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6 MB
- 2021-05-12 发布
第
4
讲
全球气候
变化和气候类型
-
2
-
-
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全球气候
变化
1
.
主要表现
:
不同时间尺度的
和
变化。
2
.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
变化特点
:
气温有波动
,
总趋势在
。
(2)
主要原因
:
大气中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3)
升温原理
: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
辐射
,
使气温升高。
3
.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冷暖
干湿
变
暖
二氧化碳
地面
长波
沿海地区
-
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4
.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多使用
能源
;
避免浪费
,
减少废弃物排放
,
尽可能使用
交通工具。
(2)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
;
防止森林火灾。
积温
干旱
不稳定
清洁
公共
植树种草
-
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江苏泰州期中
)
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模式图
,
横坐标代表气温状况
,
纵坐标代表出现频率。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
图中信息反映了
(
)
A.
全球最低气温将升高
B.
极冷天气频率将增加
C.
全球平均气温将下降
D.
极热天气频率将增加
2
.
按照图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
可能导致
(
)
A.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B.
柑橘种植北界南移
C.
北欧地区雪线下降
D.
北极地区冰川融化
D
D
-
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从
图中可以看出
,
全球天气未来将偏离平均状态
,
向极热方向移动
,
故极热天气频率增加。全球变暖可导致柑橘种植北界向较高纬移动
,
雪线上升
,
极冰加速融化。
-
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
具体分析如下。
-
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①
海平面上升。
-
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②
对农业的影响
。
-
1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全国
Ⅱ
卷
,6~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
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
,
长白山雪期缩短
;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
,
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
在高山苔原带
,
与坡度密切相关
,
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
积雪厚度
D
.
植被覆盖度
2
.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
,
是因为该坡
(
)
A.
年降水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3
.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C
D
C
-
1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
,
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
然后用排除法推断。在高山苔原带
,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
项错
;
高山苔原带降水的多少与海拔密切相关
,B
项错
;
坡度大小影响土层厚薄
,
海拔高低影响气温
,
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D
项错。高山苔原带气温低
,
融雪量有限
,
积雪厚度与气温
(
海拔高低决定的
)
关系不大
,
但坡度陡缓影响积雪存留和厚度
,
故选
C
项。第
2
题
,
积雪覆盖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和积雪覆盖的
“
保温
”
作用
,
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
,
风力强劲
,
积雪不易存留和堆积
,
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
故选
D
项。第
3
题
,
气候变暖使得降雪期推后
,
冬季雪期变短
,
使积雪不易存留
,
矮小灌木裸露
,
导致冻害加剧。
-
1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
因素
1
.
太阳辐射
(
纬度位置
):
纬度位置影响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
和
的高低
,
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2
.
大气环流
: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或变化
,
主要影响
的多少及其
分配。
3
.
下垫面
(1)
海陆位置
:
同纬度内陆比沿海夏季气温
,
冬季气温
;
一般近海降水
,
内陆降水
。
(2)
地形
:
高山地区
状况随海拔升高形成垂直变化
;
山地
的
风坡降水多
,
风坡降水少
,
形成雨影区。
(3)
洋流
:
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
,
降水较
;
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
,
降水较
。
气温
降水
季节
高
低
多
少
水热
迎
背
高
多
低
少
-
1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4
.
人类活动
:
通过改变大气成分
(
如
CO
2
等温室气体
)
和改变下垫面性质
(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
影响气候。
-
1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7
江苏前黄中学月考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北太平洋周边区域图
,
图中
AB
为晨昏线
,
表格为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诺福克的气温资料。
(1)AB
是
(
填
“
晨
”
或
“
昏
”)
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昏
(20
°
N,90
°
E
)
-
1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指出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诺福克气温的差异
,
简析其原因。
答案
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冬季温和
,
夏季凉爽
,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
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冬季受暖湿西风影响
,
北部高山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
,
故气温较高
;
沿岸有寒流流经
,
夏季气温较低。诺福克冬冷夏热
,
气温年较差大。原因
:
北美中部地势平坦
,
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畅通无阻
,
故诺福克冬季气温低
;
受沿岸暖流影响
,
夏季气温高。
(3)P
、
Q
两地中
,
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Q
地
,
简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答案
Q
地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
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
,
雨季长
;
位于高大山地的迎风坡
,
多地形雨。
-
1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
,
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
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破坏了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控制形成的地带性分布格局
,
使气候类型的分布复杂化
,
形成了非地带性现象。
-
2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的成因
(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
纬度较低
+
海洋信风
+
沿岸暖流流经
+
地形迎风坡
”
。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
地势高
,
气温低
”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
,
上升气流弱
,
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地处西风的背风坡
,
东岸为离岸风
”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
,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
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
,
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南美洲西海岸
6
°
S~30
°
S
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
——
安第斯山脉限制向内陆延伸
(
东西窄
),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
南北长
)
。
-
2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方法技巧
气候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方法
(1)
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
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
,
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
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
,
则年
(
日
)
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
(
距海远近
)
因素
;
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
,
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
,
常考虑地形因素
;
如果夏温明显偏低
,
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
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
,
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
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
,
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
,
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
2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
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
,
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
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
,
降水有明显差异
,
一般考虑地形
(
迎、背风坡
)
的影响。
③
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
,
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
,
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
2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思维流程
文字信息
:“
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
”,
而
“
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
”,
说明索契的水热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的茶树生长。
图示信息
:
经纬度、等高线、海拔、黑海
→
西风带、
气候、山脉呈
走向等。
推理判断
:
①
索契地处
44
°
N
附近
,
东依高山、西临黑海
→
冬季
带来黑海的湿润气流。在山地迎风坡抬升
→
多
雨
→
降水充足。
②
索契的位置
→
气候
→
夏季
。
③
西北
—
东南走向的高山阻挡北面的
气流、黑海调节
→
冬季
。
尝试解答
地中海
西北
—
东南
西风
地形
地中海
高温
冷
温暖
-
2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5
海南卷
,21)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
,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
44
°
N
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
2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答案
背山面海
,
位于西风带
(
盛行西南风
),
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
,
云多雨丰
(
多地形雨
)
。纬度约
44
°
N,
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
,
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
(
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
),
气温较高。
-
2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三
世界主要的气候
类型
1
.
热带气候
类型
-
2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湖南衡阳期中
)
下表是世界四个著名
“
硅谷
”
的气候资料。读表
,
完成第
1~2
题。
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班加罗尔气温年较差
小
B
.
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雨热同期
C.
筑波年降水量
少
D
.
慕尼黑是温带季风气候
A
-
3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美国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7
月份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位于背风
坡
B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沿岸寒流
经过
D
.
飓风活动少
B
第
1
题
,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班加罗尔气温年较差小
;
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是地中海气候
,
雨热不同期
;
筑波年降水量最多
;
慕尼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
2
题
,
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是地中海气候
,7
月
(
夏季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盛行下沉气流
,
降水少。
-
3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
,
比较
A
、
B
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
3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图中
A
地处于
40
°
N~60
°
N
大陆西岸
,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处于
30
°
N~40
°
N
大陆西岸
,
为地中海气候。
-
3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
“
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
的步骤。
(1)
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
3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
-
3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
属于哪个温度带
,
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
(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
)
还是大陆东岸
(
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
),
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
见下图
,
以北半球为例
)
-
3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4)
根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
-
4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气候特征的
描述
-
4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5
浙江卷
,3~4)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读下图中北纬
30
°
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
完成第
1~2
题。
-
4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下图为北纬
30
°
附近
①②③④
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
A.
甲
—
①
,
乙
—
②
B.
甲
—
②
,
乙
—
④
C.
甲
—
③
,
乙
—
①
D.
甲
—
④
,
乙
—
③
2
.
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太阳辐射
B.
距海远近
C.
洋流性质
D.
海拔
D
D
-
4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甲处远处寸草不生
,
说明该地降水稀少
,
而靠近水源的地方
(
湖边
)
则生长着热带植被
,
热量条件较好
,
对应的是
④
地的气候统计图。乙地植被以草原为主
,
但矮小稀疏
,
说明此地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较差
,
③
地的气候统计图比较适合。故选
D
项。第
2
题
,
甲、乙两地同处于北纬
30
°
附近
,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
,
两者气温差异明显
,
只有海拔的不同才能造成这么大的差异。
-
4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常考图形之
8
]
气候
统计图
-
4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4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4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4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4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四
主要气象
灾害
1
.
洪涝
(1)
成因。
①
自然原因
:
水系特征、水文特征、降水特征
(
降水量、时长、强度
)
、气候异常
(
普降暴雨
,
降水比常年偏多
)
。
②
人为原因
:
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加剧
,
泥沙淤积
,
抬高河床
;
围湖造田
,
湖泊萎缩
,
蓄洪能力下降。
(2)
危害
:
淹没农田、道路
;
破坏水利工程设施
;
冲毁建筑
;
造成人员伤亡
;
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
-
5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防御措施。
①
工程措施
:
上游修建水库
;
中游兴修水利工程
,
加固大堤
,
建立分洪、蓄洪区
,
河道裁弯取直
;
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②
生物措施
:
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
;
调整农业结构
;
有计划退耕还林、还湖。
③
组织管理
:
加强监测预报
,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
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
实行防洪保险等。
-
53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干旱
(1)
成因。
①
自然原因
:
气候特征
(
降水和蒸发
)
、河流和湖泊
(
灌溉水源
)
、农作物需水季节。
②
人为原因
: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
,
如用水量大
(
人口、工农业
);
利用方式不合理
,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2)
危害
:
空气干燥、地表水径流水位大幅下降、动植物死亡、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业停产等
。
-
54
-
(3)
防御措施。
①
工程措施
: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②
生物措施
:
植树造林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③
农业技术
:
调整农业结构
,
改进耕作制度
,
选择耐旱的作物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
发展节水农业
;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
兴修水利。
④
组织管理
:
加强监测预报
,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
进行人工增雨
;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
实行水价调节。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5
-
3
.
台风
(
飓风
)
(1)
成因
: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2)
危害
:
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
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
破坏农业及交通、通信设施。
(3)
防御措施
: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
;
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
合理规划
,
减少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
,
控制经济发展规模
;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
(
或堤防
)
工程
;
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
;
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6
-
4
.
寒潮
(1)
成因
: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
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
(2)
危害
: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
,
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3)
防御措施
:
加强监测、预报
;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
采取措施确保农
(
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
)
牧
(
圈舍加固、畜禽保暖
)
业安全
;
注意交通安全
,
防寒保暖等。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7
-
5
.
沙尘天气
(1)
成因
:
气候干旱
(
降水少
,
蒸发旺盛
),
植被稀疏
,
表土疏松
;
风力强劲
;
人类对当地植被的破坏。
(2)
危害
:
沙埋
(
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
、风蚀
(
土壤肥力下降
)
、大风袭击
(
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
,
造成人、畜伤亡
)
和污染大气环境
(
沙石、浮尘弥漫
,
空气浑浊
,
危害人体健康
)
、影响生产生活
(
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
。
(3)
防治措施
:
开展宣传教育
,
提高环保意识
;
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
;
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
,
植树造林种草
;
设置沙障
;
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58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时间分布规律。
-
59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60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61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2
上海卷
,45~46)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
,
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
62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
,
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答案
(1)
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
,
降水集中
,
易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
,
易引发山洪
;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
排水不畅
,
易发生内涝
(
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
。
(2)
江南丘陵地区
:
加强植树造林
,
防止水土流失
;
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
,
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
加固堤防
;
疏通河道
;
退田还湖
,
增强湖泊调蓄能力
;
河流截弯取直
,
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
63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共同的气候条件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两地水灾严重的原因。从地形角度来看
,
两地又有差异
,
江南丘陵主要是洪水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内涝。第
(2)
题
,
要针对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地形特点
,
因地制宜提出减少水灾的应对措施。江南丘陵地形坡度大
,
多为河流上游
,
因此要从恢复植被和修建水库来拦蓄洪水
;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
因此主要采取固堤、疏浚、退耕还湖等工程措施。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12 15:50:2346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