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6.00 KB
- 2021-05-19 发布
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其中 1-8 为单项选择题,9-12 为多项选择题,漏选得 2 分,错选、
不选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它的速度越大;②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③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④一个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其受到的合力方向一致;⑤
惯性是使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力;⑥只有在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才具有惯性。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只有③ D. 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大,但速度不一
定大,说法错误;②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说法错误;③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动摩擦力作用,比如:
正在沿着传送带斜向上运动的物体,说法正确;④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其受到的合力方
向一致,但是速度方向不一定与合力方向一致,说法错误;⑤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
一种力,说法错误;⑥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具有惯性,说法错误。综上分析,可知 C 符合
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如图表示某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所受的合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各段中合力的大小相
等,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A. 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
B. 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 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
D. 小球始终向前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第一段时间内,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二段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
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两段时间末速度为零,然后重复之前的运动,
可知小球始终向前运动.故选 D.
3.停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内,用绳子 AB、BC 拴住一个重球,绳 BC 呈水平状态,绳 AB 的
拉力为 T1,绳 BC 的拉力为 T2.若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向左运动,但重球相对小车的位置
不发生变化,则两绳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T1 变小,T2 变小 B. T1 変小,T2 变大
C. T1 不変,T2 变小 D. T1 变大,T2 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以向左为正方向,则 1 1 2Tcosθ=G,Tsinθ-T =ma ,其中θ G,
不变, a>0 ,所以 1T 不变, 2T 减小.C 对.
4.如图所示,物体 B 放在物体 A 上,正一起沿光滑的斜面向下滑动,已知 A 的上表面水平,
下列对 A、B 两物体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
B. A 对 B 可能有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C. B 对 A 的压力大小可能等于 B 的重力
D. A 对 B 一定有水平向向左的静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BD.对于 AB 组成的整体,整体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设为 a,将 a 正交分
解为竖直方向分量 a1,水平分量 a2,如图所示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A B A Bm m g m m a
得 sina g
对 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竖直方向上:
1 sin sinB B Bm g N m a m g
得支持力
2 2sin cosB B BN m g m g m g
水平方向上:
2 sin cosB Bf m a m g
得摩擦力
sin cosBf m g
方向水平向左,故 B 受三个力作用,AB 错误,D 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B 对 A 的压力大小为 2cosBN N m g ,小于 B 的重力,C 错误。
故选 D。
5.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 50 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
直尺 0 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
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 20 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
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 10 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
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B.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 4 m/s
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 0.4 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D.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
间”
【答案】AC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 ,可知下落的高度越大时间越长,选项 A 正确;根据
可得 ,选项 B 错误;
= =0.8m=80cm,选项 C 正确; “反应时间”与长度是对应的
关系,选项 D 正确.综上本题选 ACD.
6.在强冷空气影响下,2020 年第一场雪不期而遇。为防止道路结冰,我县环卫局计划对各主
要路面进行撒盐除冰。假设撒盐车的牵引力不变,车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若未撒盐时,
撒盐车匀速直线行驶,则撒盐过程中它的运动将是( )
A. 做匀加速运动 B. 汽车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
C. 做匀减速运动 D. 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牵引力 F 不变,阻力:f=k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kmg a
解得: a F km g ,撒盐过程,车的质量 m 逐渐减小,加速度 a 逐渐增大,所以撒盐车做
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即汽车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 t=0 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 时汽车的速度为 20m/s
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s
C. 刹车过程经过 3s 时汽车的位移为 7.5m
D. 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
【答案】D
【解析】
【详解】AD.由图象可得
20.1 10x v
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
2 2
0 2v v ax
变形得:
2
2 01
2 2
vx va a
对比解得:a=-5m/s2,v0=10m/s
即 t=0 时汽车的速度为 10m/s,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A 错误,D 正确;
BC.汽车刹车过程的总时间为
00 0 10 25
vt a
s
即汽车经过 2 s 停止,因而经过 3 s 时汽车的位移等于刹车 2s 时的位移,为
0 10 2 10 2 2
vx t m
BC 错误。
故选 D。
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左端有固定转动轴,靠近木板右端静止放有一个木块.使木板从
水平位置开始逆时针缓慢转动.发观当倾角先后等于θ1 和θ2 时(01<θ2<90 ゜),木块受到的摩
擦力大小相等.(木块始终未离开斜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倾角为θ1 时木块所受合力小于倾角为θ2 时木块所受合力
B. 倾角为θ1 时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倾角θ2 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C. 倾角为θ1、θ2 时木块受到的都是静摩擦力
D. 倾角为θ1 时木块所受支持力小于倾角为θ2 时木块所受支持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倾角先后等于θ1 和θ2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可知当倾角为θ1 时为静摩
擦力,物块静止在木板上,合力为零;当倾角为θ2 时为滑动摩擦力,物块向下滑动,合力不
为零,则倾角为θ1 时木块所受合力小于倾角为θ2 时木块所受合力,选项 A 正确,BC 错误;
根据 N=mgcosθ可知倾角为θ1 时木块所受支持力大于倾角为θ2 时木块所受支持力,选项 D 错
误;故选 A.
9.一兴趣小组做了一次实验,实验时让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下落 H 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
曲双腿,他的重心又下降了 h 后停住,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F 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 0 至 t2 时间内该同学速度逐渐减小 B. t2 时刻该同学的加速度为零
C. t3时刻该同学的速度达到最大 D. 在 t3至 t4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在 0 到 t2 时间内,支持力的大小小于重力,加速度大小向下,由于支持力不
断增大,所以加速度不断减小,在 t2 时刻,支持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故此时加速度为
0,速度最大,A 错误,B 正确;
C.t3 时刻,支持力大于重力,合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为零,C 错误;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 t3 到 t4 时间内,支持力的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上,所以
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D 正确。
故选 BD。
10.如图所示为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 v0=2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
运行,一质量为 m 的工件无初速度地放在 A 处,传送带对工件的滑动摩擦力使工件开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将工件从 A 处运送到 B 处,
AB 之间的距离为 L=9m,g 取 10m/s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m/s2
B. 工件从 A 到 B 所用的时间为 3s
C. 工件从 A 到 B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m/s
D. 增大传送带运行速率 v0,工件从 A 到 B 所用的时间减小
【答案】ACD
【解析】
【详解】工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μg=2m/s2,选项 A 正确;工件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的时间 0
1
2 12
vt s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x1= 1
2 at12= 1
2 ×2×12=1m,则匀速
直线运动的时间 1
2
0
9 1 42
L xt sv
,则工件从 A 处运动到 B 处所用的时间
t=t1+t2=5s.选项 B 错误;工件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9 1.85
Lv s st
,选项 C 正
确;增大传送带运行速率 v0,则工件加速的时间和加速的距离将变长,匀速运动的时间将
变短,平均速度变大,则工件从 A 到 B 所用的时间减小,选项 D 正确;故选 ACD.
1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 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
定滑轮与沙漏 a 连接,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B. b 对 c 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会增大
C. 地面对 c 的摩擦力大小方向可能不变
D. 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B.对 a 受力分析,受重力、绳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两个的合力一直为 0,沙
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 与沙子的总重力减小,故可知绳的拉力减小,对 b 进行受力分析,
受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摩擦力与支持力四个力的作用,四个的合力为 0,由平衡条件有:
①当绳的拉力小于 b 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沿斜面方向:
sinbT f m g 可知随着绳的拉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②当绳的拉力大于 b 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沿斜面方向:
sinbm g f T ,随着绳的拉力减小,摩擦力增减小后反向增大;AB 正确;
CD.以 bc 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面对 c 的摩擦力
coscos af T m g
方向水平向左,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 的重力在减小,则摩擦力在减小,C 错
误,D 正确。
故选 ABD。
12.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 2L、质量为 m 的绳子挂在定滑轮的两侧,左右两边绳子的长度相
等.绳子的质量分布均匀,滑轮的质量和大小均忽略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由于轻微扰动,
右侧绳从静止开始竖直下降,当它向下运动的位移为 x 时,加速度大小为 a,滑轮对天花板
的拉力为 T.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下列 a﹣x、T﹣x 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设单位长度上质量为 m0,则根据受力分析知:
0 01 2
0
( ) ( )
2
L x m L x mm m xa g g gm Lm L
,加速度与 x 成正比,当 x=L 时,加速度
a=g,以后不变,故 A 正确,B 错误;选取左边部分受力分析,知:F=ma+mg=(L﹣x)m0• x
L g+
(L﹣x)m0g=﹣ 0m g
L x2+2m0gL,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AD.
二、实验题
1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
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建
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F'; (2)B
【解析】
【详解】(1)F 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 AO 方向拉
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 O 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
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由于误差的存在 F 和 F方向并不重合
(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 B 正确,ACD 错误.
14.某实验小组想测量一个小车的质量,他们认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要知道了做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受到合外力和加速度就可以算出小车的质量.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的传感器可以精确显示细绳的拉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装置需要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其目的是使细绳的拉力为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
______.
(2)实验中传感器与所挂钩码的总质量 m 和小车质量 M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
A.m<M B.m<<M C.m>M D.无要求
(3)实验中传感器与所挂钩码的总质量为 0.11kg,传感器示数为 1.0N,实验中打点计时器
所使用的电源频率为 50Hz,图 2 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1、2、3、4、5
是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标出,由该纸带的测量数据可求得小车的加速
度 a=______m/s2,小车质量为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合力 (2). D (3). 1.1 0.91
【解析】
【详解】(1)实验装置需要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
(2)本题中绳子的拉力可以由传感器直接读出,不需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所以实验中传
感器与所挂钩码的总质量 m 和小车质量 M 之间没有要求.故选 D
(3)根据
△
x=aT2 得: 245 23
2 2
0.0475 0.0255 1.1 /2 2 0.1
x xa m s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 0.911.1
F mgM kga a
二、计算题(共 42 分)
15.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
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
一位置C )30( QCS 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 也是 30°,如图所示。已知小
球的质量为 m ,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 M ,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答案】(1) 1 2F F mg .(2) N Mg mg ; f mg
【解析】
【详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重力、细线的拉力和磁铁的引力,设细线的拉力和磁铁的引
力分别为 1F 和 2F .根据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
1 2sin30 sin30F F
竖直方向:
1 2cos30 cos30F F mg
解得:
1 2
3
3F F mg
(2)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 Mg 、地面的支持力 N 、静摩擦力 f 和小球的
引力为 2F ,
2 2
3
3F F mg
根据平衡条件得:
2 sin30f F
2 cos30N F Mg
解得:
1
2N Mg mg
3
3f mg
16.小王开车上一个斜坡时,突然一个小男孩追逐着一个球跑过来,小王紧急刹车,车轮与地面
摩擦在坡路上划出 5m 长的痕迹后停住,幸好没有撞着孩子!孩子若无其事地跑开了,路边目睹
了全过程的一位警察递过一张超速罚款单,并指出这条路的最高速度限制为 30km/h。小王记
得当时的时速是 36km/h。已知路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
37 ,.sin37 0.6,cos37 0.8 ,g=10m/s2.求:
(1)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该坡道和轮胎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110m/s2;(2)0.5。
【解析】
【详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20 2v ax
解得 a=10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sin37 cos37mg mg ma
解得μ=0.5
17.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 F 将静止在斜面底端的物体向上推,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 F,
物体正好运动到斜面顶端并开始返回.在此情况下,物体从底端到顶端所需时间为 t,从顶
端滑到底端所需时间也为 t.求:
(1)撤去 F 前的加速度 a1 与撤去 F 后物体仍在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 a2 之比为多少?
(2)推力 F 与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 f 之比为多少?
【答案】(1)1:1 (2)8:1
【解析】
【详解】(1)由运动的对称性知为 1:1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第一段:F -mgsinα-f=ma1
第二段:mgsinα+f= ma2(a1=a2`大小)
第三段:mgsinα-f= ma3
设斜面长为 L.高度为 h,由运动学公式有:
解上面各式得:f =(mgsinα)/3 ;
18.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 t=0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
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
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m/s2,求:
(1)0-0.5s 时物块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从 t=0 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答案】(1) 2
1 2m/sa , 2
2 8m/sa ;(2)μ1=0.20,μ2=0.30;(3)1.125m。
【解析】
【详解】(1)设 t=0 到 t=t1 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 和 a2,由速度时
间图象可知: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1
1
1
1 20.5
va t
m/s2①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
5 1 80.5
va t
m/s2②
(2)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 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 1mg ma ③
1 2 22 mg ma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μ1=0.20⑤,μ2=0.30⑥
(3)在 t1 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 a′1 和 a′2,则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
f=ma′1⑦
2μ2mg-f=ma′2⑧
假设 f<μ1mg,则 a′1=a′2;由⑤⑥⑦⑧式得
f=μ2mg>μ1mg
与假设矛盾.故
f=μ1mg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a′1 等于 a1;物块的 v-t 图像如图中点划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2
1
1
1
2 2
vs a
⑩
2
0 1 1
2 1
22 2
v v vs t a
(11)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s2-s1(12)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11)(12)式得
s=1.1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