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1.00 KB
- 2021-05-19 发布
专题二十 中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
考点分析
考点
考情回顾
命题规律分析
无产阶级革命家
1.
马克思的理论成就
:
从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的思想及作用角度考查
(2018
·
4,T29)
2.
列宁探索俄国革命道路
:
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关联考查
[2017
·
11,T34(2)]
(1)
由于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一专题与必修一专题八
“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
,
必修三
“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及必修一、必修二的一些学考内容联系非常紧密
,
所以近几年没有单独考这一部分内容。但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学考内容的综合理解
(2)
相对比杰出科学家这一内容出题频率较高
,
特别是詹天佑这一考点多次考查
杰出科学家
1.
詹天佑的重大贡献
:
考查其与孙中山的共同点
(2015
·
10,T28)
2.
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
与普朗克成就对比考查
(2016
·
4,29)
3.
詹天佑的贡献和爱国情操
:
以主观题的形式
,
开放式题型进行考查
[2017
·
4,T33(2)]
4.
爱因斯坦
:
从成才背景、成就及科学精神等角度考查
(2018
·
4,T34)
考点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抓基础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1)
主要革命活动
①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
和恩格斯一起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纲领
,
即
《
共产党宣言
》
。
②参加无产阶级革命
:
支持
1848
年欧洲革命
;
和恩格斯一起在德国创办
《
新莱茵报
》
。
③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④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
撰写
《
法兰西内战
》
。
(2)
主要理论贡献
: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主编
《
德法年鉴
》
批判唯心主义、与恩格斯合作撰写
《
神圣家族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
):《
资本论
》
。
a.
发表
:1867
年第一卷出版
,
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b.
内容
:
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
c.
意义
: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
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③科学社会主义
:1848
年
《
共产党宣言
》
发表。
(3)
优秀品质
:
为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
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1)
领导十月革命
①创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
布尔什维克党。
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形成了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
列宁主义。
③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苏维埃俄国。
(2)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①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贡献
:
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贡献
:
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
并对民族关系、政权政党建设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3.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①民主革命时期
a.
参与创建共产党
: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
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成为领导核心
,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此后
,
他领导党和军队完成长征
,
赢得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
缔造新中国
:1949
年
,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恢复了国民经济。
②
社会主义革命
:1953
~
1956
年
,
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3
~
1957
年
,
进行了“一五”计划
;1956
~
1966
年
,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
(2)
精神品质
:
革命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求实品质。
4.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
历史贡献
①拨乱反正
,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恢复高考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平反冤假错案
;
主持制定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维护毛泽东思想。
②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
对外开放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南方谈话”
,
影响深远
: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的问题
,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成功收回了香港、澳门。
(2)
理论贡献
:
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
实践创新精神
:
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
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
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提能力
★
如何客观全面评价毛泽东
关于毛泽东同志
,
在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中是这样评价的
:“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
,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
,
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
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
……
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
历史功绩
(1)
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2)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
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3)
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
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为古老的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
,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过失
(1)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挫折。
(2)
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
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
,
造成全国大动乱
,
给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损失。
★如何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1.
基本立场是一致的。无论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
,
都把关心群众切身利益
,
满足人民实际需要视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2.
思想基础是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也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
3.
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
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途径
,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科学。列宁、毛泽东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科学概括出“一个中心
,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由此看出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原则上是一致的。
4.
对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
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列宁和毛泽东在领导革命胜利后
,
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邓小平也一贯强调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练考题
1.
下面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
A.
俾斯麦
B.
马克思
C.
圣西门
D.
列宁
审题定位
: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
解题指导
:B
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宰相
,
与发表
《
共产党宣言
》
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起草、发表了
《
共产党宣言
》,
他是第一国际的建立者
,
出版了
《
资本论
》
第一卷
,
故
B
项正确
;
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
与发表
《
共产党宣言
》
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者
,
与发表
《
共产党宣言
》
无关
,
他参与建立第三国际
,
故
D
项错误。
2.(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29
)
马克思、恩格斯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中说
:“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
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
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该论著及其所阐述的思想
(
)
①
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的理论探索 ④充分肯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审题定位
:
考查马克思、恩格斯的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解题指导
:C
1845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
通过题干表述可知其充分肯定了生产力的作用
,
这就为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
故①②④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是
《
神圣家族
》,③
错误。
3.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
,
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
从
1921
年起
,
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
,
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
,
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
“
风马牛不相及
”
。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
,
商业是
“
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
,
“
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
”
。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
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
,
要健全货币
,
整顿货币流通
,
恢复财政信贷制度
,
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
,
以此制定经济措施
,
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
季正矩
《
列宁传
》
请回答
:
(1)
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审题定位
:
考查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题指导
:
第
(1)
问
,
根据材料
“
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
”
得出
,
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
;
根据材料商业是
“
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
可得出
,
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
;
根据材料
“
国营企业要
……
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
”
可得出
,
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
;
根据材料
“
要健全货币
……
使货币为
……
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可得出
,
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
;
根据材料
“
要掌握市场规律
,
以此制定经济措施
”
可得出
,
要尊重市场规律。第
(2)
问
,
根据时间
“
从
1921
年起
”
并联系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
从时代背景和这一观点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国内经济发展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
(1)
观点
:
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
(
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
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
;
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
;
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
;
要尊重市场规律。
(2)
简评
:
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
;
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
;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
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
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
);
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考点
2
杰出的科学家
抓基础
1.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
生平事迹
①
1872
~
1881
年留学美国。
②
1905
~
1909
年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③辛亥革命后
,
努力维护路权
,
推动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2)
重大贡献
①成功修建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
滦河大桥。
②成功修建京张铁路
,
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③勘测、设计、指导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洛潼铁路
,
支持保路运动
,
推动铁路建设。
④辛亥革命后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
⑤参与主持俄国远东铁路、包括中国境内中东铁路的监管技术工作。
(3)
科学精神
①在主持建造滦河铁路大桥时
,
多方测量滦河水流地质等情况
;
新选桥址
,
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结合
,
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
成功建造了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②修建京张铁路时
,
在深谷和崖间测绘
,
记下各种第一手资料
;
为战胜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
,
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路线
,
延长了坡面
,
减小了坡度
;
他还采用了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
,
最终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4)
爱国情操
①耶鲁大学求学期间
,
决心学好西方先进科技
,
报效祖国。
②滦河大桥先后包给英国、日本和德国工程师
,
结果都失败了
,
詹天佑成功建造了滦河大桥
,
为国争光。
③修建京张铁路困难重重
,
詹天佑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
,1909
年京张铁路终于提前通车
,
这是中国人的光荣。
④
1911
年
,
清政府将路权出卖给外国人
,
詹天佑一面支持保路运动
,
一面推动铁路建设。
⑤
1919
年
,
詹天佑作为中国代表
,
出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辖下的技术部委员
,
多次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和管理权。
2.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1)
成长历程
:
1643
年出生
,12
岁入中学读书
,
因家境贫寒一度辍学
,18
岁考入剑桥大学
,26
岁得到硕士学位
,27
岁任剑桥大学教授
,30
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44
岁著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61
岁
,
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
他一直连任
,
直至去世。
63
岁
,
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家中
,
牛顿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人。牛顿逝世时
,
获得了国葬的礼遇。
(2)
主要成就
①力学方面
:
创立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发表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②光学方面
:
制作折射望远镜
,
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
,
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
,
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
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
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③
数学方面
:
提出了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④天文学方面
: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
,
解释了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①牛顿的理论使科学摆脱了神学。
②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了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③牛顿的理论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④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
⑤牛顿力学理论能够预见新的物理现象
,
并能以天文观测或实验论证其正确性。
(4)
精神品质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
:
牛顿在试验中得出结论后
,
还要在进一步的试验中证明自己所得出结论的正确性
,
牛顿的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归纳
—
演绎”法。
②勤奋的探索精神
:
牛顿一生未婚
,
他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剑桥大学里工作
,
而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又都花在实验室里。
3.20
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1)
成长历程
:
儿时
:
很少讲话
,
善于思考
,
寻根究底
;
中学
:
爱问问题
,
探究精神
;
大学
:
主修数学和物理
,
打下基础
;1905
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6
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192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一战到二战期间
:
为了世界和平而努力
;1955
年逝世。
(2)
科学成就
时间
成就
内容
意义
1905
年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
一是相对性
,
二是光速不变原理
标志狭义相对论创立
提出光量子假说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决了光电效应
,
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1916
年
《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
一是等效原理
,
二是广义相对性
标志广义相对论提出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①狭义相对论
:
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
,
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
,
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②广义相对论
:
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
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
,
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③维护和平的努力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
支持反战宣言书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
呼吁人民为和平而斗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
建议罗斯福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致力于防止核战争
,
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
,
出刊
《
原子科学家公报
》
。
(4)
精神品质
:
勇于进行科学创新的精神。
提能力
★
牛顿经典力学在
17
世纪诞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巨大意义
1.
时代背景
(1)
政治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确立代议制。
(2)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
思想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
解放了思想。
(4)
科学
:
出现了伽利略等近代自然科学家
,
自然科学有所突破。
2.
主要内容
:
英国科学家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
,
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
——
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
历史意义
(1)
物理学史上的一次飞跃。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
,
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
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
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
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3)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
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
科学家们共同的品质
1.
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
:
詹天佑完成英国、日本、德国工程师未能完成的建造滦河大桥的任务
,
提前完成外国人认为中国无法独立完成的京张铁路
;
牛顿大胆创新
,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创立了相对论。
2.
正确的科研方法
:
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必备品质
,
詹天佑注重实地考察
,
牛顿善于归纳总结
,
爱因斯坦善于理论分析。
3.
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
杰出的科学家无一例外都生活简朴
,
看轻物质享受
,
淡泊名利。
4.
艰苦奋斗的精神。
练考题
1.1727
年春
,
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
,
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
,
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
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
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
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
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审题定位
:
牛顿与经典力学
解题指导
:B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通过参加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葬礼
,
得知了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获得启发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
并将其传遍世界
,
同时也传播了牛顿的科学思想
,
因此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科学团体的信息
,A
项排除。
C
、
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排除。
2.
(2017
·
浙江
4
月选考
,33,
节选
)
实现
“
中国梦
”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
,
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
,
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
1875
年便已开始发动。从
20
世纪开始
,
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
“
与他国无关
”
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
:
“
中国已渐觉醒。
”
认为
“
莽莽神州
,
岂长贫弱
?
曰富、曰强
,
首赖工学。
”
——《
詹天佑文选
》
、汪敬虞
《
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
等
材料二
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
,
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
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
,
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
,
现在是世所公认。
——
据汪敬虞
《
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
等整理
(2)
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
,
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
侧重分析①
,
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
,
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
,
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
(
不能只列观点不说理由
)
审题定位
:
詹天佑的历史贡献
解题指导
:
第
(2)
问
,
首先表明观点
,
侧重①
,
要注意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
,
封建内部力量推动近代化发展的表现即晚清政府的自强革新运动
,
可围绕洋务运动从兴办近代工业企业
,
派留学生
,
兴办新式学堂等角度作答。侧重②
,
结合选修四中詹天佑成功建造滦河大桥
,
主持建造京张铁路等史实作答
,
詹天佑把一生奉献给铁路事业
,
践行技术报国的理念。
答案
:
(2)
倾向于①
,
选派留学生
,
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
;
推进洋务事业
,
培养洋务人才
;
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
;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
;
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倾向于②
,
成功建造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
;
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
创造铁路史奇迹
;
维护中国铁路权益。技术报国。
3.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34)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
“
20
世纪的哥白尼
”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
世纪
30
年代
,
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
,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
1882
年
,
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在家里
,
爱因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
“
汽笛鸣叫
”
奏响的劳动序曲
,
电枢和线圈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同时
,
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
,
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凡此
,
在他那个时代
,
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
?
——
整理自
[
德
]
于尔根
·
奈佛
《
爱因斯坦传
》
材料二
1905
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
“
奇迹年
”
。他在
《
物理学纪事
》
连续发表文章。此后
,
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
……
大多数情况下
,
前任的著作中冒出来的新问题总是要由下一代的年轻学者来解决。哥白尼之后是开普勒
,
伽利略之后是牛顿
,
法拉第之后是麦克斯韦。
……
(
而
)
爱因斯坦既是自己的前任又是自己的后继者。他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
,
到达目的地之后决定再跑一次。
——[
德
]
于尔根
·
奈佛
《
爱因斯坦传
》
审题定位:
考查爱因斯坦成才的历史因素、相对论及其科学精神
解题指导:
第(1)问,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特征、爱因斯坦个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努力及家庭影响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理论
“
奇迹
”
即要求回答1905年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贡献,结合所学可知为创立相对论和解释光电效应。综合两则材料通过爱因斯坦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其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答案:
(1)前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家庭影响;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2)
“
奇迹
”
:创立相对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精神
:
实事求是
;
勇于创新。
(1)
阅读材料一
,
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
指出
1905
年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理论“奇迹”
,
综合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
专题总结
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
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
背景
工业革命完成
,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
,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沙俄封建残余浓厚
,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各种矛盾尖锐
,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文化大革命”结束
,
百废待兴
主要
贡献
创立
.
,
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活动
,
建立
.
.
建立
.
,
创立列宁主义
,
领导
.
,
进行
.
.
.
领导中国
.
.
胜利
,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创立
.
.
,
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推动
.
.
马克思主义
学说
无产阶级国际
组织
布尔什
维克党
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
义建设的
探索
新
民主主义革
命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建设理论
祖国
统一
著作
(
讲话
)
《
共产宣言
》
《
资本论
》
等
《
四月提纲
》《
国家与革命
》
等
《
井冈山的斗争
》
《
新民主主义论
》
《
论人民民主专
政
》
等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
》
等
影响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
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
促进了国家现代化
,
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取得了民族独立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巨变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党
二、中外科学家
1.
成就
主要活动
地位
精神
詹天佑
修建
.
被称为“
.
”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新
牛顿
创建了
;
创立了“
”的科学研究方法
“
”
勤奋探索、勇于攀登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
斯坦
提出了
;
提出了
;
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京张铁路
中国铁路
之父
经典力学
归纳
—
演绎
近代科学之父
相对论
光量子假说
20
世纪的科学伟人
2.
原因分析
(1)
个人品质
:
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
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
,
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
社会环境
:
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次的动力
,
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
是科学家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
内外交流
:
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们取长补短
,
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
,
有利于落后国家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
(4)
爱国思想
:
爱国思想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
,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
,
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
点击进入 专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