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 MB
- 2021-05-12 发布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纲解析
确目标
·
明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回放
考情分析
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6
·
天津卷
,
10
~
11
2016
·
上海卷
,32
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问题
,
大多结合重大的环境问题考查其成因、危害与治理
,
考查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协调
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016
·
全国
Ⅱ
卷
,
37(3)
2016
·
上海卷
,33
~
35
2016
·
江苏卷
,23
~
24
可持续发展是最近几年的高频考点
,
注重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理解、应用
,
注重对学生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
,
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
·
海南卷
,18
2016
·
上海卷
,37
~
38
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是发展循环经济
,
此部分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材料为线索
,
结合典型案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
考查学生对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及获取信息、判断推理、描述阐释的能力。
主干梳理
考点突破
图表判读
主干梳理
梳图文
·
理脉络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特点
人地关系特点
采集渔猎时代
采集、渔猎为主
,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时期
人口迅速增长
,
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
,
人地关系开始
、
“
工业革命
”
以来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
,
人类攫取
的能力空前提高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
人地矛盾迅速
激化
不协调
自然资源
二、直面环境问题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
代表人类从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代表人类活动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④代表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环境
废弃物
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表现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分布
地域
发达国家更突出
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
城市地区、发达国家
三、走向人地协调
——
可持续发展
1.
概念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内涵
:
持续发展是基础
,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生态
公平性
【
状元笔记
】
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
,
“
公平性原则
”
侧重的是
“
权利
”
,
“
共同性原则
”
侧重的是
“
义务
”
,
“
持续性原则
”
侧重的是
“
发展
”
。
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
2.
行动
:
1994
年
3
月
,
国务院发布了
《
中国
21
世纪议程
——
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
。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
、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践
工业
推广
、
农业
推行
、
公众
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生态效益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
术语提示
】
循环经济并非对环境无污染
,
只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染。
考点突破
破疑难
·
提素养
高考怎么考
(2015
·
全国
Ⅱ
卷
,37(3)(4))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
,
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
,
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真题答案
:
(1)
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
,
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
;
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湖水由水渠进入和排出
,
吞吐量较小
,
流动性差
,
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
污染逐渐严重。
(2)①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
改变种植结构
,
采取绿色生产
;②
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
,
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
;③
及时清淤
,
采用生物措施净化
;④
执行环保法
,
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⑤
加大环保宣传
,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题思路
:
第
(1)
题
,
注意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气候干旱、降水少
,
湖水流动性差
;
农田灌溉退水、工业和城市废水排入该湖
,
这些都是导致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第
(2)
题
,
该类题比较开放
,
关键是理清思路。可以从减排、清污、立法执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
:
第一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
提高国民素质
;
第二
,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力度
;
第三
,
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命题素材拓展】
当今世界
,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等
,
面对这些问题
,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
我们怎么学
考点
1
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与表现
◇
要点导学◇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成因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
“
三废
”
和喷洒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害垃圾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资源
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
题组例练◇
1
.(2015
·
重庆卷
,11)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
年
12
月
4
日
,
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
,
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如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
,
回答下题
:
解析
:D
本题考查岛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图示岛国由珊瑚礁、岛组成
,
地势低平
,
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大气对流旺盛
,
不易出现雾霾
;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
岛国因地势低易被淹没
;
珊瑚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
导致珊瑚退化。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
①
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D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
故①正确
;
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
,
山区环境承载力下降
,②
错误
;
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的
,③
错误
;
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
,④
正确。所以
D
项正确。
2
.(2015
·
北京卷
,2)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
,
越上树木越密越高
,
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
繁衍着狼的族类
,
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
引自贾平凹
《
太白山记
》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
海拔
3 767
米
)
。
据此回答下题
:
如果过度猎狼
,
将会
(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
要点导学◇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
,
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
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
,
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
,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
,
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
题组例练◇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
如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1995
~
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
,
其代价有
(
)
①
大量消耗资源 ②大量排放污染物 ③科教投入不足 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
,
应大力加强
(
)
①
社会保障建设 ②经济基础建设 ③农业基础建设 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1)A
(2)C
第
(1)
题
,
由图可知
,
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
,
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第
(2)
题
,
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
,
必须保强促弱
,
要加快环境支持系统
(
污染、生态
)
和生存支持系统
(
资源、农业
)
的发展。
考点
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
要点导学◇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2.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
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2.
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工业
:
清洁
生产
生产
模式
在原料开采
—
生产制造
—
消费使用
—
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
,
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
,
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
,
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含义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农业
:
生态
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
,
发展大生产多样化经营
,
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典型
代表
北京
“
留民营
”
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三角基塘农业
3.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
,
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性利用
,
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
,
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置
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
题组例练◇
(2015
·
福建卷
,1
~
2)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
A.
价格低廉
B.
减耗保鲜
C.
绿色优质
D.
品种丰富
解析
:(1)D
(2)C
第
(1)
题
,
本题以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为切入点
,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读图分析、判断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
,
该地既有水稻种植业
,
又有畜牧养殖业
,
两者有机结合
,
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第
(2)
题
,
该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中
,
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
,
水稻种植为牧场提供饲料
,
畜牧养殖业又为土壤提供了有机堆肥
,
其农产品具有绿色、优质的特征。这是其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原因
,
故选
C
。
图表判读
析图表
·
强应用
循环经济模式图的判读
【
判读方法
】
1.
把握主题内容
结合框图中的内容
,
判断出关联图的主题内容。该关联图为生态农业示意图。
2.
获取有效信息
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例如
,
图中小麦主要供给面粉厂
,
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制造沼气。
3.
进行分析推断
根据关联图的主要内容
,
联系已有的知识
,
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例如
,
沼气池一方面提供燃料
,
另一方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
,
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特征。
4.
确定填空内容
做这类题目时
,
若有填空
,
应该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填出来。如图中连接
P
框的箭头中
,
指向耕地的为“固氮”作用
,
因而
P
代表的农作物为大豆。
Q
是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的
,
因而为豆制品加工。
【
迁移应用
】
1.
根据关联图
,
分析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
分析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3.
分析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种类和成因。
章末整合
地理系统构建
理脉络
·
建体系
点击进入 课时集训
点击进入 大单元滚动卷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