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9 KB
- 2021-05-19 发布
第六单元《劳动的歌》
教 学 目 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
教学目标:
1、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这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
2、师: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歌曲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设问:
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
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律。
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
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
5、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6、讲解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 ,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亦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设计意图: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拓宽了孩子的音乐视野。)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
三、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行演唱。这种创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然后向全班汇报。如: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四、小结全课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翁嘿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翁嘿呀》,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
2、通过演唱歌曲,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教材分析:
《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呀”而得名。朝鲜族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合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地歌唱,有利于调节精神,统一意志。歌词随兴而编,领唱者唱正词,众人唱衬词。表现了丰收时节的打谷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喜获劳动果实的情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教学重点:
唱出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教学难点:
继续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朝鲜音乐《阿里郎》,设问:
知道这首歌曲吗?是哪个民族的?
2、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朝鲜族民歌《翁嘿呀》 。
二、新课讲授
1、师播放歌曲《翁嘿呀》,设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
2、生听后回答:
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
3、师指导学生复听歌曲,设问:
歌曲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生讨论并回答:
朝鲜族农民在打麦劳动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听辨,让学生逐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师带领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唱歌词,注意力度应强一些。
6、指导学生轻声演唱歌谱,注意反复记号的用法。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翁嘿呀》。
三、拓展延伸
1、师继续讲解“号子”:
民间音乐中号子的历史最为古老。原始时代某些费力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即是劳动号子的雏形。后来,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断细密的分工,号子也随之丰富多样,以至形成诸如江河船夫号子、海上渔民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 、放簰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等许多不同的类型。尽管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再唱号子,但是有些劳动号子仍将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
(设计意图: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让孩子系统地了解有关“号子”的音乐知识。)
2、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2/4 XX XX | XX XX :||
2/4 X O | X O :||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朝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师总结
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打夯号子《连连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打夯号子《连连夯》,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2、能随着音乐即兴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教材分析:
打夯号子《连连夯》曲式结构为变化重复的一段体结构(单一部曲式)。开始的4小节为歌曲的上句,之后有两小节的重复,其音乐主题是由动机 发展而成,嘹亮、高亢的歌声,激发起人们的劳动热情;接下来的4小节是歌曲乐段的下句,它是上句的变化发展,十六分音符的运用显得十分活跃,以流畅的进行停留在调式的主音上,构成这个乐段结束。再接下来的4小节是乐段上句的重复,曲调由音乐变化主题发展而来,前两小节在中低音区,而后八度向上大跳,使情绪高涨,最后4小节是乐段的下句完全再现,使全曲完满结束。
教学重点:
感受打夯号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民间打夯时的片段,设问:
你见过这样的场面吗?在干吗?
2、生看后回答:在打夯。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甘肃民歌《连连夯》。
二、新课讲授
1、师播放歌曲《连连夯》,设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
2、生听后回答:
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
3、师指导学生复听歌曲,设问:
歌曲的歌词有没有实在意义?
4、师讲解衬词:衬词在歌曲中起烘托歌曲情绪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衬词,让学生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地位。)
5、师带领学生用听唱法演唱歌谱,注意装饰音的唱法。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连连夯》。
8、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打、夯等动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形象地感受打夯号子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师简介打夯号子:
《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也有少数是齐唱的)。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歌曲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 ,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歌曲虽短小却很精炼,适于劳动中歌唱,音乐显示出北方黄土高原高亢、开朗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简介歌曲,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1、欣赏男声独唱《船工号子》2、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男声独唱《船工号子》,进一步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2、通过聆听歌曲,能听懂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教材分析:
《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号子实际演唱是“一领众和”,而在这首独唱曲里,与独唱相呼应的是伴奏,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起到“众和”
的作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影片《漩涡里的歌》插曲《船工号子》,设问:
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2、生听后回答:男声独唱。
3、师:今天我们将欣赏《船工号子》。
二、新课讲授
1、师播放《船工号子》,设问:
你听到了哪些号子声?能否模仿一下?
2、生相互讨论:
吆哦、吆呵、咳哟。
3、师设问:
这些词加入歌曲中有什么作用?
4、生回答:衬托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分析歌曲,逐步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
5、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注意情绪的变化。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划船等动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随着音乐表演,形象地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师简介船工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船工号子的特点。)
2、可让学生们收集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尤其是本地区的号子,并在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演唱或介绍。学生收集号子的范围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号子,扩大到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里间接见到的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四、小结全课
相关文档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6方帽2021-05-19 14:50:4331页
- 精编202X年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2021-05-19 14:50:2413页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口语交际小兔2021-05-19 14:50:243页
-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2021-05-19 14:50:132页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7课 谁画2021-05-19 14:50:1322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整理与提高2021-05-19 14:50:1218页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9课 诗情画2021-05-19 14:50:1221页
- 人音六年级下册青春放歌教学设计2021-05-19 14:50:114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021-05-19 14:50:022页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一次月考试2021-05-19 14:49: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