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5-12 发布
天津市咸水沽第二中学 2020 届高三质量调查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2 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相同浓度的溶液碱性比较:
B. 常温下,往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 、
C. 加热 溶液至蒸干,可得到纯净的 固体
D. 常温下,若 溶液中含有 可用 溶液鉴别
【答案】A
【详解】A.常温下,由于酸性 ,所以其相同浓度的弱酸强碱盐溶液的碱
性比较为: ,A 正确;
B.常温下,往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B 错误;
C.FeCl3 在水溶液中易水解生成 Fe(OH)3 和 HCl,水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Fe(OH)3+3HCl;加热促进水解,而且 HCl 易挥发,所以加热蒸干 溶液会生成的氢氧
化铁,无法得到纯净的 固体,C 错误;
D.常温下,若 溶液中含有 ,滴入 溶液时,两者均与 反应,但
与 反应生成红褐色的 Fe(OH)3 沉淀,会掩盖住白色的 Fe(OH)2,肉眼无法判断,
所以不能用 溶液鉴别 溶液中是否含有 ,D 错误;
答案选 A。
3 2 3NaHCO Na CO<
2 3Na CO 3NaHCO NaCl
3FeCl 3FeCl
3FeCl 2FeCl NaOH
2 3 3
-H CO HCO>
3 2 3NaHCO Na CO<
2 3Na CO NaCl
3FeCl
3FeCl
3FeCl 2FeCl NaOH NaOH
3FeCl NaOH
NaOH 3FeCl 2FeCl
【点睛】加热盐溶液制取溶质固体时,要考虑盐溶液中的离子是否水解和水解的产物,若会
水解,在没有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的情况下,一般不能制取得到该溶质固体的。
2.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Al 作阳极、Pb 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已
知:铅蓄电池中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Al+3H2O Al2O3+3H2↑
对该电解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电解池:溶液的 pH 减小
B. 电解池:SO42-移向 Al 电极
C. 铅蓄电池:负极质量不变
D. 铅蓄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
【答案】C
【详解】A.电解过程中,阳极 Al 被氧化生成 Al2O3,电极方程式为:
2Al+3H2O-6e-=Al2O3+6H+,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 6H++6e-=3H2↑,根据电
极方程式可知电解的实质就是电解水,水的减少会使稀硫酸浓度增大,溶液 pH 减小,故 A
正确;
B.电解池中 Al 为阳极,阴离子流向阳极,故 B 正确;
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Pb-2e-+SO42-=PbSO4,硫酸铅不溶于水,附着在电极上使电
极质量增加,故 C 错误;
D.放电时,Pb 被氧化为负极,充电时,需要将 PbSO4 还原为 Pb,需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C。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一定条件下,反应 达平衡后,压缩容器,则反应物浓度增
大,平衡正向移动
B. 已知水合肼( )是二元弱碱,能发生类似于多元酸的电离形式,则在水中它的
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
C. 同温同压下,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不同
2 2H (g) X (g) 2HX(g)+
2 4 2N H H O⋅
2 5 2 2 6
2N H H O N H OH++ −+ +
2 2(g) Cl (g) HH Cl(g)+ = ΔH
D. 在一定条件下的 溶液,若升高温度,则 减小
【答案】B
【详解】A.反应 是一个气体系数不变的反应,达平衡后,压
缩容器,则反应物浓度增大,但平衡不移动,A 错误;
B.已知水合肼( )是二元弱碱,能发生类似于多元酸的电离形式,第一步电离方
程式为:N2H4+H2O N2H5++OH-,则在水中它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
,B 正确;
C.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取决于反应的始终态,与反应过程无关,所以同温同压下,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相同,C 错误;
D.CO32-+H2O HCO3-+OH-,碳酸根 水解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促进其水解,
c(HCO3-)变大,c(CO32-)变小,则 变大,D 错误;
答案选 B。
4.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中离子总数为
B. (羟基)所含电子数为
C. 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 常温下, 溶液中 数目小于
【答案】D
【详解】A.1mol 的 中含有 1mol 的 O22-和 2mol 的 Na+,所以 固体中离
子总数为:(7.8g/78g·mol-1)×3=0.3NA,A 错误;
B. (羟基)所含电子数为 9NA,B 错误;
C.铁和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反应相同,为:Fe + 2HCl = FeCl2 + H2↑,所以 与足量
浓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 错误;
D.由于常温下 在溶液中会水解,所以 溶液中 数目小于 ,D
正确;
的
2 3Na CO ( ) ( )3 3
2c HCO /c CO− −
2 2H (g) X (g) 2HX(g)+
2 4 2N H H O⋅
2 5 2 2 6
2N H H O N H OH++ −+ +
2 2(g) Cl (g) HH Cl(g)+ = ΔH
( ) ( )3 3
2c HCO /c CO− −
AN
7.8g 2 2Na O A0.4N
1mol OH− A10N
1mol Fe A3N
21L0.1mol / LNa S 2-S A0.1N
2 2Na O 7.8g 2 2Na O
1mol OH−
1mol Fe
A2N
2-S 21L0.1mol / LNa S 2-S A0.1N
答案选 D。
【点睛】羟基不是离子而是基团,羟基比 OH-少一个电子,不能按算 OH-的电子数的方式去
计算它的电子数。
5.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硅胶
B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与传统汽油相比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C. 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水果放在一起可以保鲜水果
D. 鸡蛋煮熟过程中蛋白质变性
【答案】A
【详解】A.硅胶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但不能抗氧化,A 错误;
B.乙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生成有害物质,乙醇汽油
是由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混合物,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使得尾气中氮氧化物、
酮类等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B 正确;
C.水果在存放的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并释放到空气中,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将
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阻止水果过度成熟,从而达到保鲜水果的目的,C 正确;
D.鸡蛋煮熟过程中,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D 正确;
答案选 A。
6.在 溶液中通入 气体,未见到沉淀。若再通入或加入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则可以
看到沉淀,则该物质不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A. 与 SO2 反应,把 SO2 氧化为 SO42-,SO42-会与 Ba2+反应,得到 BaSO4 沉淀,
A 不符合题意;
B.再通入 看不到沉淀,因为 不能与 SO2 反应,在该体系中也没有其他能产生沉
淀的反应,B 符合题意;
C. 能与 SO2 反应,得到 SO32-,并使溶液为碱性。SO32-与 Ba2+反应,得到 BaSO3 沉淀,
C 不符合题意;
2BaCl 2SO
2Cl 2CO 3NH 2 2H O
2Cl
2CO 2CO
3NH
D. 与 SO2 反应,把 SO2 氧化为 SO42-,SO42-会与 Ba2+反应,得到 BaSO4 沉淀,D 不
符合题意;
答案选 B。
7.盆栽使用 诱抗素可保证鲜花盛开,它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诱抗素不能发生缩聚反应
B. 诱抗素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
C. 诱抗素中羟基不能被氧化为醛基
D. 诱抗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答案】C
【分析】该有机物中含有羰基、碳碳双键、醇羟基、羧基,具有酮、烯烃、醇、羧酸的性质。
【详解】A. 诱抗素含-OH 和-COOH 可发生缩聚反应,A 错误;
B. 诱抗素含有 3mol 的碳碳双键,所以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B 错误;
C. 诱抗素中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无氢原子,所以羟基不能被氧化为醛基,C 正确;
D. 诱抗素不含苯环,其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 错误;
答案选 C。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现代化建设要使用大量钢材,钢材是用途广泛的合金
B. 二氧化硫除具有漂白性外,还可用于杀菌、消毒
C. 能消杀病毒的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弱酸性等性质,是强电解质
D.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活泼金属,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答案】C
【详解】A.现代化建设要使用大量钢材,钢材是用途广泛的合金,A 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气氧化,从而使细菌失去氧气这一生存的必要条件,达
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 B 正确;
C.过氧乙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故 C 错误;
2 2H O
S-
S-
1 mol S- 24molBr
S-
S-
S-
1 mol S- 23mol Br
S-
S-
D.在海轮外壳上镶入活泼金属,在海水中与金属外壳形成原电池,活泼电极做负极被氧化,
从而减缓船体的腐蚀,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C。
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F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r]3d54s3
B. CaCl2 的电子式:
C. N2 的结构式:N-N
D. 原子核内有 10 个中子的氧原子: O
【答案】D
【详解】A.s 能级最多容纳两个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F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
3d64s2,故 A 错误;
B.CaCl2 的电子式为 ,故 B 错误;
C.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为氮氮三键,结构式为 N≡N,故 C 错误;
D.原子核内有 10 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0+8=18,所以符号为 O,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离子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是 1,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 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C. 金刚石转化为石墨为放热反应,说明相同条件下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 都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A
【详解】A. 离子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为:(5-3×2+1)/2=0,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
形,A 错误;
B.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电子时,其半径会变大,而金属元素形成离子时,其半径会变小。
第三周期中,只有 Na、Mg、Al 三种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离子
后,他们的核外电子数都为 10,质子数比电子数多,质子吸引电子,质子越多,引力就越
大,半径就越小,Al 的质子数最多,故其半径最小,B 正确;
18
8
18
8
3NO −
3+Al
2CO 3BF
3NO −
C.金刚石转化为石墨为放热反应,说明相同条件下石墨的总能量比金刚石的低,所以石墨
比金刚石稳定,C 正确;
D. 为直线形分子, 为平面三角形分子,它们的分子构型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
重合,合力均为 0,都是非极性分子,D 正确;
答案选 A。
【点睛】只含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甲烷,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是由分子的
电荷分布情况决定的。非极性分子其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分子构型是对称的,正负电荷
中心重合;而极性分子的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分子构型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1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 ,
该反应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作出的判断(有
关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脱硝反应为: ,该反应为气体系数减小的
反应,所以 ΔS<0,根据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即有 ΔH-TΔS<0,所以得出 ΔH
<0,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由 A 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分析的
结果是相符的,A 正确;
2CO 3BF
2 3 2 5 22NO (g) O (g) N O (g) O (g)+ +
2 3 2 5 22NO (g) O (g) N O (g) O (g)+ +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温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 K 变小,B
错误;
C.t 时刻,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瞬间变大,但平衡不移动,正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
正确;
D.仅增加 O3,平衡向右移动,NO2 转化率升高,D 正确;
答案选 B。
12.元素 Q、R、W、Y、X 在元素周期表 2、3、4 周期中,元素 Q、R、W、Y 与元素 X 相
邻,已知:X 元素为磷元素;W 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 与 Q 可以形成一种高温
结构陶瓷;Y 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W 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共价晶体
B. Q 的单质在空气中广泛存在
C. R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中,R 可以呈现的最高化合价是+5 价
D. Q、R、X 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Q 的氢化物
【答案】D
【分析】W 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应为 SiCl4 或 CCl4,又 W 与 Q 可以形成一种高
温结构陶瓷材料,可推断 W 为 Si,Q 为 N 元素;元素 Q、R、W、Y 与元素 X 相邻,Y 的
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则 Y 为 S,X 为 P,R 为 As 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Si 的氧化物为 SiO2,是靠共价键聚集的原子晶体,即共价晶体,故 A 正确;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 78%,故 B 正确;
C.R 为 As,为第ⅤA 族元素,电负性小于 S,所以与 S 形成的化合物中应为正价,最高正
价为+5 价,故 C 正确;
D.NH3 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高于 AsH3 和 PH3,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睛】主族元素若有最高正价,则等于族序数,若有最低负价,则等于族序数-8。
第 II 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4 题,共 64 分。
13. 、 、 、 、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 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族,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 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③ 原子核外
X Y Z E F F
IB E Y
层电子数为奇数;④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⑤ 原子 轨道的电子数为 4。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 元素形成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在 1 个由 与 形成的 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 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
个。
(3)在[F(NH3)4]2+离子中, 的空轨道接受 的氮原子提供的__________形成配位键。
(4)常温下 、 和氢元素按原子数目 1:1:2 形成的气态常见物质 是__________(写名称),
物质分子中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分子中 键的数目为
__________ 。
(5) 、 、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答案】(1). CH4 (2). 4 (3). 孤电子对 (4). 甲醛 (5). sp2 杂化 (6). 3
(7). Si<C<N
【分析】 、 、 、 、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根据①F 位于周期表中第四
周期 族可判断其为 Cu;根据②E 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可判断 E 为 Si;根据④
X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可判断 X 为 C;根据③Y 原子核外 L 层电子数为奇数且原
子序数比 X 的大可判断其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可能为 N 或 F;根据⑤Z 的原子 P 轨道的
电子数为 4 推测出 Z 可能为 O 或 S,但 E 的原子序数大于 Z,E 为 Si,所以 Z 只能为 O,
处于 C 和 O 之间的 Y 只能为 N,所以 、 、 、 、 分别为 C、N、O、Si、Cu,据
此解题。
【详解】(1)X 为 C, 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有很多,有烷烃、烯烃、炔烃等,其中的一种的
化学式为 CH4;
L X Z p
X
F Z 2F Z F
2+F 3NH
X Z A
A X 1molA σ
AN
X Y E
X Y Z E F
IB
X Y Z E F
X
(2) 为 Cu2O,根据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 Cu:O=2:1,然后算出图中该晶胞的黑球个数为:
1×4=4,白球个数为:8×1/8+1=2,所以黑球代表的是 Cu 原子,白球代表的是 O 原子,所以
该晶胞中所包含的 Cu 原子数目为 4 个;
(3)在[Cu(NH3)4]2+离子中, 的空轨道接受 的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4)常温下 C、O 和氢元素按原子数目 1:1:2 形成的气态常见物质 是甲醛,甲醛分子中 C 原
子可以形成四个化学键,因为碳的价电子数是 4,其中,有两个单电子一起与氧的两个电子
形成 C=O,C 剩余的两个单电子各与两个 H 形成两个 C-H 键,双键中含有一条 σ 键和一条
π 键,两条 C-H 单键都是 σ 键,所以 σ 键数=2+1=3,杂化轨道数=σ 键数+孤对电子数(C 无
孤对电子,所以孤对电子数为 0),所以杂化轨道数=3,为 sp2 杂化,1mol HCHO 分子中 σ
键的数目为 3 ;
(5) 、 、 三种元素分别为 C、N、Si,根据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
元素的电离能最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来进行判断,
C、N、Si 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Si<C<N。
14.化合物 H 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族化合物 A 制备 H 的一种合成路线
如图:
已知:
①RCHO+CH3CHO RCH=CHCHO+H2O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E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②中物质“||”的同系物丙烯是一种医疗卫生用布——聚丙烯无纺布的原材料,用化
学符号表示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F Z
2+Cu 3NH
A
AN
X Y E
(3)H 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
a.聚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取代反应
(4)D→E 的反应,若只把条件(1)改为 KOH/H2O,则生成物 E 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
(5)写出 E→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 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G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7)参照如图合成路线,写出用 A 和 CH3CHO 为原料经以上合成路线制备化合物
C(C9H8O2)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试剂任
选)。
(8)芳香化合物 X 是 F 的同分异构体,X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苯环上的
烃基为乙基,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上有 4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 1:1:1:
1。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 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苯甲醛 (2). 碳碳叁键、羧基 (3). CH3CH=CH2 (4). abd (5). C6H5CH
(OH)CH(OH)COOH (6). C6H5C≡CCOOH+C2H5OH
C6H5C≡CCOOC2H5+H2O (7). (8).
(9). 、 (写一种即可)
【分析】根据 A 生成 B 的已知条件可知,A 到 B 应发生信息①的反应,则 A 含有醛基,反
应中脱去 1 分子水,由原子守恒可知 A 的分子式为:C9H8O+H2O-C2H4O=C7H6O,故 A 为
,则 B 为 ,根据 B 到 C 的分子式变化可知该过程为氧化
反应,C 应为 ;C 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D 为
,D 发生消去反应、酸化得到 E 为 ;E 与乙醇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F 为 ;结合信息②中的加成反应、H 的结构简
式,可推知 G 为 。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 A 为 ,名称为苯甲醛;E 的结构简式为
,其官能团为碳碳三键和羧基;
(2)丙烯应含有三个碳原子,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 CH3CH=CH2;
(3)H 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聚和
反应,不含卤原子或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所以选 abd;
(4)把条件(1)改为 KOH/H2O,则发生溴原子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C6H5CH(OH)CH(OH)COOH;
(5)E 到 F 为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C6H5C≡CCOOH+C2H5OH C6H5C≡CCOOC2H5+H2O;
(6)根据分析可知 G 为 ;
(7)根据分析可知,A 生成 B 应发生类似信息①的反应,B 中醛基被氧化生成 C,所以路线
为 ;
(8)X 是 F 的同分异构体,为芳香烃,即含有苯环,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
说明含有羧基;苯环上的烃基为乙基,则还剩余 3 个碳原子,2 个 O 原子,且应含有碳碳三
键和碳氧双键;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上有 4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 1:1:
1:1,说明有两个取代基,且结构不对称,所以 X 可以为 或
。
【点睛】本题同分异构体的寻找为易错点,要注意题干要求“苯环上有 4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氢”,说明苯环上有 2 个取代基,且结构不对称。
浓硫酸
∆
15. 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为了运输和贮存便利常将其制成
固体,模拟工业上用过氧化氢法制备 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熔点-59℃、沸点 11℃、 沸点 150℃
中的化学方程式:
(1) 放入仪器 中,仪器 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如果仪器 改成分
液漏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装置有明显缺陷,请绘出合理的装置图(标明气流方向)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向 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 ,然后通过 再到 中反应。通空气不能过
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空气也不能过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
a.降低 的溶解度 b.减少 的分解
c.使 变为液态 d.加快反应速率
(5)写出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起到__________作用。假设在反应中消耗掉 则有____ 电子转移。
【答案】(1). H2O2 (2). 液体无法顺利滴落 (3). (4). 空气流速
快时, 不能被充分吸收 (5). 空气流速过慢时, 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
2ClO
2NaClO 2NaClO
2ClO 2 2H O
A 3 2 2 2 4 2 2 2 4 22NaClO H O H SO 2ClO O Na SO 2H O+ + = ↑ + ↑ + +
3NaClO A B B
C
A 2ClO C D
2NaClO 2 2H O
2ClO
D
2 2H O 2 2H O a g mol
2ClO 2ClO
致分解 (6). abc (7). 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8). 还原剂
(9). a/17
【分析】氯酸钠(NaClO3)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生二氧化氯,Cl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
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aClO2,NaClO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得到晶体 NaClO2•3H2O。
【详解】(1) 放入仪器 中,仪器 中的药品是 H2O2,仪器 B 为滴液漏斗,其目的
是平衡气压,使得溶液能够顺利滴入,如果仪器 改成分液漏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的实验现象是: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无法顺利滴落,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2)实验中 C 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装置中的右侧导管太短,不利于气体的流动,合理的装
置图为: ;
(3)向 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 ,然后通过 再到 中反应。空气流速不能
过快,因为空气流速快时, 不能被充分吸收;空气流速也不能过慢,空气流速过慢时,
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
(4) NaClO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过氧化氢易分解,所以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
的溶解度、减少 的分解,由于 的沸点较低,所以还能使 变为液态,
方便使用;
(5)写出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在反应中得电子,起到还原剂的作用。反应中存在关系: ~2e-,若在反应中消耗掉
,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a g/(34g·mol-1)= a/17mol。
16.治理大气和水体污染对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CO 泄漏会导致人体中毒,用于检测 CO 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电极 I 上
发生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O A B
B
C
A 2ClO C D
2ClO
2ClO
2NaClO 2 2H O 2ClO 2ClO
D 2 2H O
2 2H O
2 2H O a g
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H2SO4 的浓度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用 O2 氧化 HCl 制取 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为:4HCl(g)+O2(g)
2Cl2(g)+2H2O(g) ∆H,通过控制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 HCl 转化率接近 100%,其
原理如图所示:
过程 I 的反应为:2HCl(g)+CuO(s) CuCl2(s)+H2O(g) ∆H1
过程 II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 用含有∆H 和∆H1 的代数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温度 T0℃,容积为 1L 的绝热容器中,充入 0.2molNO2,发生反应:2NO2(g) N2O4(g)
∆H<0,容器中 NO2 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到 6s 时,NO2 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
②根据图示,以下各点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X b.Y c.Z d.W
③0~3s 内容器中 NO2 的反应速率增大,而 3s 后容器中 NO2 的反应速率减小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温度若为 T1℃,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 Na2SO3 溶液吸收法处理 SO2,25℃时用 1mol•L-1 的 Na2SO3 溶液吸收 SO2,
当溶液 pH═7 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HSO3-)>c(SO32-)>
c(H+)═c(OH-)。(已知 25℃时:H2SO3 的电离常数 Ka1═1.3×10-2,Ka2═6.2×10-8)请结合所学
理论通过计算说明 c(HSO3-)>c(SO3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O-2e-+H2O=CO2+2H+ (2). 不变 (3). 2CuCl2(s)+O2(g)═2CuO(s)+2Cl2(g)
∆H2═∆H-2∆H1 (4). 80% (5). d (6). 反应放热,体系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后来 NO2 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随之减小 (7). 225 (8). 根据
Ka2═c(SO32-)•c(H+)/c(HSO3-)=6.2×10-8,将 c(H+)═1.0×10-7 代入得出
c(SO32-)/c(HSO3-)═6.2×10-1<1,所以 c(HSO3-)>c(SO32-)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电极 I 上 CO 失电子被氧化为 CO2,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所以
电极方程式为 CO-2e-+H2O=CO2+2H+;电极Ⅱ上氧气被还原生成水,电极方程式为
O2+4e-+4H+=2H2O,所以总反应为 2CO+O2=2CO2,不影响硫酸的浓度,即硫酸的浓度不变;
(2)总反应为 4HCl(g)+O2(g) 2Cl2(g)+2H2O(g) ∆H ①;
过程 I 的反应为:2HCl(g)+CuO(s) CuCl2(s)+H2O(g) ∆H1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 可得过程 II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uCl2(s)+O2(g)=2CuO(s)+2Cl2(g)
∆H2=∆H-2∆H1,因整个过程中 HCl 的转化率接近 100%,所以过程 II 用“=”;
(3)①据图可知 6s 时,c(NO2)=0.05mol/L,初始 c(NO2)=0.20mol/L,所以转化率为
=80%;
②据图可知 X、Y、Z 三个点速率还在随时间发生改变,W 点速率不在改变,所以 W 点可
以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选 d;
③该反应放热,随反应进行体系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后来 NO2 的浓度减小,浓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所以反应速率减慢;
④据图可知平衡时 c(NO2)=0.02mol/L,则△c(NO2)=0.20mol-0.02mol/L=0.18mol/L,根据方程
式可知平衡时 c(N2O4)=0.09mol/L,所以平衡常数 K= =225;
(4)根据 Ka2= =6.2×10-8,将 c(H+)=1.0×10-7 代入得出 =6.2×10-1<1,
所以 c(HSO3-)>c(SO32-)。
的
2CuO/CuCl
-1 -1
-1
0.20mol L -0.05mol L 100%0.20mol L
×
2
0.09
0.02
( ) ( )
( )
+2-
3
-
3
HSO
HSO
c c
c
( )
( )
2-
3
-
3
SO
HSO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