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5-12 发布
专题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总纲目录
考点一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热点题型突破
3
元素“位
—
构
—
性”
考点一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
辨析原子结构中各微粒间的关系(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
”)。
(1)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Br
( )
(2
U和
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 )
(3
Cl与
Cl得电子能力相同
( )
(4)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
O与
18
O间的相互转化
( )
(5)
14
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
14
C与
12
C互为同素异形体
( )
(6)Ne、CH
4
、H
2
O、OH
-
、F
-
、—CH
3
、—OH均是10电子微粒
( )
(7)核聚变如
H
H
He
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
学变化
( )
答案
(1)√ (2)✕ (3)√ (4)✕ (5)✕ (6)✕ (7)✕
2.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是次外层
电子数3倍的元素
。
(3)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
(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答案
(1
H (2)C O (3)H、Be、Al (4)Be (5)Li、Si (6)
Li、P
3.
(1)常见的10e
-
微粒有Ne、
。
(2)常见的18e
-
微粒有Ar、
。
答案
(1)Na
+
、Mg
2+
、Al
3+
、OH
-
、O
2-
、F
-
、N
、H
3
O
+
、CH
4
、
NH
3
、H
2
O、HF
(2)K
+
、Ca
2+
、HS
-
、Cl
-
、S
2-
、
、SiH
4
、PH
3
、H
2
S、HCl、C
2
H
6
、
CH
3
OH、H
2
O
2
、N
2
H
4
、F
2
4.
对于下列物质:①NaOH ②Na
2
O
2
③Cl
2
④NaCl ⑤C
2
H
6
⑥H
2
O ⑦Ar ⑧NH
4
Cl
(1)只含离子键的有
,只含共价键的有
,不含化
学键的有
。
(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有
。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
。
答案
(1)④ ③⑤⑥ ⑦ (2)①②⑧ (3)⑤⑥ ①②④⑧
题组一 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1.
(2017北京理综,7,6分)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
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Ts
答案
D 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为
Ts。
2.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
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
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
2
Y
2
Z
2
②X
2
YZ
3
③X
2
YZ
2
④X
2
Y
2
Z
4
⑤X
3
YZ
4
⑥XYZ
3
,其中可
能存在对应物质的是
(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⑤⑥ D.只有①②③④
答案
D 由题意可知,X为H、Y为C、Z为O。他们组合起来可
能为H
2
CO
3
、H
2
CO
4
、HCOOH、HCHO。
3.
(2018河南濮阳三模)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R原子序
数依次增大。考古时利用W的一种同位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的质子数分别是W、X的质子
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Y单质可以与WX
2
发生置换反应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与R形成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Y
C.原子半径:Y>Z>R;简单离子半径:Z>X>Y
D.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WX
2
与ZX
2
答案
D 考古时利用W的一种同位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即
W为C,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即X为O,Y、Z的质子数分别
是W、X的质子数的2倍,推出Y为Mg,Z为S,R为Cl。Mg能与CO
2
发生反应:2Mg+CO
2
2MgO+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
法正确;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
2
得到金属镁单质,故B说法正确;原
子半径:Mg>S>Cl,简单离子半径:S
2-
>Cl
-
>Mg
2+
,故C说法正确;WX
2
为CO
2
,ZX
2
为SO
2
,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澄清石灰水无
法鉴别CO
2
和SO
2
,故D说法错误。
1.
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
(1)同位素——原子,如
H
H
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
2
、O
3
。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
3
CH
3
、CH
3
CH
2
CH
3
。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解题必备
2.
明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如:
题组二 物质结构与化学键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B.只含H、N、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
是共价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D.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答案
B A项,没有同种元素之间的共价键,因而不含非极性键,
错误;B项,NH
4
NO
3
为离子化合物,HNO
3
为共价化合物,正确;C项,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也可能含有离子键,如
NH
4
Cl,错误;D项,Na
2
O
2
中存在共价键,错误。
5.
(2018山西孝义一模)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其中W的负一价阴离子W
-
能与水反应生成W
2
,Y、Z同主
族,其原子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Y、Z的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W>X>Y
B.W、X、Y三者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X>Y
D.W与X只能形成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
答案
B W的负一价阴离子W
-
能与水反应生成W
2
,氢负离子与
水反应生成氢气,W为H;Y、Z同主族,其原子L电子层的电子数比
之为3∶4,所以Y为O,Z为S;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
数依次增大,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为N。同一周
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O>H,A错
误;N、O、H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B正确;
简单氢化物为硫化氢、氨气和水,由于水形成的氢键比氨气多,硫
化氢分子不形成氢键,所以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水、氨气和硫
化氢,C错误;H与N可以形成NH
3
(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也可以形
成N
2
H
4
,氮氮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6.
(2018广东东莞第二次综合测试)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
素。已知Z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W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
原子半径最大,Z、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Z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B.W
2
Y和W
2
Y
2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C.X、Y与H三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D.X和Y只能形成一种物质
答案
B 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第二
位的元素硅元素,W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为钠元素,
Z、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故X为氮元素、
Y为氧元素。A项,Z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
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错误;B项,W
2
Y和W
2
Y
2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
比相同,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后者含有共价键,正确;C项,X、Y
与H三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中硝酸铵含离子键,错误;D项,X和Y能
形成多种物质,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等,错误。
归纳总结
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2)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共价单质分子中。
(3)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
(4)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Cl为离子化合物。
(5)有些物质中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
题组三 “10e
-
”“18e
-
”微粒在推断题中的应用
7.
(2018四川凉山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
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均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
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甲通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但甲能与碱反应
B.乙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则乙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
C.若丙中含有第二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则丙可能是甲烷的同系物
D.若丁中各元素质量比跟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既可能表
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
答案
A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说明
甲是H
2
A型的二元弱酸,再根据甲中含18个电子,得到甲为H
2
S,硫
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应该有硫化铜的黑色沉淀生成,A项错误。
8.
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是由短周期元素原子组成的,它
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A是一种含有18电子的微粒,C
是一种含有10电子的微粒。请完成下列各题:
(1)若A、D均是气态单质分子,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B、D属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分子,写出C的电子式:
。
(3)若A、B均是含2个原子核的微粒,其中B中含有10个电子,D中
含有18个电子,则A、B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D是一种含有22电子的分子,则符合上图关系的A的物质有
(写物质的化学式,若是有机物则写相应的结构
简式)。
答案
(1)2F
2
+2H
2
O
4HF+O
2
(2)H··
··H
(3)HS
-
+OH
-
S
2-
+H
2
O
(4)CH
3
CH
3
、CH
3
OH
解析
(1)18电子的气态单质分子为F
2
,则C为HF、B为H
2
O、D为
O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
2
+2H
2
O
4HF+O
2
。
(2)B、D为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且A含有18个电子,C含有10个电
子,则B为O
2
、A为H
2
S、C为H
2
O、D为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
S+O
2
2H
2
O+2S↓(氧气少量)。
(3)含2个原子核的18电子的微粒为HS
-
,10电子的微粒为OH
-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HS
-
+OH
-
S
2-
+H
2
O。
(4)含22电子的分子为CO
2
,则A为含18电子的由C、H或C、H、O
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CH
3
CH
3
和CH
3
OH。
归纳总结
巧记“10e
-
”“18e
-
”微粒
以Ne为中心记忆10电子粒子:
Ne
以Ar为中心记忆18电子粒子:
Ar
此外,10电子粒子中的CH
4
、NH
3
、H
2
O、HF失去一个H后剩余的
—CH
3
、—NH
2
、—OH、—F为9电子粒子,组合得到的物质如CH
3
CH
3
、CH
3
OH、H
2
O
2
、N
2
H
4
、F
2
等也为18电子粒子。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2.
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内容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元素的性质
金属性
逐渐
逐渐
非金属性
逐渐
逐渐
主要化合价
一般,最高正价:+1→+7;负化合价:主族序数-8
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O、F除外)
化合物性质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
逐渐
答案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这些元素中,
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是最活
泼的非金属元素;
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2)
是
(填元素名称),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
。
(3)这些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H
二
①
②
③
④
三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4)⑤、⑥、⑦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其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顺序是
。
(5)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原子半
径最小的是
,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
(6)⑧、⑨、⑩、
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
,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
。
化合物,各列举两个例子,共价化合物:
、
;离
子化合物:
、
。
(8)如何通过实验比较⑩、
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
(7)氢元素与②、③三种元素既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又可形成离子
答案
(1)Na F Ar (2)氯 第三周期、第ⅦA族
(3)HClO
4
NaOH Al(OH)
3
(4)Na>Mg>Al NaOH>Mg(OH)
2
>Al(OH)
3
(5)Na Cl Al
3+
(6)Cl>S>P>Si HClO
4
>H
2
SO
4
>H
3
PO
4
>H
2
SiO
3
HCl>H
2
S>PH
3
>SiH
4
(7)HNO
3
HNO
2
NH
4
NO
3
NH
4
NO
2
(8)向氢硫酸(H
2
S)中通入Cl
2
,有黄色浑浊产生
题组一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
1.
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答案
B 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
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
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项,S单质、Cl
2
都是分子晶体,分子
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无关;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越
容易;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就越强。
2.
下列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的是
( )
A.比较Cu、Fe的还原性:Cu加入Fe
2
(SO
4
)
3
溶液中
B.比较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NaBr溶液中通入Cl
2
C.比较KMnO
4
的氧化性强于Cl
2
:KMnO
4
中加入浓盐酸
D.比较Mg的金属性强于Al:取一小段表面积相同的去氧化膜的
镁带和铝片,分别加入1.0 mol·L
-1
的盐酸中
答案
A A项,比较Cu、Fe的还原性应将Cu加入FeSO
4
溶液中;B
项,Cl
2
可以和NaBr溶液反应生成单质Br
2
,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
Br;C项,KMnO
4
可将浓盐酸氧化成Cl
2
,说明KMnO
4
的氧化性强于
Cl
2
;D项,分别加入1.0 mol·L
-1
的盐酸中,Mg比Al反应剧烈,说明Mg
的金属性强于Al。
误区警示
(1)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注意事项
①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比较时,所用的酸是非氧化
性酸(如盐酸、稀H
2
SO
4
)而不是氧化性酸(如HNO
3
)。
②依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一些特例,如Fe
3+
的氧化性大于Cu
2+
,但金属性:Fe>Cu。
③依据原电池原理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一些特例,如Mg-Al-NaOH
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但金属性:Mg>Al。
(2)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注意事项
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进行比较,而不是根
据非金属元素对应氢化物或其他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进行比较。
题组二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3.
(2018北京东城二模)将碲化镉涂在玻璃上可制得“发电玻
璃”。碲(Te)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Ⅵ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原子半径:Te>S
B.单质的氧化性:Te>S
C.最高正价:Te>S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
2
Te>H
2
S
答案
A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Te>S,
故A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
性逐渐减弱,氧化性:TeZ>W
D.W、X、Y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均依
次减小
答案
B X、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W,X、W同主族,则Y的原
子序数为8,Y为O,则X为N,W为P;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
知,Z为Si,Q为Cl。N和P可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磷酸二
氢铵,故A错误;ClO
2
、O
3
和Cl
2
都具有强氧化性,均可用于自来水
消毒,故B正确;非金属性:Cl>P>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Q>W>Z,故C错误;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
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P>N>O,非金
属性:O>N>P,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O>N>P,故D错误。
5.
(2018安徽合肥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已知X、Y、Z、W为短周
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
子之间通常形成Z
2
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元素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B.Y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在常温下不一定为气体
C.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D.由Y、Z、W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答案
A 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元素原
子之间通常形成Z
2
分子,由4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可知,Z可能为N或O。若Z为N,则X、Y、W分别为Al、C、S;若Z
为O,则X、Y、W分别为Si、N、Cl。X元素的单质若为Al,则Al
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X元素的单质若为Si,则Si只能
与强碱反应、不能与强酸反应,A不正确;Y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在
常温下不一定为气体,如C
6
H
6
、N
2
H
4
等等都是液体,B正确;W元素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一定为强酸,C
正确;Y、Z、W三种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故由Y、Z、W三种
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D正确。
误区警示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如H虽属于非
金属元素,但与碱金属元素同主族;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
(2)常见误区:①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相等的只有第ⅣA族
元素,忽略了第ⅠA族的氢元素;②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忽略了“最高价”这一关键词;③
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能力一定强,忽略了稀有气体;④误
认为同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忽略
了长周期相差11或25。
题组三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6.
(2018天津理综,2,6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 )
A.溶解度:Na
2
CO
3
AsH
3
D.酸性:HNO
3
>H
3
AsO
4
答案
B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N>As,
故B错误。
8.
(2018辽宁朝阳三模)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
期主族元素,W的氢化物水溶液能蚀刻玻璃,X、Y处于相邻位置,
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与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
A.原子半径:X>Y>Z>W
B.最高正价:W>Z>Y>X
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Y
D.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W与X相同
答案
B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
素,W的氢化物水溶液能蚀刻玻璃,则W为F,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
负价代数和为零,则Y为Si,X为Al,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与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Z为S。电子层越多
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除稀有气体外),则
原子半径:X>Y>Z>W,故A正确;F无正价,故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
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S>Si,所以简单氢化
物的热稳定性:W>Z>Y,C正确;W的简单离子为F
-
,X的简单离子为
Al
3+
,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正
确。
归纳总结
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热点题型突破3 元素“位—构—性”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考查的角度通常有:由位置
(周期、族、区)推断结构、性质;由结构(原子序数、价电子排
布、电子式等)确定位置、推断性质;由性质(氧化性、还原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用途推断位置和结构。此类试题主要考
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对常见物质性质的
分析、推断能力。
典例
(2018
陕西榆林四模
)
短周期主族元素
a
、
b
、
c
、
d
的原子序
数依次增大
,a
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
常用作粮食的保护
气;c是同周期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
等于其最内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与db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元素的非金属性:c>b>a
C.简单离子的半径:d>c>b
D.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破题关键
(1)找到解题突破口“a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
一,常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推断出a元素;(2)利用a元素与其他元
素的关系,再综合运用题目信息,依次推断出其他元素。
答案
B
解析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作粮食的保护气,a为N;c是同周期所有
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为F,b为O;d的最
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内层电子数,d应为第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
子数为2,d为Mg,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b为O,c为F,d为Mg。NO
含共价键,MgO含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错误;同周期从左
向右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c>b>a,故B正确;具有相同电
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b>c>d,故
C错误;c的氢化物为HF,其水溶液显酸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故D错误。
思维建模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1.
已知元素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周期序数、族
序数
元素种类
2.
已知单质或化合物的特性
3.
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
(2018广东汕头二模)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
T、Q、W、Y具有如下信息:
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②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③W与R同主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B.W、Y、T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间能发生反应
C.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T
X>W B.简单离子半径:Z>X>Y C.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工业上的重要有机溶剂 D.ZX 2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答案 A 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碳单质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在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化合物四氯化钛和可燃性气体一氧化 碳;四氯化钛与金属镁反应生成金属钛和氯化镁;因此短周期主族 元素W为C、X为O、Y为Mg、Z为Cl。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 金属性越强,因此非金属性:O>Cl>C,A错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 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 简单离子半径:Cl - >O 2- >Mg 2+ ,B正确;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四氯化 碳,它性质稳定,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C正确;ClO 2 具有 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D正确。 3. (2018福建福州质量检测)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 的原子序数呈等差递增。甲元素存在于所有有机化合物中,丙元 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相同。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描述 中错误的是( ) A.甲单质形成的多种新材料具有美好应用前景 B.乙和丙可形成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化合物 C.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均与其族序数相同 D.丁元素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 C 甲元素存在于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甲是碳元素;甲、 乙、丙、丁的原子序数呈等差递增,丙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 最内层相同,所以丙是镁元素、乙是氟元素、丁是磷元素;碳单质 形成的多种新材料具有美好应用前景,如C 60 等,故A正确;F和Mg 可形成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化合物MgF 2 ,故B正确; F元素没有正价,故C错误;P元素的单质有白磷、红磷等同素异形 体,故D正确。 4. (2018贵州安顺第三次适应性监测)a、b、c、d为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 的代数和等于0,b、c能形成摩尔质量相同的两种单质,b、d则能 化合成淡黄色的固体。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核电荷数大小:c>d>b>a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c C.b能分别与a、c、d形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D.c与a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D b、d能化合成淡黄色的固体,b的原子半径小于d,b为O 元素,d为Na元素;b、c能形成摩尔质量相同的两种单质,c的原子 半径介于b与d之间,c为S元素;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 数和等于0,a的原子半径小于b,a为H元素。a、b、c、d的核电荷 数依次为1、8、16、11,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b>a,A 项正确;非金属性:O>S,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c,B项正确;b与 a、c、d形成的物质有H 2 O、H 2 O 2 、SO 2 、SO 3 、Na 2 O、Na 2 O 2 ,其 中H 2 O 2 、SO 2 、Na 2 O 2 具有漂白性,C项正确;c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 H 2 S,H 2 S中H原子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D项错误。 5. (2018安徽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m、 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是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m的自述是“诞生在闪电的弧光中,强大的能量造就了我”。n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X与Y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为气体 B.X、Z、W三种元素不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C.原子半径:XN>O>H,故C错误;图示转化关系中涉及的三 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1. (2018课标Ⅰ,12,6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 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答案 B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化 合价规律和特例。氢氟酸可腐蚀玻璃,根据题意可知W是F,与其 同主族的Y是Cl;实验室中用CaF 2 与浓H 2 SO 4 反应制取HF,故Z是 Ca;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X是Na。钠单质常温常 压下是固体,A错误;CaH 2 是由Ca 2+ 与H - 构成的离子化合物,B正确; CaCl 2 溶液呈中性,C错误;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没有正化合价, 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价,D错误。 2. (2018课标Ⅱ,10,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 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 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 A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化学键。由题意可推知W为N、 X为O、Y为Na、Z为Cl。X与W可形成NO、NO 2 、N 2 O 4 等,与Y 可形成Na 2 O、Na 2 O 2 ,与Z可形成ClO 2 、Cl 2 O 7 等,A正确;Na 2 O 2 、 NaN 3 中均含有离子键与非极性共价键,B不正确;N 3- 、O 2- 、Na + 的 电子层结构相同,Cl - 与N 3- 、O 2- 、Na + 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不正确; HNO 2 为弱酸,D不正确。 3. (2018课标Ⅲ,13,6分)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 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大小为W Cl>O>F,即Y>Z>W>X,错误;B项,X的氢化物是HF,Z的氢化物 是HCl,HF是弱酸,HCl是强酸,即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弱于Z的, 错误;C项,Y 2 W 2 是Na 2 O 2 ,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ZW 2 是ClO 2 , 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非极性共价键,错误;D项,W的单质有O 2 和O 3 ,X的单质为F 2 ,标准状况下均为气体,即状态相同,正确。 4. (2017课标Ⅰ,12,6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 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 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 C 由液氨可作制冷剂可推出W为N;由Y的原子半径是所 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可推出Y为Na;由Na 2 S 2 O 3 +2HCl 2NaCl+S↓+SO 2 ↑+H 2 O结合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可推出X为O,Z为S。C项,Na 2 S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错误。 5. (2017课标Ⅱ,9,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 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 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答案 B 由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可 以推知a为O;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且c的原子序数大于a,则 c为Al;d与a同族,则d为S;再结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以推测b为 Na或Mg。原子半径:b>c>d>a,A错;无论b是Na还是Mg,其金属性 都是四种元素中最强的,故B正确;Al(OH) 3 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 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故S的氧化性弱于O 2 ,D 错。 6. (2017课标Ⅲ,12,6分)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 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 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氢化物沸点:W W C.化合物熔点:Y 2 X 3 HCl,错误;B项,Y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 (OH) 3 ,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 3 或HNO 2 ,酸性Al(OH) 3 < HNO 3 (或HNO 2 ),错误;C项,Al 2 O 3 为离子晶体且常用作耐火材料, AlCl 3 为分子晶体,化合物熔点Al 2 O 3 >AlCl 3 ,错误;D项,Al 3+ 及O 2- 均 为10e - 微粒,根据“序大径小”规律可知,离子半径Al 3+ Z 答案 B 由题意可知X为Na,Z为Cl,W为O,Y为S。A项,简单离 子半径:O 2- >Na + ,故错误;B项,W(O)与X(Na)形成的化合物Na 2 O、 Na 2 O 2 溶于水后均形成NaOH溶液,溶液呈碱性,故正确;C项,气态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 2 O>H 2 S,故错误;D项,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酸性:H 2 S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