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00 KB
- 2021-05-19 发布
专题二 农业区位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考向3 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考点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
【学法指导】
在分析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时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方地区陡坡开荒主要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下降,产生石漠化;西北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华北地区及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另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应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角度5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3课标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
19.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角度6 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影响农业发展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20~22题。
20.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①黄土高原 ②云贵高原 ③江南丘陵 ④华北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 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拓展训练】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1.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2.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农作物
常住人口
其中:城镇人口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总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2000
1013
346
364
62
10
2010
1149
651
275
45
15
上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