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2.50 KB
- 2021-05-12 发布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化
整合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艺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路径,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形成、成熟。
(2)邓小平理论历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酝酿、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
的提出、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发展成熟,最终在中共十
五大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教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前后两
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1949—1978
年。
①科技
:
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及生物技术方面
,
中国科技发展并
取得成就。
②文艺
:20
世纪
50
年代
,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
受“左”的路线影响
,
“双百”方针贯彻执行曲折。
③教育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
,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
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
(2)
第二阶段
:1978
年至今。
①科学技术
:
载人航天标志着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中国在计
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巨大发展。
②文艺
:“
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
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了欣欣向荣的
景象。
③教育
:
改革开放后
,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
教育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
面。
规律总结
20
世纪三次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1)
三次巨变
: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
;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2)
三大伟人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
三大理论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要点归纳
一、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时期
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完善: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
世
纪
末
至
21
世
纪
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1)酝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提出: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2017安徽安庆五校联盟高三期中,20)“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邓小平的论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
B.苏联模式的僵化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直接原因
C.改革开放前,我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严重经济困难和发展落后
D.
邓小平的改革和新经济政策都重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对应训练
答案 D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
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并
没有遭到人民的反对,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
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是在1956年以前,故C项错
误。邓小平的改革和新经济政策都重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发
展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
时期
科技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前(侧
重发展军事科技)
(1)“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20世纪80年代后(侧重
为经济建
设服务)
(1)计算机: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银河-Ⅰ号”;1997年,“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使中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2017湖北黄石四模,30)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
‘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
元至12元的回报
……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
……
”对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答案 C 材料未反映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
……
”反映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C项符合题意;D项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对应训练
三、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时期
发展历程
1956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表现: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作为基础和长期性的方针
(2)影响: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
文艺发展受阻
(1)表现:将一些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认为代表不同的阶级,许多知识分子被划归为“右派”“反动学术权威”
(2)影响:知识分子受到人身和精神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1976年后
重新强调“双百”方针
(1)表现:“文化大革命”后,清除文艺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央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影响:出现了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文学作品以及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的影视作品
21世纪
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1)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影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2016辽宁沈阳模拟)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
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
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
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 )
A.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对应训练
答案 B 根据题干中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超高指标与1958年的特殊时
间,不难判断出,以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为主的“大跃进”运动
扩展到了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