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1-05-12 发布
5.5打折销售
教材分析
折扣问题,我们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接触和认识,学生已经知道“几折”所表示的意义,而且学会了用算术方法计算一些简单的打折销售问题,如:已知原价和折扣,求卖价等;但对于较复杂的打折销售问题,教材中是作为思考题出现的。因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建立等量关系来分析一些较复杂的打折销售问题,还存在一定困难。教材第七册(上)在学习了方程后,紧接着就是较多课时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的。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只引入了一道题,这就给了老师很大的发挥空间。
重点: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学会建立问题情景中的等量关系,能列方程解决打折销售中的问题。
难点:学会利用等量关系使复杂的问题条理化、简单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目标
1、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三)解决问题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 4 -
一、复习铺垫(灯片给出)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
九折 八八折 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 灯片给出:教材256页的图。
2 师指着图,让学生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学生自由发言)
3 师: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4 师: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5 师: 一个成功的商人的经验之一是巧妙利用打折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品中的打折问题。
三、新知探讨
1 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这2道复习题,重在检查学生对“折扣”中的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通过图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感官,形成认知。
制造一种氛围,达成一种共识。
学生可能说:赚钱或获取利润。不管怎样的说法,教学的目的达到了。
学生不难得到(板书):商品的利润=卖价—成本价
板书课题:打折销售
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标价×折数=卖价
检查学生社会调查作业完成的情况,同时从学生那里获得最原始的教学素材。
- 4 -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灯片给出以下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卖出,已知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每件服装获利多少?
2、 例题教学
灯片给出: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 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教材第156页应用题)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完成第156页的问题):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
(4)列出方程,并解答:( )
3、小结并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巩固发展
P157随堂练习的第1题和习题的 第3题。
(1)、(2)、(3)题是小学阶段知识的再现,这里不要求学生一一解答,只让学生说解题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打折销售中可涉及哪些数学问题。
(4)题的引入是为下面例题的教学作铺垫。学生可能给出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125×(1+40%)—125
=50(元)
解法二:125×40%
=50(元)
学生审题后,要求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即利润=卖价-成本价。
学生试着独立解答所有问题,再组内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老师进行板书。(教材157页的图)同时强调两点:一寻找“相等关系”,二解出方程后注意检验求出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 4 -
五、回顾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调查中你还遇到哪些难解的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给你解答?
六、作业
P157习题的1、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等完成的差不多时,再组内讨论、交流,同时分别叫2位学生上台演算,最后有针对性的讲评。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如“打折销售”这一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它能够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这样的课,学生乐意去学也愿意去学。但教学中如果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模式去实施教学,则学生不可能从中找到乐趣,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更谈不上完成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设计好这堂课,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尝试的:
1、 亲身体验,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提前布置了社会调查作业,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对商场出现的折扣进行了解,明白折扣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利润、卖价、成本价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能提出数学问题。
2、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开始,我不是急于向学生讲解知识,而是让学生来汇报自己调查中的收获,一些概念的引入,公式的给出是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的。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也是建立在学生的了解上,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得圆满的解答。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提出在调查中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求得答案,这样把学生的求知欲也调动起来了。
当然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在练习的设计上,由于学生参差不齐,少数同学未做调查,再加上教材后面的练习难度偏大,致使部分学生跟不上等。
同时,对于教学我还有一些感触:
1、 对于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摄制1-2幅现实生活中的打折销售情景来引出话题,这样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的问题也更具有针对性。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这种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数学学习,应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
- 4 -
相关文档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2021-05-12 16:25:343页
-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 第6课时 跳2021-05-12 16:24:129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小数加减法2021-05-12 16:23:133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提高(图2021-05-12 16:22:186页
-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1-05-12 16:16:089页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梯形的认识 冀2021-05-12 16:05:064页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2021-05-12 15:57:114页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2021-05-12 15:50:028页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分数除法(一)北2021-05-12 15:42:583页
- 青岛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零指数幂和2021-05-12 15:41:26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