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 MB
- 2021-05-12 发布
第
3
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
专题四
数列、推理与证明
热点分类突破
真题押题精练
Ⅰ
热点分类突破
热点一 利用
S
n
,
a
n
的关系式求
a
n
1.
数列
{
a
n
}
中,
a
n
与
S
n
的关系
2.
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利用等差
(
比
)
数列求通项公式
.
(2)
在已知数列
{
a
n
}
中,满足
a
n
+
1
-
a
n
=
f
(
n
)
,且
f
(1)
+
f
(2)
+
…
+
f
(
n
)
可求,则可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
a
n
.
(
3)
在已知数列
{
a
n
}
中,
满足
=
f
(
n
)
,且
f
(1)·
f
(2)·
…
·
f
(
n
)
可求,则
可用
累
乘法求数列的通项
a
n
.
(4)
将递推关系进行变换,转化为常见数列
(
等差、等比数列
).
例
1
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2
=
2
,
a
3
+
a
5
=
8
,数
列
{
b
n
}
中,
b
1
=
2
,其前
n
项和
S
n
满足:
b
n
+
1
=
S
n
+
2(
n
∈
N
*
).
(1)
求数列
{
a
n
}
,
{
b
n
}
的通项公式;
解答
解
∵
a
2
=
2
,
a
3
+
a
5
=
8
,
∴
2
+
d
+
2
+
3
d
=
8
,
∴
d
=
1
,
∴
a
n
=
n
.
∵
b
n
+
1
=
S
n
+
2(
n
∈
N
*
)
,
①
∴
b
n
=
S
n
-
1
+
2(
n
∈
N
*
,
n
≥
2).
②
由
①
-
②
,得
b
n
+
1
-
b
n
=
S
n
-
S
n
-
1
=
b
n
(
n
∈
N
*
,
n
≥
2)
,
∴
b
n
+
1
=
2
b
n
(
n
∈
N
*
,
n
≥
2).
∵
b
1
=
2
,
b
2
=
2
b
1
,
∴
{
b
n
}
为首项为
2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
b
n
=
2
n
.
解答
思维升华
给出
S
n
与
a
n
的递推关系,求
a
n
,常用思路:一是利用
S
n
-
S
n
-
1
=
a
n
(
n
≥
2)
转化为
a
n
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
S
n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
S
n
与
n
之间的关系,再求
a
n
.
思维升华
两式相减,得
证明
跟踪演练
1
(2017·
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八校联考
)
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满足
S
n
-
n
=
2(
a
n
-
2)(
n
∈
N
*
).
(1)
证明:数列
{
a
n
-
1}
为等比数列
;
证明
∵
S
n
-
n
=
2(
a
n
-
2)
,
当
n
≥
2
时,
S
n
-
1
-
(
n
-
1)
=
2(
a
n
-
1
-
2)
,
两式相减,得
a
n
-
1
=
2
a
n
-
2
a
n
-
1
,
∴
a
n
=
2
a
n
-
1
-
1
,
∴
a
n
-
1
=
2(
a
n
-
1
-
1)
,
又当
n
=
1
时,
a
1
-
1
=
2(
a
1
-
2)
,
得
a
1
=
3
,
a
1
-
1
=
2
,
∴
数列
{
a
n
-
1}
是以
2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2)
若
b
n
=
a
n
·log
2
(
a
n
-
1)
,数列
{
b
n
}
的前
n
项和为
T
n
,求
T
n
.
解答
解
由
(1)
知,
a
n
-
1
=
2
×
2
n
-
1
=
2
n
,
∴
a
n
=
2
n
+
1
,
又
b
n
=
a
n
·log
2
(
a
n
-
1)
,
∴
b
n
=
n
(2
n
+
1)
,
∴
T
n
=
b
1
+
b
2
+
b
3
+
…
+
b
n
=
(1
×
2
+
2
×
2
2
+
3
×
2
3
+
…
+
n
×
2
n
)
+
(1
+
2
+
3
+
…
+
n
)
,
设
A
n
=
1
×
2
+
2
×
2
2
+
3
×
2
3
+
…
+
(
n
-
1)
×
2
n
-
1
+
n
×
2
n
,
则
2
A
n
=
1
×
2
2
+
2
×
2
3
+
…
+
(
n
-
1)
×
2
n
+
n
×
2
n
+
1
,
两式相减,得
-
A
n
=
2
+
2
2
+
2
3
+
…
+
2
n
-
n
×
2
n
+
1
∴
A
n
=
(
n
-
1)
×
2
n
+
1
+
2.
热点二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
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
.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
.
例
2
设
f
n
(
x
)
=
x
+
x
2
+
…
+
x
n
-
1
,
x
≥
0
,
n
∈
N
,
n
≥
2.
(1)
求
f
n
′
(2)
;
解答
解
方法一
由题设
f
n
′
(
x
)
=
1
+
2
x
+
…
+
nx
n
-
1
,
所以
f
n
′
(2)
=
1
+
2
×
2
+
…
+
(
n
-
1)2
n
-
2
+
n
·2
n
-
1
,
①
则
2
f
n
′
(2)
=
2
+
2
×
2
2
+
…
+
(
n
-
1)2
n
-
1
+
n
·2
n
,
②
由
①
-
②
得,-
f
n
′
(2)
=
1
+
2
+
2
2
+
…
+
2
n
-
1
-
n
·2
n
所以
f
n
′
(2)
=
(
n
-
1)2
n
+
1.
=
(
n
-
1)2
n
+
1.
证明
思维升华
解决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函数定义域是正整数,在求数列最值或不等关系时要特别重视
.
(2)
解题时准确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时注意限制条件
.
(3)
不等关系证明中进行适当的放缩
.
思维升华
证明
因为
f
n
(0)
=-
1
<
0
,
又
f
′
n
(
x
)
=
1
+
2
x
+
…
+
nx
n
-
1
>
0
,
证明
跟踪演练
2
(2016
届浙江省宁波市期末
)
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a
1
=
2
,
a
n
+
1
=
2(
S
n
+
n
+
1)(
n
∈
N
*
)
,令
b
n
=
a
n
+
1.
(1)
求证:
{
b
n
}
是等比数列
;
证明
a
1
=
2
,
a
2
=
2(2
+
2)
=
8
,
a
n
+
1
=
2(
S
n
+
n
+
1)(
n
∈
N
*
)
a
n
=
2(
S
n
-
1
+
n
)(
n
≥
2)
,
两式相减,得
a
n
+
1
=
3
a
n
+
2(
n
≥
2).
经检验,当
n
=
1
时上式也成立,
即
a
n
+
1
=
3
a
n
+
2(
n
≥
1).
所以
a
n
+
1
+
1
=
3(
a
n
+
1)
,即
b
n
+
1
=
3
b
n
,且
b
1
=
3.
故
{
b
n
}
是等比数列
.
(2)
记数列
{
nb
n
}
的前
n
项和为
T
n
,求
T
n
;
解答
解
由
(1)
得
b
n
=
3
n
.
T
n
=
1
×
3
+
2
×
3
2
+
3
×
3
3
+
…
+
n
×
3
n
,
3
T
n
=
1
×
3
2
+
2
×
3
3
+
3
×
3
4
+
…
+
n
×
3
n
+
1
,
两式相减,得
-
2
T
n
=
3
+
3
2
+
3
3
+
…
+
3
n
-
n
×
3
n
+
1
证明
热点三 数列的实际应用
用数列知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关键是合理建立数学模型
——
数列模型,弄清所构造的数列是等差模型还是等比模型,它的首项是什么,项数是多少,然后转化为解数列问题
.
求解时,要明确目标,即搞清是求和,还是求通项,还是解递推关系问题,所求结论对应的是解方程问题,还是解不等式问题,还是最值问题,然后进行合理推算,得出实际问题的结果
.
例
3
自从祖国大陆允许台湾农民到大陆创业以来,在
11
个省区设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在那里申办个体工商户可以享受
“
绿色通道
”
的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某台商第一年年初到大陆就创办了一座
120
万元的蔬菜加工厂
M
,
M
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年减少,从第二年到第六年,每年年初
M
的价值比上年年初减少
10
万元,从第七年开始,每年年初
M
的价值为上年年初的
75%.
(1)
求第
n
年年初
M
的价值
a
n
的表达式;
解答
解
当
n
≤
6
时,数列
{
a
n
}
是首项为
120
,公差为-
10
的等差数列,故
a
n
=
120
-
10(
n
-
1)
=
130
-
10
n
,
当
n
≥
7
时,数列
{
a
n
}
从
a
6
开始的项构成一个以
a
6
=
130
-
60
=
70
为首项
,
以
为
公比的等比数列
,
(2)
设
A
n
=
,
若
A
n
大于
80
万元,则
M
继续使用,否则须
在
第
n
年年初对
M
更新,证明:必须在第九年年初对
M
更新
.
证明
思维升华
证明
设
S
n
表示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当
1
≤
n
≤
6
时,
S
n
=
120
n
-
5
n
(
n
-
1)
,
当
n
≥
7
时,由于
S
6
=
570
,
因为
{
a
n
}
是递减数列,所以
{
A
n
}
是递减数列
.
所以必须在第九年年初对
M
更新
.
思维升华
常见数列应用题模型的求解方法
(1)
产值模型: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
N
,平均增长率为
p
,对于时间
n
的总产值
y
=
N
(1
+
p
)
n
.
(2)
银行储蓄复利公式: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
a
元,每期的利率为
r
,存期为
n
,则本利和
y
=
a
(1
+
r
)
n
.
(3)
银行储蓄单利公式:利息按单利计算,本金为
a
元,每期的利率为
r
,存期为
n
,则本利和
y
=
a
(1
+
nr
).
(4)
分期付款模型:
a
为贷款总额,
r
为年利率,
b
为等额还款数,则
b
=
.
跟踪演练
3
(2017·
全国
Ⅰ
)
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
.
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
“
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
”
的活动
.
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
1,1,2,1,2,4,1,2,4,8,1,2,4,8,16
,
…
,其中第一项是
2
0
,接下来的两项
是
2
0
,2
1
,再接下来的三项是
2
0
,2
1
,2
2
,依此类推
.
求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整数
N
:
N
>100
且该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2
的整数幂
.
那么该款软件的激活码是
A.440
B.330 C.220 D.110
√
答案
解析
设
N
是第
n
+
1
组的第
k
项,若要使前
N
项和为
2
的整数幂,
Ⅱ
真题押题精练
真题体验
1.(2016·
浙江
)
设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若
S
2
=
4
,
a
n
+
1
=
2
S
n
+
1
,
n
∈
N
*
,则
a
1
=
___
,
S
5
=
___
_
_.
1
答案
解析
1
2
121
1
2
当
n
≥
2
时,由已知可得
a
n
+
1
=
2
S
n
+
1
,
①
a
n
=
2
S
n
-
1
+
1
,
②
由
①
-
②
,得
a
n
+
1
-
a
n
=
2
a
n
,
∴
a
n
+
1
=
3
a
n
,又
a
2
=
3
a
1
,
∴
{
a
n
}
是以
a
1
=
1
为首项,以
q
=
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2.(2017·
山东
)
已知
{
x
n
}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x
1
+
x
2
=
3
,
x
3
-
x
2
=
2.
(1)
求数列
{
x
n
}
的通项公式;
解
设数列
{
x
n
}
的公比为
q
.
1
2
所以
3
q
2
-
5
q
-
2
=
0
,
由已知得
q
>
0
,
所以
q
=
2
,
x
1
=
1.
因此数列
{
x
n
}
的通项公式为
x
n
=
2
n
-
1
.
解答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依次连接点
P
1
(
x
1,
1)
,
P
2
(
x
2,
2)
,
…
,
P
n
+
1
(
x
n
+
1
,
n
+
1)
得到折线
P
1
P
2
…
P
n
+
1
,求由该折线与直线
y
=
0
,
x
=
x
1
,
x
=
x
n
+
1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T
n
.
1
2
解答
解
过
P
1
,
P
2
,
…
,
P
n
+
1
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Q
1
,
Q
2
,
…
,
Q
n
+
1
.
由
(1)
得
x
n
+
1
-
x
n
=
2
n
-
2
n
-
1
=
2
n
-
1
,
记梯形
P
n
P
n
+
1
Q
n
+
1
Q
n
的面积为
b
n
,
1
2
所以
T
n
=
b
1
+
b
2
+
…
+
b
n
=
3
×
2
-
1
+
5
×
2
0
+
7
×
2
1
+
…
+
(2
n
-
1)
×
2
n
-
3
+
(2
n
+
1)
×
2
n
-
2
,
①
则
2
T
n
=
3
×
2
0
+
5
×
2
1
+
7
×
2
2
+
…
+
(2
n
-
1)
×
2
n
-
2
+
(2
n
+
1)
×
2
n
-
1
,
②
由
①
-
②
,
得
-
T
n
=
3
×
2
-
1
+
(2
+
2
2
+
…
+
2
n
-
1
)
-
(2
n
+
1)
×
2
n
-
1
1
2
押题预测
解答
押题依据
本题综合考查数列知识,考查反证法的数学方法及逻辑推理
能力
.
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n
满足关系式
S
n
=
ka
n
+
1
,
k
为不等于
0
的常数
.
(1)
试判断数列
{
a
n
}
是否为等比数列;
押题依据
解
若数列
{
a
n
}
是等比数列,则由
n
=
1
得
a
1
=
S
1
=
ka
2
,从而
a
2
=
ka
3
.
又取
n
=
2
得
a
1
+
a
2
=
S
2
=
ka
3
,
于是
a
1
=
0
,显然矛盾,故数列
{
a
n
}
不是等比数列
.
解答
押题依据
本题综合考查数列知识,高考的热点问题,即数列与不等式的完美结合,其中将求数列前
n
项和的常用方法
“
裂项相消法
”
与
“
错位相减法
”
结合在一起,考查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押题依据
从而
S
n
=
a
n
+
1
.
当
n
≥
2
时,由
S
n
-
1
=
a
n
,得
a
n
=
S
n
-
S
n
-
1
=
a
n
+
1
-
a
n
,
即
a
n
+
1
=
2
a
n
,此时数列是首项为
a
2
=
、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
从而其前
n
项和
S
n
=
2
n
-
2
(
n
∈
N
*
).
解答
解
由
①
得
b
n
=
n
-
2
,
记
C
2
=
1·2
-
1
+
2·2
0
+
…
+
n
·2
n
-
2
,
则
2
C
2
=
1·2
0
+
2·2
1
+
…
+
n
·2
n
-
1
,
即
n
2
+
n
-
90>0
,因为
n
∈
N
*
,故
n
>9
,
从而最小正整数
n
的值是
10
.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15:52:5188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01:34:1210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4-25 23:33:012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5 19:34:5684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2 19:14:3587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1 19:22:1611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0 23:26:0980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二2021-04-17 18:02:1866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三2021-04-15 20:02:146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15 01:30:34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