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50 KB
- 2021-05-13 发布
宁夏吴忠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9 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细胞学说的创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不能说明( )
A.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B. 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 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D. 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动植物由细胞组成,而不包括微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
构,A 错误;
B、细胞学说说明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B 正确;
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C 正确;
D、细胞学说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即具有统一性,D 正确。
故选 A。
2. 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现
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 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会左移
D. 若在甲中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时,由于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
积比乙大,所以甲比乙亮,A 正确;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所以在甲中所观察到的
细胞,在乙中不一定能观察到,B 错误;
C、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 错误;
D、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 错误。
故选 A。
3. 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可被转化为人体
的组成成分。对以上事实解释合理的是( )
A.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间不可相互转化
B.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含量大体相同
C.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所有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
D.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间可以相互转化,A 错误;
B、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B 错
误;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但这不是不同生物细胞成分能相互
转化的原因,C 错误;
D、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的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
物种类大体相同,D 正确。
故选 D。
4.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无糖饼干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
B.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C. “XX 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 N、P、Zn 等微量元素
D.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例如淀粉,A 错误;
B、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B 正确;
C、N、P 是大量元素,Zn 是微量元素,C 错误;
D、蔬菜中含有有机化合物,是由 C、H、O 等元素组成的,D 错误;
故选 B。
5.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乳糖、半乳糖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类
B. 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C. 淀粉和脂肪的水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半乳糖是动物体内的单糖,乳糖是动物体内的二糖,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多糖,
A 正确;
B、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 正确;
C、淀粉和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 错误;
D、由于糖类分子中氧原子比例较高,而脂肪分子中 C、H 比例高,因此等质量的糖类和脂
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少,D 正确。
故选 C。
6.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由单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
多聚体(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肽键,②表示中心碳原子,③的种类有 20 种
B.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脱氧核糖,②表示磷酸基团,③的种
类有 4 种
C. 若该图为一段 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①表示磷酸基团,②表示含氮碱基,③的种类有 4
种
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图为一段肽链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中心碳原子,2 表示肽键,3 表示 R 基,
其种类约有 20 种,A 错误;
B、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脱氧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含氮碱
基,种类有 4 种(A、C、G、T),B 正确;
C、若该图为一段 RNA 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为含氮碱基,种类
有 4 种(A、C、G、U),C 错误;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不相同的,D 错误。
故选 B。
7.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某受污染水域采集到水样,欲对水样中的生物及其成分进行鉴定,请
根据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若要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在实验前需用质量分数 8%的盐酸对细胞进
行处理,其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再用_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若此细胞为
真核细胞,则染色后细胞核呈现_________色,细胞质呈现_________色。
(2)小组成员在该水样中发现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根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____鉴定
其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3)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一种原生动物,咨询老师得知其体内可能含有脂肪颗粒,则可采用
苏丹 III 进行染色,然后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的_____洗去浮色,若其体内出现______色颗
粒即可确定为脂肪。
【答案】 (1).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 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3).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4). 绿 (5).
红 (6).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7). 50% (8). 酒精 (9). 橘黄
【解析】
【详解】(1)若要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在实验前需用质量分数 8%的盐酸对
细胞进行处理,其可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上的 DNA 与蛋
白质分开,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
剂进行染色,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因此染色后细胞核呈现
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2)可以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鉴定细胞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实验过程中需要用 50%酒精洗去浮色。
8. 下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
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即图中字母__________所示的结构,
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丙图所示多肽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形成,由__________种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中
有__________个羧基。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
键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键结构式)。
【答案】 (1). 淀粉 (2). 纤维素 (3). 核苷酸 (4). b (5). ② (6). 4 (7). 3
(8). 2 (9). 脱水缩合 (10). -CO-NH-
【解析】
【详解】(1)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植物细胞的储能物
质是淀粉;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肝糖原在维持血糖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纤维素不
是能源物质,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在功能上和淀粉、糖原不同。
(2)乙图为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即图中字母 b 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
之间是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
(3)由以上分析可知丙图所示多肽为四肽;四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四肽时,脱去了 3
个水分子。由图可知该化合物中有 2 个游离的羧基(②和⑨中),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脱
水缩合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CO-NH-。
9.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至少两处),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胞具有____性。
(3)细菌和蓝藻都属于______生物。蓝藻细胞内含有___和___,因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属于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乙 (2). 甲 (3).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4). 都有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 DNA 分子 (5). 统一 (6). 原核 (7). 叶绿素 (8).
藻蓝素 (9). 自养 (10). 核糖体
【解析】
【详解】(1)甲是细菌结构模式图,是原核细胞;乙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判断的主要
依据是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甲、乙两细胞的相似之处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胞具有统一性。
(3)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而可以进行光合作
用,属于自养生物。
(4)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具有的细胞器,真核细胞中含有众多的细胞器,因此原核细
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0.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 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
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a 是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 A 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若物
质 A 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
且体积较小,则 A 是______________。
(2)若某种 B 分子由 n 个 b 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m)组成的 2 条链组成,则该 B 分
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
(3)物质 c 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 c 的种类不同。
(4)物质 d 是________,d 和______、维生素 D 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 (1). 葡萄糖 (2). 糖原 (3). 脂肪 (4). mn-18(n-2) (5). 4
(6). 含氮碱基 (7). 雄性激素 (8). 胆固醇
【解析】
【详解】(1)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其基本组成单位 a 是葡萄糖,动物细胞中储能
物质是糖原,细胞中最理想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2)物质 b 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要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题意可只,n 个氨基酸的总分子量为 nm,在脱水缩合的
过程中脱去了 n-2 个水分子,所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一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
×18=m n-(n-2)×18。
(3)c 是核糖核苷酸,根据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不同,分为 4 种。
(4)d 是雄性激素,性激素、胆固醇和维生素 D 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1. H7N9 是一种造成人、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科病毒,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该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
做了如下实验。(1)将病毒搅碎,稀释成溶液。
(2)实验步骤、现象如表: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 处理 观察现象
A 破碎的病毒样液 斐林试剂 蓝色
B 破碎的病毒样液 苏丹Ⅲ染液 红色
C 破碎的病毒样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
破碎的病
毒样液
甲基绿吡
罗红试剂
红色
①用双缩脲试剂时 C 组实验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紫色,这说明病毒的成分中含有____,这
是因为__________。在 A 组实验中,出现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②D 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出现,说明__________。A 组的处理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 H7N9 病毒中无
还原糖的存在 (4). H7N9 病毒中有 RNA 存在而无 DNA (5). 50~65 ℃水浴加热
(6). H7N9 病毒的化学组成中有 RNA 和蛋白质
【解析】
【详解】①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时 C 组实验观察到的颜色
变化是紫色,这说明病毒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
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 A 组实验中,出现蓝色说明流感病毒中无还原性糖的存在。
②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因此 D 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出现,
说明流感病毒中有 RNA 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 50-65 度水浴加热。
③A 说明该病毒不含还原糖,B 说明该病毒不含脂肪,C 说明该病毒含有蛋白质,D 说明该
病毒不含 DNA,但含有 RNA,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流感病毒的化学组成中有 RNA 和蛋白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