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84 KB
- 2021-05-12 发布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题组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山东淄博一中期中)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答案 C
2.(2019山东淄博一中期中)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答案 A
下图为某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不同时代的岩层。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8湖北孝感八校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处背斜、乙处向斜主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B.在野外寻找油气资源,可以在甲处代表的地质构造处寻找
C.在野外找水,可在甲代表的地质构造处寻找
D.乙处代表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建隧道
答案 B 背斜和向斜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A选项错误;油气资源应该分布在背斜处,甲处为背斜,B选项正确;地下水一般分布在向斜(乙)处,而甲处为背斜,C选项错误;隧道应建在背斜,而乙处是向斜,D选项错误。
4.(2018湖北孝感八校期末)关于图中断层,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岩层水平张裂形成的
B.岩层发生了断裂即为断层
C.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前
D.断层附近有发育河流的条件
答案 D 图中只有丙处为断层,岩层发生了断裂且有明显的位移才是断层,B选项错误;从丙处两侧岩层的垂直运动方向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受到的是挤压力而不是张力,A选项错误;图中侵入岩没有发生断裂,故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之后,C选项错误;在断层处由于岩层出现了裂缝,岩层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河谷,最后发育成河流,D选项正确。
石环,又叫分选环。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系数大,会首先冻结,水分就向碎石附近迁移,并在碎石周围形成冰。水变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发生位移,这样就产生了粗细物质的分异。久而久之,泥土岩屑集中于中间,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形成所谓的石环。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①有比较充足的水分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气温在0℃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④地形崎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冻土地貌。石环是冻土中颗粒大小混杂的松散沙砾层由于饱含水分,经频繁的冻融交替,产生物质分异而形成的。因此选B。
6.下列河流流域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
A.南渡江 B.巴拉那河
C.鄂毕河 D.湄公河
答案 C 石环是以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在极地、亚极地以及高山地区常有发育。俄罗斯的鄂毕河纬度高,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该河流域地势平坦,水分充足,冻融持续时间长,C项正确。南渡江位于我国海南岛;巴拉那河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湄公河位于我国的河段称为澜沧江,南北贯穿中南半岛。以上河流均处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不可能有石环发育。
泥火山是地下深处高压泥浆和气体通过岩石裂隙运动到地表而形成的锥状堆积体。下图示意全球泥火山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2018福建厦门期末)全球泥火山主要分布在( )
A.板块内部活跃地区 B.板块内部稳定地区
C.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D.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答案 D 从图示可以看出,泥火山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B、C错误,故选D。
8.(2018福建厦门期末)泥火山最可能位于( )
A.断层构造 B.背斜顶部
C.向斜槽部 D.褶皱翼部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泥火山是地下深处高压泥浆和气体通过岩石裂隙运动到地表而形成的锥状堆积体。由此可判断,泥火山最可能位于断层构造处。B、C、D错误,故选A。
9.(2018福建厦门期末)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泥火山喷发物质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C 火山喷发,侵入地壳的部分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的部分形成喷出岩,二者都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泥火山喷发物质即喷出岩,在地球表层经过外力作用可以转化为沉积岩。A、B、D错误,故选C。
提升题组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山地地形为主,且山高谷深
B.分水岭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C.地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D.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超过3 km
答案 B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走向以及河流分布特点,判定分水岭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海拔可知,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和缓。地表形态由内力、外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结合比例尺,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约2 km。
11.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答案 C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沿甲乙剖面,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岩层应向下凹;根据等高线数值,甲乙剖面经过山岭地貌,而非山谷形态,因此排除选项A、B。丙丁剖面线与向斜槽部走向一致,剖面岩层呈现水平状态。丙丁剖面线经过的地貌是山岭,因此选项C正确。D图反映的是含有断层构造的山岭。
甲为某河流河道示意图,乙为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江心洲的面积大小与水位相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结合两图,该河最可能位于以下 点附近( )
A.46°N,123°E
B.50°N,9°E
C.30°N,120°E
D.23°N,90°E
答案〗 A A项地区位于我国东北,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因汛期河水上涨,使江心洲面积减小,A正确;B项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没有明显的夏汛,B错;C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无明显双汛期,C错;D项地区位于南亚恒河口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6—9月,此时段江心洲面积小,D错。故选A。
13.对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漫滩易形成于河流凹岸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河漫滩可作为湿地公园修建永久建筑
D.江心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 B 河漫滩是河流沉积地貌,易形成于凸岸,A错;江心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形成于河流流速较慢的地方,D错;因上游修筑水坝,拦截泥沙,使河流沉积速度减慢,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B正确;河漫滩因季节性出露,不宜修建永久建筑,C错。故选B。
14.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古生物化石
年代
三叶虫化石
老
↓
新
恐龙化石
哺乳类动物化石
(1)判断a—b—c之间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说出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并说明其成因。(4分)
(3)按成因分类,判断该地区的地表岩层类型。(2分)
(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 (填字母)处,试说明原因。(4分)
答案 (1)背斜。地层中间老两翼新。
(2)褶皱。岩层受挤压。
(3)沉积岩。
(4)b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第(2)题,a—e的地质构造总称为褶皱,是水平挤压形成的。第(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第(4)题,石油往往存在于背斜中。
15.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4分)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4分)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侵蚀作用较强。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从地质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和河流地貌受力(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两方面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第(2)题,依据荆江成为“地上河”的成因知识进行迁移即可:自然原因(河道形状)和人为原因(加筑高坝)。第(3)题,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其可能偏向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转对E岸侵蚀严重,泥沙淤积到F岸)。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