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4.32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就颁发给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科学家。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质子、夸克
B.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夸克、质子
C.水分子、夸克、氧原子、氢原子、质子
D.氧原子、氢原子、水分子、质子、夸克
2. 如图为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阔的海面 B.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
C.“山东舰”航母 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3. 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4.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的虚像逐渐变小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潜望镜
6. 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去核器
B.核桃夹子
C.园艺剪
D.手动压蒜器
7. 王安石在一首诗《梅花》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诗人根据远处飘来的淡淡的梅花香味判断出“是梅而非雪”,而他从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8. 一个鸡蛋从餐桌上调到地上有时并不破碎,但有时也会破碎。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同学们提出的下列四个问题中,通过探究最能揭示这一现象物理本质的是( )
A.鸡蛋落地后在什么情况下会破碎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B.鸡蛋落地后是否破碎与哪些因素有关
C.物体落地后收到的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D.鸡蛋落地后破碎还是不破碎的原因是什么
9.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拉弓将箭射出
B.跳水空中下落
C.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跳伞匀速下落
10. 如图所示,小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体积逐渐变大,则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下列有关估测的数据,与实际基本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B.一次性医用口罩的质量约5kg
C.人游泳受到的浮力约500N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下列说法是小乐同学对生活现象的物理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住车,是因为该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写作业时能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是利用了分子引力
C.人提着西瓜在水平路上走时会累,是因为人对西瓜做功了
D.袋装膨化食品在高原地区变鼓,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如图所示,探究“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比较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比较重物原来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B.托里拆利用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测量大气压大小
C.通过闻到花香感知微观分子运动
D.用功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功率大小
同学们在体育活动及测试中涉及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乒乓球时拉出“弧圈球”,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标枪出手后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标枪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举起杠铃静止后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投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回地面,落地时的动能大于出手时的动能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器材选用不合理或次要因素影响等使现象不明显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如图所示的课本实验中,采取措施合理的是(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A.图甲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用硬纸板而不用小车因为纸板好寻找
B.图乙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用硬度小的海绵泡沫塑料
C.图丙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乒乓球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D.图丁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采用小车是因为轮子滚动摩擦力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贡献,许多物理量的单位都是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填写中文名称),瓦特是__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济南的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如下图甲所示,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顺石灰岩渗漏带向北流,至城区遇到岩体阻挡,喷涌而出。由此可见眼眼清泉的成因可以用________原理解释。老济南人曾用活塞式抽水机抽取地下水如下图乙,活塞式抽水机工作时,是利用________把水抽上来的。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预计2020年10月底前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全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如图所示为上升器与着陆器模拟图。上升器升空时向下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其施加向上的动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轨道器在环月椭圆轨道上由近月点向远月点运动时,它的动能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但城市供水只能满足1−6层,6层以上需要利用水泵进行二次加压,先把水存到楼顶水箱,再对整栋楼供水。如果水泵把体积为6m3的水送到20m高的楼顶水箱,所用时间为10min。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体积为6m3的水的质量;
(2)此过程水泵对水做的功;
(3)此过程水泵的功率。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5×103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1m2.设该机器人在某水平路段沿直线匀速行驶480m耗时120s,该过程中机器人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为2×103N.取g=10N/kg,求:
(1)该过程机器人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机器人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3)牵引力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
小宇同学发现自己在商场照镜子时,距离平面镜越远,感觉自己的像越小,与课本“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兴趣小组打算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B4大白纸、一个光屏等实验器材,并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
(1)小轩研究了小宇的实验方案和器材,仔细一想,发现还需要火柴和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________。
(2)在进行实验器材准备时,小宇没有选择成像更清晰的平面镜,而是选用透明的薄玻璃板,这是为了________。
(3)经过反复论证确定方案后,他们选取了一个________(选填“明亮”或“较暗”)的环境,按照设计方案图组装器材,分三个小组同时探究。在使用蜡烛B寻找烛焰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4)确定了像的位置后,小宇移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B的原位置,眼睛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蜡烛A烛焰的像。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5)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之前实验步骤。然后,小宇组停止实验,整理器材,在白纸上通过作图和测量,得到实验现象及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像的特点
正立、等大
正立、等大
正立、等大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cm
3.20
8.75
15.27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cm
3.22
8.70
15.32
分析上表像的特点和数据,小宇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其他两个小组也得出相同结论。
课下他们上网查询,小宇在商场发现的“近大远小”问题,原来是人眼的“视觉效果”造成的。
振宇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看到课本P95《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节的作业4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实际测量了一元硬币的密度。
(1)小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丁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华同学选用10枚相同的硬币,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B.把10枚硬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
C.用天平测出的10枚硬币的质量m;
D.计算出硬币的密度ρ硬币。 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 CABD (填字母序号)。
(3)小华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实验。当横梁重新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下图甲所示,则10枚硬币的质量为________g,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硬币体积为________cm3,在这次实验中所测一元硬币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小华发现小明组在称量过程中的一部分操作明显错误,如图丙所示,图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
(5)若实验中有个别的硬币磨损,测得的密度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答案】
A
【考点】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解析】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
【解答】
此题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分子是最大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在氧原子、氢原子中,氧原子比氢原子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而夸克则是比更小的微粒,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因此,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质子、夸克。
2.
【答案】
B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上起飞时,飞机驾驶员和歼15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飞行员与海面、“山东舰”航母以及“山东舰”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之间都有位置变化;所以飞行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也就是说他以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为参照物.
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防治噪声的途径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C正确。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4.
【答案】
C
【考点】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的反射
平面镜的应用
【解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A错误;
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的虚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5.
【答案】
C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
相关文档
- 中考语文之名著阅读专题简爱练习题2021-05-13 03:24:437页
-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2021-05-13 03:23:5515页
- 【化学】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1-05-13 03:23:3221页
- 2019-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2021-05-13 03:23:1410页
- 云南省江川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2021-05-13 03:21:4110页
- 中考生物 人们对细菌真菌的利用一2021-05-13 03:21:3110页
- 江西省2016-2020中考物理1年模拟真2021-05-13 03:21:1317页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热点题型九 生产2021-05-13 03:21:037页
- 【英语】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2021-05-13 03:20:2718页
- 天津市2005-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2021-05-13 03:19: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