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2021-05-12 发布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
知识梳理
】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读
10
万年以来和
100
年以来人口增长图
,
回答问题。
1.
人口自然增长总趋势
:
不断
_____
。
2.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
出生率和
_______
。
增长
死亡率
3.
人口自然增长两种差异
:
项 目
内 容
时间差异
①
10
万年以来
,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
_____
的趋势
;
②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
_____
时期
空间差异
①发达国家
:
人口增长
_____;
②
发展中国家
:
人口增长很快
快速
加快
缓慢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
回答问题并填表。
1.
构成指标
:A_______
、
B_______
和自然增长率。
2.
类型、特征及转变
:
增长模式
类型
I
类型
II
类型
III
名称
原始型
_____
型
现代型
特点
“高高低”
“高低高”
“
_______”
出生率
死亡率
传统
低低低
增长模式
类型
I
类型
II
类型
III
转变过程
原始型→
_____
型→现代型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传统
3.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
(1)
发达国家
:_____
型。
(2)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
传统型。
(3)
全世界
:
由
_____
型向现代型过渡。
(4)
中国
: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
_____
型的转变。
现代
传统
现代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读下图
,
回答问题。
1.
环境承载力
:
(1)
实质
:
环境能
_____
供养的人口数量。
(2)
衡量指标
:
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
:
(1)
制约因素
:_____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
和文化消费水平。
持续
资源
(2)
估计
:
介于乐观派和悲观派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在
100
亿左右。
3.
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
(1)
条件
: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
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
_________
。
(2)
实质
:_______
的人口数量。
生活质量
最适宜
4.
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
(1)
世界
: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_____
的规模之内
,
建立公平的秩序。
(2)
地区
:
尊重
_________
发展的客观规律
,
因地制宜制
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合理
人地协调
【
盲区扫描
】
1.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人口自然增长总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
,
人口自然增长总量就增加。
2.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都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
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
3.
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
,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
,
世代更替变缓
,
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
,
即老年人口比重大
,
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考点一 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问题
1.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
人口的自然增长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生育观念等的影响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
,
具体如下所示
:
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
或地区
)
发展中国家
(
或地区
)
速度
缓慢
很快
模式
现代型
传统型
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
或地区
)
发展中国家
(
或地区
)
形成原因
经济发达
,
生产力水平高
;
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
人口受教育水平高
,
生育意愿不强
经济落后
,
现代化水平低
,
需要的劳动力多
;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2.
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及对策
: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人口增长特点存在着差异
,
人口问题也不同
,
图解如下
:
【
拓展提升
】
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1)
我国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
,
增长快
;②
农村人口比重大
;③
人口结构不合理
(
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④
人口素质较低
;⑤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2)
我国的人口对策
: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
提高人口素质
,
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另一方面
,
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
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
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
典题研析
】
(2016·
天津高考
)
读下图
,
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
,
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
是
(
)
【
思维导引
】
【
尝试作答
】
D
。
【
通关题组
】
(2017·
辽宁重点中学联考
)
生育率指生育子女的数量与育龄妇女数之比。
2010
年人口普查各省低生育率前十位
:
京
0.706 7,
沪
0.736 65,
辽
0.74,
黑
0.75,
吉
0.76,
津
0.912 8,
浙
1.049 6,
藏
1.049 6,
苏
1.053 85,
陕
1.054 5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是
(
)
A.
南方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2.
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生育率低的原因是
(
)
A.
城市化水平低
B.
婚育年龄早
C.
生育政策宽松
D.
生育意愿弱
3.
低生育率可能导致
(
)
A.
家庭负担重
B.
老龄化问题缓解
C.
失业率上升
D.
环境污染加剧
【
解析
】
1
选
C,2
选
D,3
选
A
。第
1
题
,
黑、吉、辽三省的低生育率均位于前五位
,
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第
2
题
,
生育意愿弱是导致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生育率低的原因。第
3
题
,
低生育率导致家庭子女减少
,
会使未来家庭赡养负担加重。
(2017·
江西联考
)
研究表明
,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
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
,
即“城乡倒置”现象。读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
,
完成
4
、
5
题。
4.
在
T
1
~
T
3
阶段
,
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
是
(
)
A.
城市生育水平低
B.
城市人口寿命短
C.
农村死亡水平低
D.
农村劳动力迁出
5.“
城乡倒置”给农村带来的影响是
(
)
A.
农村教育水平的下降
B.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C.
经济收入提高
D.
土地资源浪费
【
解析
】
4
选
D,5
选
D
。第
4
题
,
在
T
1
~
T
3
阶段
,
人口老龄化农村高于城市
,
这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迁入城市有关
,
导致农村老龄化上升。第
5
题
,“
城乡倒置”使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
,
部分农村土地无人耕种
,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6.
结合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
~
2010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
(
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
)
变化折线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10
年末我国总人口为
13.397
亿
,
超过
60
岁的老年人口为
1.776
亿
,
约占总人口的
13.26%,
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
,
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
49.7%,
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
38.3%,
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
,
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三 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
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
?
(2)
读材料二
,
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
(3)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
,
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
,
你是否赞成
?
理由是什么
?
(4)
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
,
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
,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偏高
,
将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
,
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
,
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第
(2)
题
,
人口老龄化问题可结合材料来分析。第
(3)
题
,
任选一方面来分析
,
理由充分即可。第
(4)
题
,
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描述区域差异
,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
答案
:
(1)
性别比例失调
(
偏高、升高
)
。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
,
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
,
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
(2)
社会赡养费用上升
,
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
社会需求不旺
,
影响经济增长
;
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3)
赞成。可以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
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
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
,
人口增长仍很快
;
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4)
区域差异
:
总体上
,
东部地区实现
“
人口零增长
”
的时间较早
,
中、西部地区实现
“
人口零增长
”
的时间较晚。原因
:
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
加固训练
】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
,
回答
1
~
3
题。
1.
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
25
岁
,
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
)
A.2010
~
2015
年
B.2015
~
2020
年
C.2025
~
2030
年
D.2030
~
2035
年
2.
据图
,
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
,
正确的
是
(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
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
)
A.2020
年
B.2028
年
C.2035
年
D.2040
年
【
解析
】
1
选
B,2
选
A,3
选
B
。第
1
题
,
由
2000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知
,5
~
10
岁的人口比重较大
,15
~
20
年后进入婚育期
,
故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在
2015
~
2020
年。第
2
题
,
据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
3
题
,
当一个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为零时
,
人口总数达到最高。从图上看大约在
2028
年。
考点二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
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具体分析如下
:
(1)
区别
:
环境承载力大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某一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
,
环境人口容量是某一国家或地区所能养活人口的最大数量。
(2)
联系
:
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数量
,
即最少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环境人口容量。
2.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3.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
概念
强调点
实质
体现
环境人
口容量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
极限人口
)
警戒值
生存
人口合
理容量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
,
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
(
最佳人口
)
合理值
发展
【
拓展提升
】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政策
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为
13.7
亿
,
而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
16
亿。虽然我国人口还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
但是已经远远超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
这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
并产生了许多环境、资源问题。因此
,
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
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
典题研析
】
(2017·
山东十二校联考
)
读下图
,
回答
(1)
、
(2)
题。
(1)
图示生存环境最好的是
(
)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2)B
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
最可能是因
为
(
)
A.
人口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政策改变
【
思维导引
】
第
(1)
题
,
第
(2)
题
,B
点之后曲线明显的变化
,
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
,
最有可能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尝试作答
】
(1)
C
,(2)
B
。
【
通关题组
】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
,
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
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读右图
,
完成
1
、
2
题。
1.
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
,
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
A.
空间条件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
C.
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
草场资源丰富
2.
该图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
承
载量
)
主要受到资源总量、人均消费水平、科技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
其中资源总量是首要的因
素
,
所以排除选项
A
。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
一个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
的总和
,
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
再排除选项
B
和
D,
故选
C
项。第
2
题
,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
的时期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是有限的
,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
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与领域是会增加的
,
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会增大的
,
故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能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
(2017·
株洲模拟
)
木桶效应是指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不齐
,
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
,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
,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读图
,
完成
3
~
5
题。
3.
某一封闭区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 000
、
6 000
、
4 500
、
10 000,
则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
(
)
A.
耕地
B.
森林
C.
淡水
D.
矿产
4.
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
是
(
)
A.
提倡节约
,
建设节约型社会
B.
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
追求更高消费
,
改善生活质量
D.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建设高耗能企业
5.
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
,
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适宜
B.
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
人口素质较高
D.
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
解析
】
3
选
C,4
选
A,5
选
D
。第
3
题
,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
,
木桶的短板决定木桶的容量
,
也就是短板代表的资源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第
4
题
,
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提倡节约
,
建设节约型社会
,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从而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第
5
题
,
日本、荷兰等国的开放程度较高
,
大量进口国外资源。
【
加固训练
】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
(
部分
),
完成
1
、
2
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
容量
(
亿
)
合理人口密度
(
人
/km
2
)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7.33
30
1.
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
A.
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2.
按表格推算
,
下列气候区
,
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温带季风气候区
D.
热带雨林气候区
【
解析
】
1
选
B,2
选
D
。第
1
题
,
表中对人口容量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气候因素的影响。第
2
题
,
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资源充足
,
人口容量大
,
但目前人口稀少
,
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图表解读
14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
,
因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
跟踪演练
】
(2015·
福建高考
)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
1
、
2
题。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
,
差异最大的是
(
)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
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
,
三种生育率方案
(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
解析
】
1
选
D,2
选
B
。第
1
题
,
从三个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
,
方案
a
与
c
相比
,0
~
14
岁的比重差别最大
,
其他年龄段的比例差别较小
;
人口性别比差别较小。第
2
题
,a
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
,
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
;c
方案人口增长过快
;b
方案少儿人口比重、人口增长较合适。
(2017·
大同模拟
)
下图示意
4
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
,
完成
3
、
4
题。
3.
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
图示四国中
30
~
39
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
解析
】
3
选
D,4
选
B
。第
3
题
,
在四幅图中
,
比较
0
~
14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④
图比重最大
,
其出生率应最高
;
比较
60
岁以上的人口数量
,④
图数量最少
,
其死亡率应最低。由此可推断该④图表示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第
4
题
,
比较四幅图中
30
~
39
岁年龄段的长短
,
注意横坐标的差异
,
可以看出
30
~
39
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②④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