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 MB
- 2021-05-19 发布
读考纲
·
析考情
·
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自然界水循环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陆地水体,河流径流补给
3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016
课标
Ⅱ
,
36(1)(4)
题,
15
分
2016
课标
Ⅲ
,
7
~
9
题,
12
分
2015
课标
Ⅰ
,
1
~
2
题,
8
分
2015
课标
Ⅱ
,
9
~
10
题,
8
分
2014
课标
Ⅱ
,
6
~
7
题,
8
分
2012
课标文综,
4
~
5
题,
8
分
综合题
选择题
命题重点:
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河流的特征描述及其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分析及应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关注河流的特征描述及其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分析及应用。
考查形式:
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并存。难度系数在
0.6
左右,分值为
8
~
12
分。
热点探究:
水资源危机、河流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
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5
课标
Ⅰ
,
7
~
9
题,
12
分
选择题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
课标
Ⅱ
,
9
题,
4
分
选择题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识记: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分布。
2
.
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
.
应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过程
分布
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相互联系的水体
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
水的三种存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水体的三种类型:
A
海洋水、
B _______
和
C
大气水。
(3)
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具有
_____________
的关系。
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陆地水
水源相互补给
2
.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
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示意图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
蒸发,
B_____
海陆间循环
A
蒸发,
C_________
,
D
降水,
E_________
,
G_________
,
H_____
陆地内循环
D
降水,
I______
,
F_________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蒸发
植物蒸腾
(2)
水循环的意义
①
维持全球水的
_________
。
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
不断
______
着地表形态。
动态平衡
塑造
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提示
①
地表径流
(
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
;
②
降水
(
人工降水
)
;
③
下渗
(
破坏植被等
)
;
④
陆地水的蒸发
(
围湖造田等
)
。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7·
河北衡水中学一模
)
2015
年
4
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
16
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
“
绿色
”
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
A.
增加下渗量
B.
减少蒸发量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2)
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
①
淡水不足
②
雨季内涝
③
用地紧张
④
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植被对水资源起到滞蓄作用,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延长蒸发时间,从而增加蒸发量。第
(2)
题,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纳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淡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雨季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植被增加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没有作用。
答案
(1)A
(2)B
1.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
影响蒸发的因素
(2)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
影响降水的因素
(4)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
支流数量
)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
“
削峰补枯
”
的作用
地质条件
(
土壤质地
)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
影响下渗的因素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
(
岩溶地貌
)
,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读图指导】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要领
(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
)
1
.
读图
: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2.
想图
: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了解其中的地理意义。
3.
用图
: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1.
(2015·
课标
Ⅰ
,
1
~
2)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
为植物提供养分
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
吸附雨水污染物
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该
“
雨水花园
”
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第
(2)
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故
B
项正确。
答案
(1)D
(2)B
2.
(2016·
新课标全国
Ⅲ
,
7
~
9)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
降水量增加
②
坡面径流增加
③
蒸发
(
腾
)
量增加
④
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
(1)
题,植被破坏后,局部小气候破坏,降水量减小,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当然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第
(2)
题,植被恢复后:该地气候会变得湿润,但降水量不一定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
(
腾
)
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小。第
(3)
题,结合第
(2)
题分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根据本题
“
单斜山
”
图示,甲河一侧部分径流会沿透水层流至乙河中,导致甲河径流减少,乙河径流增加。故本题应选
D
项。
答案
(1)B
(2)C
(2)D
考向二 水循环原理应用
3.
(2013·
安徽文综,
26)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
①
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
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
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
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
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解析
由图可知,伏尔加河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相对较弱;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位于
40°N
~
60°N
之间,受西风带的影响,因此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伏尔加河流入里海,里海为内陆湖泊,因此河水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内力作用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伏尔加河及其支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为外力作用,可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夏季,大量的积雪融水流入伏尔加河,最终注入里海,对里海湖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
C
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补给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____________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多雨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_____
季
_____
高低、积雪
多少
、地形
状况
______
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
___
季
太阳辐射
;
_____
变化
;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
的
_____
关系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
的
______
关系
普遍
春
气温
东北
夏
气温
高低
高低
某同学结合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特点,总结出
“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
,你认为该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
不对。因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汛期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的大小及其变化。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河流流量变化较小,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其汛期出现在冬季。
2
.
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湖泊水
地下水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互补关系与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有何对应关系?
提示
河流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如下图图
1
。河流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泊;如下图图
2
。
主题
1
陆地水体补给关系分析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读
“
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
”
,完成
(1)
~
(2)
题。
(1)
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华北地区
(2)
补给类型,
a
、
b
、
c
、
d
分别是
(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
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
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
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流量数值可以看出,该河径流量小,冬季除深层地下水外,几乎没有其他补给,即冬季易发生断流,因此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
a
为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受温度影响大,夏季多,所以
b
代表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夏季积雪消融完,补给消失,所以
d
代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且在刚进入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所以
c
代表浅层地下水补给。
答案
(1)B
(2)D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
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
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
(
年雨
)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
(
夏雨
)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
(
湿季
)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
(
冬雨
)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
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1)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
——
春汛
——
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2)
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
——
夏汛
(
冬季气温在
0
℃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
)——
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
河流流量稳定
——
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1)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2)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陆地水体之间的互补关系
1.(
2013·
上海地理,
18
~
20
)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
(3)
题。
(1)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
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
A.1
~
2
月
B.3
~
4
月
C.6
~
7
月
D.11
~
12
月
(2)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3)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
A.
丰水期
a
变小,枯水期
b
变大
B.
丰水期
a
变小,枯水期
b
变小
C.
丰水期
a
变大,枯水期
b
变小
D.
丰水期
a
变大,枯水期
b
变大
解析
第
(1)
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
a
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
6
~
7
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所以本题选择
C
项。第
(2)
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所以本题选择
B
项。第
(3)
题,考查湖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
a
补给增大;枯水期
b
补给也增大。所以本题选择
D
项。
答案
(1)C
(2)B
(3)D
考向二 河流补给形式判断
2.
(2014·
四川文综,
11)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
A.
湖泊水
B.
地下水
C.
冰雪融水
D.
沼泽水
解析
该地最大月降水量不足
20 mm
,年降水量不足
100 mm
,最高月均温
27
℃
左右,最低月均温-
6
℃
左右,由此判断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地最大径流量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最大月和气温最高月吻合,因此该地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故
C
项正确。而湖泊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A
、
D
项错误。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B
项错误。
答案
C
主题
2
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
(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一
)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
(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
(b)
。
读下图,完成
(1)
~
(2)
题。
(1)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
a
中的
(
)
A.
①
地
B.
②
地
C.
③
地
D.
④
地
(2)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审题指导】
1.
知图名
“
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
”
,可知该图为
“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
。
2.
由图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到的河流流量曲线特征,可确定两水文站在湖泊的上、下游位置及湖泊的调节作用。
3.
从题图中获取信息
[
尝试自解
]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
(1)D
(2)C
上
下
甲
早于
大于
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步骤
(1)
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
8
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没有径流。
(2)
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
220
立方米每秒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
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
6
月份持续到
9
月份。
(4)
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 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
1.
(2016·
江苏地理,
7
~
8)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
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解析
第
(1)
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
6
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
1
年有所增强,故第
1
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
6
年,
A
、
B
、
C
项错误,
D
项正确。第
(2)
题,由第
(1)
题解析可知,第
6
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
1
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
B
项正确。
答案
(1)D
(2)B
2.(
2012·
广东文综,
7
)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湖泊和河流之间相互补给关系,考查对湖泊调节径流作用的理解,及读图、析图和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湖泊和河流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水补给湖泊水,而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流。
答案
B
考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水资源及其分布
(1)
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
____________
。
浅层地下水
(2)
水资源的分布:
衡量指标
_______________
特点
具有明显
的
__________
表现
大洲
A______
多
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
E________
,
而
F_______
最少
国家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
6
位的国家:巴西
、
________
、
加拿大、美国、印尼
、
______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地区差异
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俄罗斯
中国
(3)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
时空分布不均:
_____
多,北方少;
_____
多,西部少;
____
两季多,
______
两季少。
南方
东部
夏秋
冬春
2
.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
水资源的数量、
______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质量
3
.
合理利用水资源
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原 因
措 施
自
然
空间分布不均
___________
时间分布不均
__________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__________
人
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
,
_____
用水
,提高
水资源
______
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
水资源
________
,
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
______
、防治
______
、
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节约
利用
市场化
水源
污染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7·
河北五校联盟质量检测
)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
“
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
”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
A.
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B.
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C.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D.
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2)
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
A.
贵州
—
低
—
喀斯特地貌广布
B.
河南
—
低
—
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C.
新疆
—
高
—
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D.
海南岛
—
高
—
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第
(2)
题,贵州水贫困程度高,故
A
错;河南水贫困程度低与农业节水推广有关,故
B
错;新疆水贫困程度高与降水少有关,故
C
错;海南岛水贫困程度高与陆地面积小,地形起伏大,贮水空间小有关。
答案
(1)B
(2)D
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1.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
.
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
——
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
.
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
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
,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海水资源开发背景分析
1.
(2015·
课标
Ⅰ
,
7
~
9)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
-
4
℃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3)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
成本过高
B.
破坏环境
C.
资源量不足
D.
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第
(1)
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海冰的形成条件。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
4
℃
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
B
。第
(2)
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
4
℃
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
4
℃
日数多于
60
天,日数最多,故
A
项正确。第
(3)
题,主要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材料中提到
“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
,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
4
℃
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
C
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
B
项错误,
A
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
D
项错误。
答案
(1)B
(2)A
(3)A
考向二 淡水资源不足原因及解决措施
2.[
2011·
课标全国,
36(1)(3)
,
16
分
]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
(2009
年
)
,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
千米。图
1
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
2
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
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
10
分
)
(2)
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
6
分
)
解析
第
(1)
题,由图
2
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
15
℃
,年降水量超过
2 000 mm
,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第
(2)
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答案
(1)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
(
地表水、地下水
)
的条件差
(
河流短小
)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
①
从邻国
(
马来西亚
)
购买淡水。邻国
(
马来西亚
)
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
废水
(
污水
)
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
(
污水
)
产生量大。
主观题常考的
15
题型之四 河流特征类题目
[
题
型
解
读
]
1
.
河流特征类题目的类型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1)
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
(2)
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
(
侧重于气候因素
)
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
(3)
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2
.
河流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
(
水系
)
特征进行描述。
[
典
题
示
例
]
(2016·
上海地理
)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
787
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
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
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题流程
设问
(1)
答案
(1)
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
7
、
8
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
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
7
、
8
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
答
题
模
板
]
1
.
河流的水文特征回答模板
关键词
规范答题术语
流量
流量大
(
小
)
,流量季节变化大
(
小
)
,有
(
无
)
凌汛现象
水位
水位高
(
低
)
、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
小
)
汛期
汛期长
(
短
)
,早
(
晚
)
;汛期出现在夏季
(
或其他季节
)
结冰期
有
(
无
)
结冰期,结冰期长
(
短
)
流速
流速快
(
慢
)
;水力
(
能
)
资源丰富
2.
河流的水系特征回答模板
关键词
规范答题术语
长度
河流长度大
(
河流短小
)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
(
小
)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支流
支流数量多
(
少
)
弯曲度
河道弯曲
(
平直
)
[
实
践
应
用
]
[2016·
新课标全国
Ⅱ
,
36(1)(4)
,
15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94%
,历史上曾是一条
“
野性
”
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
“
国立罗讷河公司
”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
(
瑞士境内
)
、北部支流
(
索恩河
)
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
9
分
)
(2)
说明
“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
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
6
分
)
解析
第
(1)
题,分析材料可知,罗讷河上游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增大;冬季气温低,为冰川冰冻期,河流径流量小。北部支流
(
索恩河
)
流经法国境内,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稳定,季节变化较小。地中海沿岸支流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第
(2)
题,可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带来的影响来分析,河流生态主要从湿地、生物多样性、河道自然状态、自然生产力及河流水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上游
(
瑞士境内
)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
(
索恩河
)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
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
)
,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5-19 14:58:481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2 01:57:581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5-11 22:08:327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亚(共2021-05-11 21:24:411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10 20:38:302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8:05:307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6:19:42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4-29 02:32:31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青藏地2021-04-29 00:37:163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8 19:30:47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