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1-05-12 发布
政 治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24=48分)
1.方所书店是一家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多功能一体的实体书店,找一本喜欢的小说,点杯咖啡,慢慢翻看,享受慢生活。因地处成都春熙路商圈,这里也成为了热门的旅行打卡地。方所书店的走红体现了 ( )
①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化,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人们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
④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2019年春节前,短片《啥是佩奇》被刷屏。故事讲述了一位留守老人为了给孙子准备新年礼物,问遍全村“啥是佩奇”,短片唤醒了更多人对爱和团圆的追求。这表明
( )
A.优秀文化能够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南京组织开展五大类29项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公祭日当天,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同步悼念。开展国家公祭日活动有助于 ( )
①夯实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③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④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五谷丰登,放飞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设立丰收节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和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它的设立有助于 ( )
①促进各民族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
②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持久不变的影响
③更好传承和展示悠久厚重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④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文化氛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传承红色基因 (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性力量 ②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③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④是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经济全球化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D.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为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充分理解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两岸高校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完成7-8小题。
7.2018年暑假,两岸大学生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査夏令营在宁德开营。此次活动让两岸青年走近民居、街巷,亲身触摸与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建筑美学与聚落文化的融合、发展、保护、利用。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篇宣传报道,合适的标题是 ( )
A.立足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B.感悟优秀文化,改造传统建筑
C.传承文化传统,成就美丽人生 D.参与社会实践,享用优秀文化
8.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颁奖典礼于2018年5月26日晚在漳州举行。微电影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它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方式促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全员参与。这说明 ( )
①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中华文化出现衰微的过程,是因为 ( )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②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③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 ④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汉字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D.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1.尽管已经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家乡话。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博大精深的特点
C.源远流长的特点 D.深远持久的特点
12.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精神贫困,实施了“扶志工程”使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志”,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这说明 ( )
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发展,精神落后是贫困的根源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能推动物质扶贫
③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④只有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18年11月贵州举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沧州能工巧匠手工技艺选拔比赛,来自全州十六个县市的128名民间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分别参加了手工刺绣、蜡染绘画、银饰打制和手工编织比赛,比赛现场展示了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该项比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非遗的展示能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③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和传播,该项比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推广
④该项比赛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当前,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催生了新型文化业态,加强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应用。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上看,现代信息技术
( )
①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武发生了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发展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有些地方甚至只是隔着一条河、一座桥,两处的风俗习惯却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不同区域的文化无法融合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17.上饶市博物馆于5月18日正式开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博物馆现拥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513件。市民网上或电话预约的可优先参观,市民持本人身份证入馆参观。上饶市博物馆的开放 ( )
①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有利于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④发挥了我市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藏在方寸之木中,是苦辣酸甜;藏在记忆深处里,是喜乐悲欢;藏在字里行间的,是一国传承;藏在你我心底的,是永恒温暖。回答18-19小题
18.2018年11月,意大利品牌D&G发布了一条涉嫌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告视频。对此,众多明星一致站队抵制D&G。某明星当即与该品牌解约并公开发声:“祖国高于一切,对于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审美,我们一直深感骄傲和自信。”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 ( )
①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②社会公众人物始终把社会形象摆在首位
③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④文化自信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针对意大利品牌D&G辱华风波,央视微博以一则公益广告作为回击,剖解了筷子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人情文化。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情感和记忆。许多网友直言“看哭了!”央视此举意在 ( )
①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牢铸民族精神支柱 ②激发民族自豪情感,抵制外来思想文化
③展示传统生活习俗,增强中华文化力量 ④呼吁文化平等交流,尊重民族文化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休现着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怀。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是 ( )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作为公民,漫画《久闻不知其臭也》启示我们 ( )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要坚决抵制低俗文化,依法取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下列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有 ( )
①加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③在教材中增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就的作品
④贯彻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样做
( )
①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②才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
③才能彰显中华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
④才能增强文化硬实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世界冬季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请你为3年之后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会徽,你应当 ( )
①立足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 ②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 ④照搬外国优秀文化,做到为我所用
A.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52分)
25.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走越火,丰富了荧幕,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 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2) 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9分)
26.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西藏交通运输厅党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织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弘扬“两路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旨在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凝聚新力量,激发正能量,激励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拼搏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入西藏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说说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5分)
(2)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16分)
27.孙中山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现代政治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对传统文化要“究其源流,考其利病”。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于口头,而是身体力行,对传统文化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改造,对“仁义礼智信”等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对于西方文化,则反对盲从,照搬,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在汲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早在100年前,孙中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载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为什么到近代却停留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在深入反思后,孙中山先生既注重从因袭传统文化、规抚(仿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获,又竭力主张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这样的构思,为构建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启示。
联系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孙中山之问”?(1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D 7.D 8.C 9.D 10.C
11.D 12.B 13.C 14.C 15.D 16.A 17.C 18.B 19.A 20.B
21.A 22.A 23.A 24.D
25.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喜”与“忧”的现象。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生活中可喜的现象。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担忧的现象。
(2) 政府: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人们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个人:要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6.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2)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新时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27. 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④ 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