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00 KB
- 2021-05-12 发布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 )
A.以东西方向的变化为主
B.以南北方向的变化为主
C.以热带荒漠为主
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
2.图中陆地东部地区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A 2.C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示地区是马达加斯加岛部分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景观,西部为热带草原景观,中部为山地景观。第2题,东部地区由于东南信风带来湿润气流,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且有暖流经过,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大高加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据此完成3~4题。
3.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4.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
A B C D
3.B 4.C [第3题,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可以推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是温带草原,因而,从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故B正确。第4题,据材料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在山顶是积雪冰川带,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此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故C正确。]
(2018·湖北黄冈市9月质检)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5.C 6.D [第5题,图示甲处年均温15 ℃,年太阳辐射较强,年降水量500-600 mm,应是亚热带;热量由高到低变化,植被依次是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可判断甲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6题,自然带“荒漠带—常绿林带—阔叶林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分布特点符合大陆西岸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测试)800多年前,我国东北长白山天池火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喷发,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坏、掩埋了山体植被,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此后山体各坡向植被恢复状况差异明显,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周边地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北坡岳桦林带以下植被依次是( )
A.高山荒漠、针叶林
B.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8.研究发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北坡( )
A.植被演替停止 B.苔原带下侵
C.岳桦林带下侵 D.岳桦林带上侵
7.B 8.D [第7题,由材料可知,“
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长白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D错误,高寒荒漠带应位于苔原带之上,A错误,B正确。第8题,题干中“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海拔低处先出现岳桦林,海拔高处后出现岳桦林,这说明岳桦林带不断向高处迁移,选D。]
(2018·江西南昌市摸底)下图为某岛国四大岛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纬度最高的岛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造成丙岛屿自然带相对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海陆 B.纬度、地形
C.海陆、土壤 D.土壤、地形
11.下列图中各岛植被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
A.植被分界线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倾斜
B.同时体现了水平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
C.海拔越高,针叶林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海拔2000米以上,无阔叶树种出现
9.D 10.B 11.B [第9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中①②③④
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丁岛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其他三个基带均为常绿林,丁纬度最高,选D。第10题,图中丙岛基带为常绿林,纬度较低,加上海拔较高,导致自然带复杂,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地形,选B。第11题,植被分布高度主要是由于阴坡和阳坡光照、热量条件差异导致的,是从阳坡向阴坡倾斜,A错。图中自然带分布既有垂直地带性,由于基带不同,又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特征,B对。海拔高度与针叶林占比不呈正相关,C错。丙岛海拔2000米以上有混交林,属于阔叶和针叶混交林,D错。选B。]
二、非选择题
12.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 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答案] (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13.(2018·湘潭模拟)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不同,发育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该山地北坡在海拔4 000米左右出现了森林带,南坡则没有,说明在此海拔上北坡的降水较多,可以判断北坡属于迎风坡。
[答案] (1)垂直分异规律。产生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针叶林带。原因: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