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00 KB
- 2021-05-12 发布
加餐练 11 氯及其化合物 卤素
基础题
1.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C.测定溶液 pH 的实验中,用干燥 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 pH——测定结果无影响
D.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 HClO 易分解
2.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氟氯烃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B.只通过电解的方法就能实现从食盐水到“84”消毒液的生产
C.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D.工业上制漂白粉,所得的氯化物都具有漂白性
3.当大量氯气泄漏时,用浸润下列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可防中毒。适宜的物
质是( )
A.NaOH B.KI C.NH3 D.Na2CO3
4.向下列溶液中通入氯气,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该褪色溶液,仍无色;氯气具有漂白性
B.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氯气只作氧化剂
D.硫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氯气只作还原剂
5.下列不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物质是( )
A.碘水 B.溴水
C.氯水 D.溴化钠溶液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C.某溶液加入 CCl4,CCl4 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
D.某溶液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 Ag+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碘食盐可用淀粉溶液检验其中的碘
B.某溶液加入氯水后振荡,再加入 CCl4 振荡,下层显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I-
C.某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r
-
D.要除去 HBr 溶液中混有的单质 Br2,可用酒精萃取除去
8.设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 NA 的是( )
A.含 2 mol HCl 的浓盐酸与 43.5 g MnO2 反应:被氧化的 HCl 分子数
B.11.2 L Cl2 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C.KClO3+6HCl(浓)===KCl+3Cl2↑+3H2O 中生成 13.44 L(标准状况)Cl2:转移的电子
数
D.1 mol Cl2 与足量 NaOH 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使润湿的淀粉—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B.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能一次鉴别 NaCl、NaBr、KI 三种失去标签的溶液
C.某溶液加入 CCl4,CCl4 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
D.某浅黄色的溴水,加入 CCl4 振荡静置后,上层显橙红色
10.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能力题
11.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
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 KClO3 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
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 KSCN 的 FeCl2 溶液变红色 Cl2 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 Cl2 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 Cl2 具有漂白性
D KI-淀粉溶液变蓝色 Cl2 具有氧化性
1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
C.用装置丙可证明 Cl2 的氧化性强于 S
D.用装置丁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13.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
溶液;b.淀粉溶液;c.NaOH 溶液;d.稀硫酸;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
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下列对此过程进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 a→e→b→c→d
B.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2+6NaOH===5NaI+NaIO3+3H2O
C.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D.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Cl2===I2+2Cl-
14.常温下,将 Cl2 缓慢通入 100 mL 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 0.1
mol·L-1NaOH 溶液,整个过程中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2O
B.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 n(Cl2)
C.③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D.①处 c(H+)约为②处 c(H+)的两倍
15.某化学小组同学发现“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 NaClO)与洁厕剂(主要成分为盐酸)室温
下混合有 Cl2 生成,于是尝试在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 Cl2。
(1)若用次氯酸钙、浓盐酸为原料,利用右图装置制取 Cl2。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________。
甲同学为证明 Cl2 溶于水有酸性物质生成,将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适量水中,
并加入 NaHCO3 粉末,观察有无色气泡产生,乙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 FeCl3 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无水 FeCl3。
①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 Cl2
b.通入干燥的 Cl2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d.用干燥的 H2 赶尽 Cl2
e.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 界 环 保 联 盟 要 求 ClO2 逐 渐 取 代 Cl2 作 为 自 来 水 消 毒 剂 。 已 知 : NaCl +
3H2O=====
通电
NaClO3+3H2↑,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有关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ClO2 -59 11
Cl2 -107 -34.6
ClO2 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该工艺中,需要补充的物质 X 为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能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________。从 ClO2 发生器中分离出 ClO2,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餐练 11 氯及其化合物 卤素
1.解析:A 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氯气,错误;B 项,氯气与烧碱溶液或
石灰乳反应均可生成次氯酸盐,正确;C 项,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错误;D 项,不
能混用的原因是消毒液中的 NaClO 与洁厕灵中的 HCl 反应生成 Cl2,错误。
答案:B
2.解析:氟氯烃作制冷剂会加剧臭氧层空洞的形成,A 项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
成的 Cl2 和 NaOH 会发生反应,生成含 NaClO 的“84”消毒液,B 项正确;加碘食盐中碘元素
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 项错误;漂白粉中的氯化钙没有漂白性,
D 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故 A 不选;KI 与氯气反应生成碘,
如浓度过高,对人体有害,故 B 错误;氨气本身具有刺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氨水吸
收氯气,故 C 错误;Na2CO3 溶液显碱性,碱性较弱,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
则可以用浸有 Na2CO3 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 D 正确。
答案:D
4.解析:A 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
已褪色的溶液,溶液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错误;B 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正确;C 项,氯
气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其中,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次氯酸钠的漂白性和溶液碱性的减弱均会使溶液的红色褪去,错误;D 项,Cl2 +
Na2S===2NaCl+S↓,溶液变浑浊,氯气作氧化剂,错误。
答案:B
5.解析:因氧化性:Cl2>Br2>I2,则加入氯水、溴水,可将 I-氧化为 I2,淀粉遇碘变
蓝,另外直接加入碘水,试纸也变蓝,而 NaBr 溶液与碘化钾不反应,不能变色。
答案:D
6.解析:A.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实验室常用水封的方法保存,故 A 正确;B.能使
润湿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可能为 NO2、O3、Cl2 等物质,故 B 错误;C.CCl4
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2,故 C 错误;D.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3 的白色沉
淀,可能是 AgCl 或 BaSO4,不一定含 Ag+,故 D 错误。
答案:A
7.解析:食盐加碘加入的是 KIO3,KIO3 不能使淀粉变蓝,A 错误。B 中若原溶液中含
有 I2,也会产生同样现象,B 错误。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因此不能用酒精萃取溶液中的 Br2,
D 错误。
答案:C
8.解析:在反应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中,若有 2 mol HCl 参加
反应,则有 1 mol 被氧化,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停止,所以实际
上被氧化的 HCl 分子数小于 NA,A 错;未指明标准状况,B 错;KClO3+6HCl(浓)===KCl
+3Cl2↑+3H2O 中转移电子数为 5,则 13.44 L(标准状况)Cl2 为 0.6 mol,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C 正确;氧化剂分子数应为 0.5NA,D 错。
答案:C
9.解析:还有很多氧化剂(如 HNO3、O3 等)能将 I-氧化为 I2,A 项错;碘单质的 CCl4
溶液显紫色,C 项错;CCl4 的密度比水大,应下层显橙红色,D 项错。
答案:B
10.解析:A 项,氯水中的 HClO 见光会分解生成氧气;C 项,氯水滴入 NaBr 溶液中,
反应生成 Br2 和 NaCl;D 项,H2O 与 Na2O2 反应产生 O2,A、C、D 三项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项,久置氯水中是 HCl 与发酵粉中的 NaHCO3 反应生成 C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11.解析:A 项是因为 Cl2 具有强氧化性,A 项错;Cl2 本身没有酸性,溶液褪色,可能
是 Cl2 与水反应生成 HCl 和 HClO,再与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而使溶液褪色,还
可能是生成的 HClO 的漂白性使溶液褪色,B 项错;Cl2 本身不具有漂白性,而是 Cl2 与 H2O
作用生成的 HClO 具有漂白性,C 项错。
答案:D
12.解析:A 项,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故 A 正
确;B 项,应将气体先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 HCl 气体,再通入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 B
错误;C 项,由 Cl2+Na2S===2NaCl+S↓可知,Cl2 可以置换出 S,说明 Cl2 的氧化性强于 S,
故 C 正确;D 项,Cl2 能被 NaOH 溶液吸收,使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从而引发喷泉现象,
故 D 正确。
答案:B
13.解析:溶液颜色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说明有碘生成,②棕黄色→③蓝色说明是
碘遇淀粉溶液显色,③蓝色→④无色说明碘被消耗,④无色→⑤蓝色说明又生成了碘,此时
发生的是 NaI 和 NaIO3 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碘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14.解析:曲线从②到③,溶液 pH 增大,说明此段发生反应:HCl+NaOH===NaCl+
H2O、HClO+NaOH===NaClO+H2O,离子反应分别为 H++OH-===H2O、HClO+OH-
===H2O+ClO-,③点此时 c(H+)=c(OH-),c(Na+)=c(Cl-)+c(ClO-),溶液中存在 HClO,
从③到④图像分析可知:溶液 pH 继续增大,且 pH 大于 7,继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
次氯酸反应:HClO+NaOH===NaClO+H2O,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H2O
+ClO-,故 A 正确;②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HClO 为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无法根据 pH 计算参加反应的氯气,故 B 错误;氯气与氢氧化钠恰好
反应完全为氯化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故 C 错误;①处到②处是氯气的溶解平
衡:Cl2+H2O H++Cl-+HClO 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故 D 错误。
答案:A
15.解析:(2)①根据题给信息,无水氯化铁制备时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先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再通入干燥的氯气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加热使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
铁,因为氯化铁加热易升华,所以加热使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氯气至装置冷却,最后通入干
燥的氢气以排尽氯气。②氯气是有毒气体,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因此该装置的明显缺陷是缺
少尾气处理装置。
(3)根据工艺流程可知,电解食盐水得到的是氯酸钠和氢气,而合成氯化氢需要氯气、
氢气,所以需要补充的物质 X 是氯气;氯酸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及二氧化氯,
且氯化钠、氯气又可参与反应,所以参与循环的物质是氯化钠、氯气;二氧化氯的熔、沸点
较低,所以将生成的气体冷凝,使二氧化氯转化为液体分离出来。
答案:(1)分液漏斗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 HCl 气体,HCl 溶于水后能与 NaHCO3 反应产
生气泡
(2)①ebcad ②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3)Cl2 Cl2、NaCl 将生成的气体冷水浴降温,使 ClO2 液化分离出来
相关文档
- 【新高考】2021高考化学一轮考评特2021-05-12 19:59:2211页
- 2015高考化学选修3-1一轮随堂练习2021-05-12 19:56:19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子结构与2021-05-12 19:51:008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仪2021-05-12 19:45:389页
- 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同步2021-05-12 19:42:1845页
- 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有2021-05-12 19:38:402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基础2021-05-12 19:32:1064页
- 2021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认识2021-05-12 19:28:257页
- 2020高考化学高考题型对点练二化学2021-05-12 19:27:224页
-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本营养物2021-05-12 19:23:0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