
“
快速
”
说法错误,故排除
②④
。
4
.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
①
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
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
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
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答案
]
A
[
解析
]
④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5
.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分红。科技人员这些收入属于
(
)
A
.按劳分配所得
B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
C
.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D
.按技术要素分配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突出强调了
“
科技入股,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分红
”
,说明科技参与收入分配。故本题应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
6
.某校高一
(
九
)
班同学,围绕我国应该坚持哪种分配方式问题,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其中争论最激烈的观点是: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如果你是这个班的同学,你会表达怎样的观点呢?
[
答案
]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2)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认为“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是片面的。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第七课第二框
和谐
效率
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华为的员工为什么会愿意主动去加班?那是得益于华为的分钱模式!只有给员工涨工资发高薪,员工才会愿意拼命去干,才会死心塌地跟随你。
当然,分钱并不是说我有钱我就给你,而是要让奋斗的人能得到回报。你交给公司业绩和功劳,公司保障给你收入和激励,这才是最公平的交易。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
正如任正非所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
根据上述情境和教材相关内容,你来说说:
1.
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2.
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探究一下: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
≠
平均主义
≠
收入差距悬殊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问题:你怎么看待漫画反映的问题?
如何才能实现公平收入分配?
3、怎么办——公平收入分配的实现
(1)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重要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有何意义?
意义:
①
有利于
理顺
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实现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
合理调整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根本途径
)
3、怎么办——公平收入分配的实现
(1)
制度保证
(2)
重要举措
(3)
另一重要举措: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根本途径
初次分配:也称第一次分配,
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其中一部分以税收(国企还要上缴利润)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一部分以工资、奖金等形式分给企业劳动者;剩下部分留给企业扩大再生产。
再分配:也称第二次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政府
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来实现,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实现社会公平。
资料卡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还有哪些措施?
1
、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
1
、效率的
含义
效率
=
资源的节约
社会财富的增加
投入
产出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提高效率的
意义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
公平
物质前提
保证
矛盾性:
一致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
、效率与公平的
关系
3
、
如何处理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
反对平均主义,
也要
防止收入悬殊;
既要
落实分配政策,
也要
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
创业致富
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
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
效率与公平
让我们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关注、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期许: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
关系
是什么
如何正确处理
小结
公平
效率
1
、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下列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
B
、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
、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D
2
、
2018
年
2
月
5
日,统计局长在
《
求是
》
发表文章称
:
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2017
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
0.4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居民收入存在差距表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
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城乡、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应把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3
、根据瑞士银行发布的
《
全球财富报告
》
可以计算出,
2008
—
2015
年中国所有居民财富增长率为
64%,
而前
10%
富裕人群的财富增长率达到了
96%
。中国贫富差距的核心特征快速地由穷人太穷转变为富人太富,贫富差距呈现出代际固化特征。下列属于在收入分配中落实公平原则的举措有( )
①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过高收入
②发挥财政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③规范分配秩序,实现收入的平均分配
④推行企业工资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B
4
、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
、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A
5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看来,孔子的话与我国现行分配原则相比较,其缺陷在于( )
A
、不注重实现共同富裕
B
、不注重社会公平
C
、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D
、不注重效率
D
相关文档
- (新人教版)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2021-05-19 17:26:3651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021-05-19 17:26:23294页
- 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一封邀请信2021-05-19 17:26:199页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2021-05-19 17:26:0819页
-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2021-05-19 17:25:4950页
-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非金2021-05-19 17:25:19147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 认识几分之2021-05-19 17:24:2128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3 分2021-05-19 17:24:1329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2021-05-19 17:24:0923页
- 四年级英语课件unit9 A friend in 2021-05-19 17:23:5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