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 MB
- 2021-05-19 发布
读考纲
·
析考情
·
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013
课标
Ⅰ
,
2
题,
4
分
选择题
命题重点: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网络或某一交通线、点的建设及其变化对聚落、商业网点等的影响。重点关注重要交通线的自然区位条件以及交通发展对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考查形式:
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选择题分值一般在
4
~
8
分,难度系数
0.65
左右。
热点探究:
泛亚高铁建设、克拉运河工程、
“
一带一路
”
战略等。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2016
课标
Ⅲ
,
36(2)
题,
8
分
2015
课标
Ⅰ
,
4
~
5
题,
8
分
2015
课标
Ⅰ
,
37(2)
,
(3)
题,
16
分
2014
课标
Ⅰ
,
4
~
5
题,
8
分
综合题
选择题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014
课标
Ⅰ
,
6
题,
4
分
选择题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2015
课标
Ⅱ
,
36
题,
22
分
综合题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
-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识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
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
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与原则。
4.
应用: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方式
自然条件
经济
考点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方式
优 点
缺 点
铁路
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
____
、
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
___________
、
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
、
_____
运输成本
高
公路
运输
发展最
快
、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
__________
、
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
____
、
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大
铁路造价高
短途
机动灵活
小
水路
运输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运量
____
、
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
___
,
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
航道
_________
和
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
运输
速度快、运输
效率
___
,
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
____
、
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
运输
运具
和
______
合二为一
的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
连续性
___
,
运量很大
设备
投资
____
,
灵活性最差
大
慢
水文状况
高
小
线路
强
大
2.
发展趋势:
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
_______
方向发展。
专业化
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
提示
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
名师原创
)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运输数量、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箭头方向表示优势越来越明显。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
①②③
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
)
A.
公路、航空、铁路
B.
公路、铁路、航空
C.
航空、铁路、水路
D.
公路、水路、铁路
(2)
运输方式
③
与
①
相比更有优势,但
①
也有明显的优势,是因为它
(
)
A.
连续性好
B.
灵活性强
C.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
安全系数最高
解析
第
(1)
题,
①
运输数量小,速度慢、费用较低,应是公路运输;
②
运输费用高、速度快、运输数量小,应是航空运输;
③
三项指标处于中等,是综合效益最好的,应是铁路运输。第
(2)
题,运输方式
③
与
①
分别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是综合效益最好的,但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在山区等地区优势比铁路运输更明显。
答案
(1)A
(2)B
1
.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
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
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要本着
“
多、快、好、省
”
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
2
.
交通线路的选择
(1)
铁路线是考查的重点,尤其要掌握中国的铁路干线及枢纽的分布。
(2)
合理航海线的确定。
在世界主要的航海线中,要明确从某地到另一地点最短线路应经过的海峡、运河等,其中要重点关注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地的航线。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
2013·
课标
Ⅰ
,
2
)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下题。
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最佳选择。哥伦比亚距美国较远,情人节时为冬季,对鲜花保鲜条件要求高,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所以应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答案
C
2.
(2014·
四川文综,
3
~
4)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
A.700
~
900 km B.600
~
800 km
C.500
~
700 km D.400
~
600 km
(2)
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
A.
高速公路
B.
普通铁路
C.
航空
D.
水路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在
600
~
800 km
处,两条曲线的倾斜程度均最大,说明高铁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因此两种运输方式在此区间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第
(2)
题,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但长途运输占有率低,
A
项错误。普通铁路在中途运输占有一定优势,但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占有率会有所降低,
B
项错误。航空运输速度快,在长途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航空短途运价相对较高,因此短途市场占有率低,故
C
项正确。水路在客运方面无论中短途还是长途市场占有率均非常低,
D
项错误。
答案
(1)B
(2)C
考向二 铁路运输的优缺点分析
3.
(2014·
海南地理,
22
,
10
分
)
巴拿马运河受宽度和水深的限制,目前仅可通航
7.6
万吨级以下的轮船,更大型轮船的货物则需分装、转运,轮船通过运河的时间约
9
小时。近期,哥伦比亚拟修建一条铁路,长约
220
千米,预计通过时间为
3
小时。下图示意巴拿马和哥伦比亚拟建铁路的位置。
说明与巴拿马运河相比,哥伦比亚拟建铁路在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10
分
)
解析
依据交通方式优缺点,铁路的优点:从运量大、速度快、耗时短、受天气影响较小等方面叙述。缺点主要从:运费高、运距长、连续性差等方面说明。
答案
优点:适宜大宗货物运输,速度快,耗时少,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缺点:运费贵,运距长,
(
海洋运输连续性较差
)
对小宗货物运输缺乏吸引力。
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交通运输网
(1)
构成要素
①
交通运输线,如铁路、
______
、航道。
②
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
_______
。
(2)
类型
①
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
___________
。
②
按层次:即不同地域的运输网
,
包括省级、地区级和
_______
。
2
.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
_____
等因素。
3
.
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
_____
的分布,
_________
的进步等。
公路
航空港
综合运输网
国家级
自然
城市
科学技术
在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修建中都采取了
“
以桥代路
”
的模式,其作用相同吗?
提示
青藏铁路
“
以桥代路
”
主要是为了给高原动物迁徙提供方便,便于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京沪高铁
“
以桥代路
”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耕地。
主题
1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兰新高铁
(
图
1)
于
2014
年
12
月底建成通车,图
2
为兰新高铁新疆段某防护措施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实现兰新高铁取道西宁的主要因素是
(
)
A.
经济因素
B.
技术因素
C.
政治因素
D.
自然因素
(2)
下列叙述不是兰新高铁建设的意义的是
(
)
A.
加快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C.
增加西北地区旅游景观类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
巩固国防安全,保障边疆稳定
解析
第
(1)
题,兰新高铁取道西宁需要穿越祁连山,地形复杂,海拔相差大,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技术条件作保障。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决定了选线及线路走向,但不是最终实现因素。第
(2)
题,兰新高铁的建设意义深远,主要是促进新疆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巩固国防安全等。高铁建设能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但并不能增加西北地区旅游景观类型。
答案
(1)B
(2)C
1
.
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1)
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
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
“
之
”
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
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3
.
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学法指导】
图示公路选线的技巧
交通选线要遵循
“
低、高、大、小
”
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1.
[2016·
新课标全国Ⅲ
,36(3),8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
(
下图
)
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试对
“
河上很少有桥
”
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
8
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因素。可从运输要求、建设难度、建设造成的影响以及当地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回答。
答案
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考向二 冻土对路基的影响
2.
[2015·
新课标
Ⅰ
,
37
,
(1)
、
(2)
,
16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
1
℃
~
1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
3.5
℃
~-
2
℃
。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
(
尔木
)
拉
(
萨
)
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
“
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
”
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
图
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8
分
)
(2)
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
(
冬季或夏季
)
,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
(
图
b)
的原因。
(8
分
)
解析
第
(1)
题,考查冻土对路基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
“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
且高于五道梁,导致其路基更不稳定。第
(2)
题,根据材料
“
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热棒工作
”
,而地上温度低于地下温度的季节为冬季;热棒的作用是为了解决多年冻土活动层对路基的危害,故应将热棒倾斜插入到铁轨的正下方来保护路基。
答案
(1)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
(
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
)
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2)
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
(
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
)
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
(
大气
)
。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
(
多年冻土
)
。
主题
2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4·
江苏地理,
11
~
12)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
A.
码头位于河流凸岸
,
不易淤积
B.
码头位于河流凹岸
,
不易淤积
C.
码头对面有沙洲
,
利于避风
D.
码头受水流冲击小
,
航行安全
(2)
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
A.
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
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
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
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解析
第
(1)
题,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淤积,不易建设港口、码头,故
A
项错误。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淤积,易于建设港口、码头,故
B
项正确。沙洲规模不大,海拔较低,不足以起到避风的作用,故
C
项错误。码头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码头受水流冲击大,故
D
项错误。第
(2)
题,待建码头连接了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和水路,实现了各类交通的有效衔接,故
A
正确。待建码头连接了多种交通,使该城镇与外界联系更方便,对该城镇的经济建设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加大城镇人口压力,故
B
项错误。待建码头西侧为高速公路,对该城镇向西进一步的扩展起到阻碍作用,故
C
项错误。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待建码头与该城镇不能构成一个区域城镇体系,因此
D
项错误。
答案
(1)B
(2)A
交通运输点的比较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提供淡水、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
社会
技术
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
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学法指导】 港口区位因素的分析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机场区位因素分析
1.
(2015·
新课标
Ⅰ
,
4
~
5)
甘德国际机场
(
下图
)
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2)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甘德国际机场是北大西洋航线的必经之地,且是飞机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的最后补给点,也是从欧洲飞达北美洲后第一个补给点,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故
C
正确。第
(2)
题,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进步,飞机载油量增加,且单位距离油耗减少,飞机携带的燃油足以满足横跨大西洋的需要,而不需要中途在甘德国际机场补给,故该机场失去了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故
D
正确。
答案
(1)A
(2)D
考向二 港口区位因素分析
2.
[2016·
北京文综,
41(1)
,
10
分
]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
年
4
月至
6
月,第十一届
“
中法文化之春
”
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下图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图。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
读图,回答问题。
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
(10
分
)
解析
港口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包括陆域条件
(
筑港条件
)
和水域条件
(
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
答案
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口;腹地广阔。
主观题常考的
15
题型之九 交通区位条件类题目
[
题
型
解
读
]
1
.
交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类型
交通运输线、点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类:
(1)
直接评价某交通运输线或点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条线路、两个站点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
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
××
交通线路
(
或站点
)
建设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交通线
(
或站点
)
建设的条件。
2
.
交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
[
典
题
示
例
]
(2014·
大纲文综,
36
,
24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
18
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
M
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
H
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
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
12
分
)
(2)
说明
H
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
12
分
)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1)
审题时能够对材料信息进行提炼,判断不利于运输的条件和缺少东西向的运输通道。但审题不全面,不能体会出题人的意图,主要是分析其不利条件;在分析其不利条件时,忽视了根据图例中的
“
沼泽
”
不利于航行、经纬度判断海域多气旋、风浪大的特征,导致失分,此答案得
8
分。
(2)
答案的完整性不够,忽视了经济腹地及图示运河的作用,对信息提取不全;另外没有注意图中沼泽广布及等深线信息,而错答出港阔水深。因此,此题共
12
分,而此答案得
4
分。
【标准答案】
(1)
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
(
横向
)
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
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
)H
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
M
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
H
港位于
M
河河口附近,是
M
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
答
题
模
板
]
1
.
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
(
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
)
,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
(
看是否占用耕地
)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气候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
适用于地方性道路
)
;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经济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里程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
;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
(
重要文物古迹
)
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
解决冻土
(
高架桥
)
等技术难题
2.
交通点的区位条件
(
以港口为例
)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陆域条件
地形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
——
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
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
(
高速公路、河流等
)
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水域条件
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冰期
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
[
实
践
应
用
]
[2015·
天津文综,
13(1)(2)
,
10
分
]
读图,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
“
南方丝绸之路
”
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1)
说明古代
“
南方丝绸之路
”
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4
分
)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
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请列举两条。
(6
分
)
解析
第
(1)
题,考查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从图中看出,古代
“
南方丝绸之路
”
所经过的地区主要是山区,山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是因为山间谷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小,以及山间谷地聚落较多、人口较多。第
(2)
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首先明确现代交通运输线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再结合材料将高标准公路、铁路建成的作用具体化即可。
答案
(1)
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
自然屏障较少;水源充足
)
;人文:聚落较多
(
人口较多;利于商贸和补给
)
。
(2)
增加了一条通向印度洋的便捷通道
(
使对外联系更加快捷
)
;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
(
有利于扩大对外联系的区域
)
。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2 01:57:581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5-11 22:08:327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亚(共2021-05-11 21:24:411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10 20:38:302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8:05:307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6:19:42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4-29 02:32:31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青藏地2021-04-29 00:37:163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8 19:30:475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候类2021-04-28 10:44:45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