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7 KB
- 2021-05-12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边塞诗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一、高考真题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
【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二、边塞诗的特点
(一)标志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二)边塞诗内容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
3、家乡------思乡念亲 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三)塞诗风格——雄壮豪迈
(四)边塞诗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五)边塞诗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战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
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三、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高考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解题指导】
1、 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 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 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 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四、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②。
从来幽并客③,皆共黄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④。
【注释】①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②黄芦草:枯黄的芦苇。③幽并: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隋书?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④矜夸:骄矜夸耀。紫骝:骏马名。
【解说】王昌龄(?——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末为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丞,后贬为龙标县(今湖南黔阳西南)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诗多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风格清刚俊爽,婉丽明快。《塞下曲》共有四首,此为第一首,前四句描写边塞景物,后四句,既肯定了“幽并客” 戍边的艰苦精神,又批判了“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的莽撞。
1、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
2、颈联和尾联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答:
【答案】1、点明时令及边塞的具体地点,渲染边塞的荒凉冷落。
2、对比;赞扬戍边战士驻守边塞不畏艰苦的精神,批判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
五、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答: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答: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答案:
(1)D (2)C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5、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7、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
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
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
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8、【答案】(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9、【答案】(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10、答:(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答:(2)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11、答案:
(1)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