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91 KB
- 2021-05-12 发布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千里婵娟是
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
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
看它将围绕月亮我们诉说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熟读成诵。
3.把握词意,领略意境。
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词的有关知识:
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
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
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
“长短句”,“诗余”。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
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阙,也叫做片。一
般分为上下两阙(两片)。
朗读: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
多好的日子啊。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经受
不住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
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此情
此景,哪里比得上人世间呢?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
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
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
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
离别的人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小序交代了什么?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
还是“借酒浇愁”?
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
(知人论世)政治失意 怀念弟
弟
知人论世: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轼因
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
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辗转各地
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
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
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
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
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
小序当中说“兼怀子由”,从“兼”字可见“怀子由”
并不是主要目的还有其它。
上下阙主要写什么?各流露出词
人怎样的感情?
望月 失意矛盾
兼 乐观旷达
怀人 离愁别恨
(1)谁问“明月几时有”?谁“把酒问青天”?
政治失意中的苏轼想怎么样?“我欲乘风归
去”
“归去”什么意思?
“天上”“人间”各指什么?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主题探讨
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
境来表现的。我们欣赏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
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
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
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全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整
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旷达胸
襟。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
出,余词尽废”。
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
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
一 背诵全词
二 将《水调歌头》改写成散文。
或以“月”为背景,写一段
300字左右的随笔。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2021-05-12 21:12:2118页
- 华附、省实、深中、广雅2020届高三2021-05-12 21:12:2014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2021-05-12 21:12:088页
- 2018-2019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2021-05-12 21:11:2915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2021-05-12 21:09:35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基2021-05-12 21:08:4779页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0届2021-05-12 21:08:1228页
- 2020年部编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2021-05-12 21:08:1012页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课2021-05-12 21:07:159页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019_2020学年2021-05-12 21:07:0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