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 MB
- 2021-05-12 发布
专题
12
马克思、列宁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知识框架
内容索引
考点
突破
基础落实
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
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
考点一 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
马克思的主要革命活动【加试】
——(b)
(1)1846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建
“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
,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1847
年,参加
“
正义者同盟
”
并将其改名为
“
共产主义者同盟
”
,为同盟拟定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3)
参加
1848
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
(4)1864
年,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5)
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知识排查
2.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加试】
——(c)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b)
①
社会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制度弊端逐渐暴露
(
经济危机、阶级矛盾
)
。
②
阶级条件:英法德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
理论条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
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
。
④
革命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的革命实践,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地揭露分析。
(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c)
①
标志: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
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
《资本论》
①
1861
年,马克思开始写《资本论》,
1867
年出版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②
内容:《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③
评价:是一部不朽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3.
马克思的优秀品质【加试】
——(c)
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应该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个人的幸福和全人类的幸福完美地结合起来,其一生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值得我们学习。
1.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1)
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深化
2.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
社会发展学说:社会发展有规律,社会主义必来临。
(2)
暴力革命学说:阶级斗争唯暴力,推动历史向前进。
(3)
工人专政学说:推翻旧制并专政,工人政党做先锋。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影响
(1)
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历程,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中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功。
(
加试题
)
(2018·4
月浙江选考,
2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
“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
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
”
该论著及其所阐述的思想
①
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②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③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的理论探索
④
充分肯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A.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真题研磨
√
析错因
找错
点
抓题眼
答案
[
抓题眼
]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心思想及其时空定位是题眼所在,凸显时空观念及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纪念的命题立意。
[
找错点
]
从史料内容可判断
①②④
正确,从所学可知马克思与恩格斯初次合作于
1844
年,代表作为《神圣家族》,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于
1845
~
1846
年,由此排除
③
,答案为
C
。
[
析错因
]
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经历及理论贡献的时空顺序识记不清。
弥补短板
(1)
时空角度
①
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②
分别历史时间与空间有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③
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④
在不同的时空框架内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⑤
将认识对象放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
(2)
热点角度:关注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等社会热点现象。
1.(2016·4
月浙江学考
)
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对点训练
答案
客观条件
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
济
危机
的爆发
,暴露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
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
量
登上历史舞台
A.
走向整体的
世界
B
.
马克思主义诞生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产生
D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解析
由图片可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
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
。
解析
2.(2018·
温州选考评估
)19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
“
批判
”
的
“
主义
”
,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
“
批判
”
的
“
主义
”
是
A.
人文主义
B
.
自由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
科学社会主义
√
解析
根据
“
19
世纪
”
的时间信息可以排除
14
世纪出现的人文主义和
18
世纪出现的自由主义。材料中这一
“
主义
”“
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
说明他们主张用和平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理想,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此可排除
D
项,选
C
项。
答案
解析
3.(2017·11
月浙江选考,
32
,节选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
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12
至
14
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
19
世纪
30
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
“
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
——
据
[
美
]
杰里
·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2)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
“
理想与现实
”
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
19
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答案
主要
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
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答案
1.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加试】
——(b)
(1)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
《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和策略。
(3)
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知识排查
考点二 列宁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
十月革命:攻克冬宫,成立苏维埃政府。
①
1917
年
11
月
6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
②
1917
年
11
月
7
日上午,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
③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上,攻下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最后堡垒
——
冬宫。并在当晚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5)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加试】
——(c)
①
对俄国: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②
对世界: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2.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加试】
——(c)
(1)
革命方面
①
创建政党:
1903
年
7
~
8
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布尔什维主义,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
布尔什维克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列宁主义诞生。
②
领导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
巩固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2)
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加试】
(1)
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
(2)
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
“
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
的革命道路。
(3)
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
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
(4)
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重点深化
2
.
十月革命与苏俄现代化【加试】
(1)
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2)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3)
文化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
1.
(
加试题
)
(2015·1
月浙江学考
)1917
年
11
月
6
日,某次起义爆发。次日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个别据点外,几乎整个首都都落入了起义者手中。这次起义是指
A.
里昂工人
起义
B
.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
巴黎公社
革命
D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对点训练
答案
√
解析
根据时间
“
1917
年
11
月
”
及除
“
冬宫
”
外等信息判断是
D
项。
解析
答案
解析
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为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即和平与土地,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故
B
项正确。
解析
2.
(
加试题
)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
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
3.
(
加试题
)
(2017·11
月浙江选考,
34
,节选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
“
十月
”
首先夺取政权,并在
1918
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
……
孙中山曾言:
“
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
”
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
——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
“
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
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
“
世界人类
”
带来
“
大希望
”
的理由。
答案
答案
探索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解析
解析
根据题目所问的问题列宁所进行的重大探索,可以从列宁发表的文章比如《四月提纲》,提出的具体主张等方面进行解答;第二小问,说明
“
俄国革命给
‘
世界人类
’
带来
‘
大希望
’
的理由
”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角度进行解答。
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
高考考什么
?
将会怎样考
?
考向一 常考主干知识
1.(2018·
临海学考仿真测评
)
“
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
它
)
在
19
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
20
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
它
”
是指
A.
民族主义
B
.
社会主义
C.
帝国主义
D
.
殖民主义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民族主义在
19
世纪中后期并没有成为欧洲事务的主要力量,故
A
项错误
;
帝国主义
和殖民主义不会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提出挑战,故
C
、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18·
丽水学考仿真测评
)
《共产党宣言》指出:
“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
……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
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
B
.
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C.
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
D
.
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解析
归纳材料可知,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及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都是为了建立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故
D
项正确。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3.
(
加试题
)
(2018·
奉化选考仿真测评
)
认为工业社会将人分为两个阶级:资本家和工人。认为国家及其权力机构都是资本家的代言人。甚至将音乐、美术、文学和宗教都说成为资本家服务,欺骗工人,转移他们对生活窘困的注意力。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A.
欧文
B
.
亚当
·
斯密
C.
巴尔扎克
D
.
马克思
解析
材料认为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马克思的观点,故
D
项正确。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4.
(
加试题
)
(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
)
有人认为:
“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但它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合理的社会,它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
……
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
属于这种反思的包括
①
空想社会主义
②
马克思主义
③
三民主义
④
欧洲启蒙思想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启蒙思想兴起于工业革命之前,故
④
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解析
8
9
10
考向二 必考与加试结合点
5.
(
加试题
)
(2018·
海宁选考押题
)
某同学在自学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
“
四月提纲
”
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
√
8
9
10
解析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处错误;在
“
四月提纲
”
中,列宁提出的是和平夺权,此处错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
年宪法,此处错误,故
C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
(
加试题
)
(2018·
丽水选考评估
)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1688
年的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
B.1776
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C.1789
年的法国革命:民主、法治、人权
D.1917
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没有代表,不纳税
”
是
1776
年的美国革命的口号,故
A
项错误
;
自由
、平等、博爱是
1789
年的法国革命的口号,故
B
项错误
;
民主
、法治、人权与
1688
年的光荣革命有关,故
C
项错误
;
和平
、土地、面包与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相对应,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7.
(
加试题
)
19
世纪初到
19
世纪
70
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政治领域存在着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新生的历史潮流是
A.
自由主义潮流
B
.
社会主义潮流
C.
民族主义潮流
D.
殖民主义潮流
解析
自由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故
A
项错误
;
在
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潮流兴起,故
B
项正确
;
民族主义
潮流的兴起是在
18
世纪,故
C
项错误
;
殖民主义
潮流兴起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即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故
D
项错误。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考向三 学术前沿、价值观
8.
[
史学素养
——
历史评价方法与原则
]
(
加试题
)
(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
)
后世的史学家们发现,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像克伦威尔、拿破仑等,学者们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
……
往往认为他们并非定论中那样,亦有
“
不得不为之
”
的理由。这说明
A.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B.
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
C.
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应该有定论
D.
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题干强调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时代背景,并没有否认评价历史人物有客观标准,故
A
项错误
;
题
干并没有说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故
B
项错误
;
题
干只是表明,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历史人物,并没有说不该有定论,故
C
项错误
;
强调
时代背景,必然导致评价多样性,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2018·
普陀学考押题
)
“
告诉人们,
‘
他们为什么要斗争
’
和为什么必须斗争
……
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
……
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
”“
医治苦难的药方
”
指的是
A.
空想社会主义
B
.
马克思主义
C.
自由主义
D
.
凯恩斯主义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是主张仍然保留私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学说,并不提倡通过暴力革命进行社会变革,与题干中提出要斗争的观点不符,故
A
项错误
;
自由主义
是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思想,与题干中的观点不符,故
C
项错误
;
凯
恩斯主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与题干观点不符,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
史研前沿
·
社会转型下的社会主义文明
]
(
加试题
)
(2018·
浙江名校联合体选考评估
)
“
20
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
”
从这个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A.
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新时代
B.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联系所学史实可知,应该从
“
现代化
”
即生产力的角度看待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而
A
、
C
、
D
三项都是从政治领域考虑,故应该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