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 KB
- 2021-05-12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内容、常见的意象、人物形象与意境
内容情感主旨、风格、语言特点。
2.能根据所学做相应的山水田园诗的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阅读提供的有关山水田园诗的材料,不懂得地方做出标记并提出问题。
2.在记忆有关山水田园诗知识的基础上做“自主检测”。
3.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检测”题做题情况的批阅,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做当的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高考接轨,提前为应对高考做准备。
2.领悟山水田园诗的内涵与魅力,感受诗人的心境与情怀,在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素养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
预习任务
山水田园诗知识简介:
1、山水田园诗派的起源与发展: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派形成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山水田园诗派的内容: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3、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意象、人物形象与意境
1. ① 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②人物形象: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③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恬淡自然、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富有生活气息。
4、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内容情感主旨
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⑤表现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⑥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⑦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语言特点:
山水田园诗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自主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文本材料见《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37推荐作品)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欢喜,写下了这首诗。
①本诗首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②颔联、颈联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③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问题意见
古代诗歌鉴赏(五)
①首联的意思是:“东风”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
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我进山创造条件,使“我”心想事成。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诗人出发时的心情自然就是愉悦的。
首联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里人生活,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②明确:颔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丝绵帽)”状山顶“晴云”的洁白柔软,以“挂铜钲”写树梢上“初日”的橙红圆润。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以“含笑”比拟山野桃花的娇艳怒放,以“短”写山中人家竹篱的低矮古朴,以“自摇”写溪边绿柳的轻盈起舞,以“清”字写沙溪之水的清澈明净。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活泼、闲适的农家春景图,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意境,表现了自己山行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③放眼望去,作者认为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该最为快乐,“应”字说明这是作者的一种猜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呢?原来,作者见到了屋顶上的袅袅炊烟,于是就猜测山野人家正在煮芹烧笋,打算送到春天的田野里犒劳那辛勤耕作的家人。
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